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猶記當年逃學看評書

作者:連環畫舊書收藏

從小我對書籍就有種天然的愛好與敏感,看書也成了我不用培養的愛好,從看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小人書到囫囵吞棗式的閱讀長篇原著,都伴随我度過了那難忘的童年歲月。

喜歡讀書喜歡文字的我,從小就對數理化卻天然的“不開竅”,記得上國小的時候,國文是自己最喜歡上的課,而數學課則是自己最怕上,最不愛上的課,上課總希望時間過得更快一點,盼望下課鈴聲早點響起,因為,自己最怕老師提問,最怕被老師叫上講台在黑闆上做題,而自己十有八九不會做,看到别的同學做出了,自己卻呆若木雞站在衆目睽睽之下,那滋味實在讓自己無地自容,記得自己在大概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期末考試數學竟然隻考了十三分,自然成了别人的笑柄。

猶記當年逃學看評書

按理說,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大家都是一個起點開始學呀,可是我的的數學總是學不進去,在别人看來最簡單的加減乘除,對自己來說都是那樣的難。這也許就是天賦吧,當時隻能認為自己天生笨。那時候國文能給自己自信,數學帶給自己的隻是自卑。

害怕上數學課,有時候我就找借口逃學,有時候如果老師說下節課要考察同學學的怎麼樣,要大家上黑闆做題,我就找個借口,譬如說家裡有事或者身體不舒服,然而這個理由隻能對老師說,或者寫個請假條,讓同學帶給老師準許,對父母卻不能讓知道,仍然說要去上學校,然後拿上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連環畫)到離學校不遠的路邊的莊稼地裡看。

猶記當年逃學看評書

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拿的是借同學的一本評書《趙匡胤演義》,幾十年以後,自己有又淘到了一本,雖然還沒有再重溫故事情節,但那熟悉的封面和插圖還是讓人感到無比親切。記得當時離學校不遠莊稼地高于路面幾米,是土台子,上去就到莊稼地裡,很少有人經過,而且很安靜,自己就悠然的或躺或坐着看起課外書來,等下課放學了,自己又跟着同村的同學回家。

猶記當年逃學看評書

小時候我最愛看的書之一就是評書,評書,也叫評詞,流行于華北、東北、西北一帶,在江南則稱為評話,曆史悠久.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說書,是大陸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于清代初期。新中國成立後評書得到很大發展,各種評書随着廣播和收音機将聲音傳遍了大江南北,千家萬戶。也湧現出了田連元、單田芳、劉蘭芳等知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和《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楊家将》《海青天》《嶽飛傳》等經典評書。

上世紀80年代,是評書最流行的年代,不僅許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新編傳統評書,而且電台也播出了大量評書節目。因為評書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精彩熱鬧,引人入勝,許多評書都配有人物繡像和插圖,很受讀者歡迎。記得當時看過的評書有《趙匡胤演義》、《呼楊合兵》、《大俠窦爾墩》、《薛剛反唐》等。

雖然現在随着社會發展,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多元化,評書熱也将不在,但還有許多人喜歡聽評書,看評書。在舊書市場上,早期的經典評書和稀缺評書則成了不少讀者收藏的對象而價格不菲。正如評論者說:評書不僅僅隻是一種精彩的表演藝術,也是國學的一部分,聽評書不隻是在聽精彩的故事,而是一種學習,一種培養,是一種智慧的積累,是一種養生,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思考,更是人生的沉澱,您如何了解呢?您喜歡看評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