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作者:小播讀書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我們通常說,哲學就是愛智慧,為什麼不是愛真理,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就結合卡普托的《真理》這本書,來看看人類真理觀的演化過程。

前面我們介紹了,在《真理》中卡普托提出了三種真理模型:第一種是,前現代的上帝即真理,一種統一的、包含真善美等最高價值的真理觀;第二種是,現代理性的真理觀,這種真理觀排斥了真善美的統一,是以理性判斷為依據的真理觀;第三種是,後現代的作為事件的真理觀。在介紹之前,請允許我給大家推薦一下我的新書《也許你也可以這麼想》,新書剛剛上市,歡迎在各平台大家搜尋購買。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首先,我們看看前現代的真理觀,也就是西方啟蒙運動之前,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和文藝複興這一很長的曆史時期。

在這個階段,真理的内涵比較豐富,在前現代,真理是嵌入到智慧中的,卡普托說,智慧需要将真、善、美結合起來,智慧就是對最高東西的愛,也就是真善美的追求和熱愛,智慧意味着熱愛所有被編織到生命形式中的最高的東西,智慧是哲學的整體,智慧包括真的東西,也包括洞見和直覺,也包括行動、幸福、道德、善和美。智慧包括理性,但不限于理性,它包括真理,但是不會把真理還原為用理性确立的東西,它沒有把善和美從真中排除出去。

是以,古人更關心明智,而不是理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不同于聰明,也不同于理性。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明智和愚昧是相反的,卡普托說,愚人把享樂放到榮譽之前,把富有放到美德之前,讓稍縱即逝的快感來敗壞榮耀、腐蝕天賦和生命價值,這是很愚蠢的。愚人被一些東西蒙蔽了雙眼,看不到整體、美好的生活。在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思想家,并不反對理性,但是他們把理性整合到一個更廣泛、更豐富的概念“智慧”之中。真的生活、善的生活、美的生活它們具有同一性,被整合到一起。

古希臘人關心理性,亞裡士多德說,人是理性的動物,但是古希臘人從來沒有忽視智慧,從來沒有忽視把人生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更廣泛、更豐富地感覺以帶有更充分的了解。亞裡士多德說,不去證明一切,是受過教育的人标志,理性和邏輯并不是人生的一切。

在古希臘,智慧包括真、善、美等最高價值的東西。正如柏拉圖說:被美的事物所包圍的人生能提高靈魂之美,而今天我們關注理性,是理性有餘而智慧不足。在古希臘哲學是愛智慧,而不是理性或者僅僅是愛真。從古希臘到中世紀,随着教會掌握話語權,從愛智慧轉化為了愛上帝,變成上帝即真理。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在啟蒙運動之前的西方世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絕對的權威,上帝是智慧的代表,愛上帝就意味着愛智慧,上帝不僅是真善美,而是無窮的真善美,而隻有被上帝創造或者模仿上帝的存在才能真正是真善美的。但是這個時候,真善美并沒有分開,依然是統一體。

但是随着文藝複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西方逐漸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從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确立了理性的第一性地位,智慧逐漸被理性取而代之。但卡普托認為,理性擺脫了宗教和君主專制的霸權,用科學和公民自由取而代之,但理性走得更遠了,純粹的理性變成了一種新形式的宗教,獲得了對人們思想的統治。

啟蒙運動之後,上帝被拉下神壇,康德說,人性終于長大;尼采說,上帝死了。西方社會進入了現代社會,現代性意味着公民自由和現代科學這對雙胞胎開創的時代。最終現代民主自由取代了教會和國王、傳統和迷信的霸權。啟蒙運動暗示着祛魅,意味着把真理之光照射到黑暗中,這裡的真理之光是理性之光,而不是智慧之光。這個時候,真、善、美不再天然具有同一性,它們被分開,真變成了論斷和命題。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而到了現代,之前上帝和智慧所做的大部分事情交給了理性,理性成了現代社會的新上帝,純粹理性容忍不了任何不是純粹理性的東西。以至于19世界的哲學家和藝術家們感歎:純粹理性容忍不了任何不是純粹理性的東西,這有些不合理。

正如卡普托說,所有這些自由都要付出代價,理性從智慧中脫離出來,理性最終變成了愚蠢,而真理失去了它的範圍、幅度和魅力,理性獲得了自己的生命,跟其他不成比例的生命。尼采批判,理性變成了一個惡魔。黑格爾可以說第一個意識到現代理性危險的哲學家,他曾說:理性具有分化的作用。理性是現代的産物,它帶來清晰和秩序,但它是通過排斥某些東西來實作的,它區分了理性和非理性的,賦予了理性以道德價值,而讓非理性的情緒、情感、直覺、信仰失去了正當性。現代性往往把事物分成:理性和其他的東西,它破壞了智慧,讓愛智慧顯得空洞,多愁善感,甚至有點矯揉造作。

真理和智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古人追求明智而不是理性

在現代,宗教的信仰、對真善美的追求讓位于理性,古代,真善美是統一的,現在各種範疇在獨立的序列中運作,不會互相幹涉。幹淨、清晰、整齊、界定明确、有秩序、有條不紊、确定、不含糊,每個東西有其位置和标準,這是現代性的理想,正如韓炳哲說,當今社會的标簽是:平滑。平滑的手機螢幕、平滑的産品設計、平滑的語言技巧、平滑的人際關系,平滑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也不會帶來任何阻力。它要求的是“點贊”,平滑之物消除了自己的對立面,一切否定性都被清除。

為了減少阻力,現代社會确立了各種理性秩序,現在各種範疇在獨立的序列中運作,不會互相幹涉,現代性區分了公共和私人,區分工作和生活,一切都服從于理性的秩序。正如卡普托說,在現代,真理不是被消滅了,而是被規訓了,被裁剪和截斷了,以适合理性的尺寸。真理變成要需要理性來衡量才能成為真理,但是這種觀念到了後現代被解構了。

後現代意識到,真理具有一定的彈性,差異和多樣性才是當務之急。那後現代的真理觀是什麼呢?更多精彩内容,請長按點贊并關注我,也可以點選購買我的新書《也許你可以這麼想》,我們下一期内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