天天看點

大學正教授 “差別吃飯”引争議:歧視還是尊重

作者:學術橋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某高校餐廳内設定有“正教授就餐區”。此舉引發不少網友熱議。

詳情可見視訊回顧

學術橋

,贊7

小喬在評論區看到,部分網友對此表示“很費解”“沒有必要,學生和教授該在一起”;同時有人質疑何必這麼細分三六九等,教授不一定有高的學術水準;更有人調侃道,副教授不說啥的話,學生沒啥好說的……

大學正教授 “差別吃飯”引争議:歧視還是尊重

釋出原帖文的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同級别在待遇上有一定差别可以了解,甚至有必要,才能激勵進步;但吃飯上不應該搞差别,“教授隻能說明過去貢獻大,現在和未來貢獻大的可能是副教授和講師。”

說到貢獻,就不得不提到教授在高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領軍人物,還承擔着培養學生、引領學科發展、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等一系列重要責任。

一般來說,正教授的數量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學術水準和聲譽。正教授通常具備豐富的學術經驗和卓越的研究成就,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内往往擁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和研究人才,提升學校的整體學術水準和競争力。

另外,正教授的數量也與科研項目的申請和承擔密切相關。正教授通常是科研項目的主要申請者和負責人,他們的數量足夠多,才可以支撐學校更多的科研項目,推動科研成果的不斷湧現,促進學校科研實力的提升。

而要評上正教授也絕非易事,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和資曆。據查詢,“三級教授的認定”規則,評上正教授需要具備幾個方面的條件:

1. 學術成就:候選人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内有突出的學術成就,包括發表高水準的學術論文、主持或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學術獎勵等。

2. 導師資格:正教授通常需要具備博士生導師資格,能夠指導和培養博士生,推動學科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3. 學術聲譽:候選人在學術界應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被同行認可和尊重。

4. 教學水準:正教授也需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準,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指導。

也正因為“過去”的較大貢獻,大多數網友對設“正教授就餐區”是持支援态度的,他們肯定了正教授們的付出:“就應該這麼分”“這是應有的對學術水準的認可和尊重”“是給教授的榮譽福利”。

大學正教授 “差別吃飯”引争議:歧視還是尊重

文章遭熱議後不久,有媒體緻電了話題中的高校,對方表示該餐廳确實有教授就餐區,相當于教授的福利待遇,在菜品價格方面,學校也有相應的補貼。“這個餐廳開得應該挺久了,對于在網上引起的熱議,我們也會向上級部門進行回報。”

其實關于正教授福利的話題,曾在幾年前就被廣泛讨論過。2021年上海一所高校設立“教授餐廳”,寫明“為了能夠給教授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餐以及工作環境”,在每天的7:00-14:00之間僅向正教授開放,14:00之後和非工作日全天向教職工開放。

大學正教授 “差別吃飯”引争議:歧視還是尊重

當時也同樣掀起一波議論的熱潮,支援者和反對者争論不休,無非也是關于歧視還是尊重的話題。

站在學校的角度來看,他們在學術研究、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高校會針對正教授實施一些福利政策,比如提供額外的科研經費、享受更高的科研獎勵、擁有更大的科研自主權等等。而特殊的吃飯環境也可以被視作是福利政策之一,與上述福利都可以被視為是對正教授貢獻的尊重和肯定,激勵他們繼續在學術研究和科研領域發揮作用。

隻要這些福利政策沒有存在不合理的差異對待(如飯菜品質有很大差距),且擁有合理的解釋和依據,就不應被視為對其他教職工的歧視。

大學對正教授與普通教職工的福利政策存在差異是可以了解的,但如何看待這種差異取決于具體情況和實施方式,公平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要尊重每一位教職工的貢獻和價值。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和機制,確定福利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避免可能引發的不公和歧視現象。

來源:學術橋綜合自視訊号、百度、紅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