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周大跌10%,重倉英偉達巨虧?但斌回應!

作者:券商中國
單周大跌10%,重倉英偉達巨虧?但斌回應!

近日,百億私募東方港灣旗下産品淨值出現巨幅波動,引發市場關注。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但斌掌舵的東方港灣旗下多隻産品上周回撤幅度超10%。其中,東方港灣最具代表性的産品東方港灣馬拉松全球淨值單周下跌10.5%。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人工智能(AI)龍頭英偉達暴跌13.59%,但斌産品與英偉達股價走勢高度重合,市場認為但斌或是重倉英偉達導緻淨值大跌。對此,但斌也并不否認,稱“英偉達下跌對我們有影響,但這兩天連續反彈回來不少,曆史上看美股每次大跌都是買入機會”。

不過,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警告投資者,AI最終可能會改變世界,但僅憑這一點并不能決定相關資産的成功。剛公布财報的Meta股價大跌,就引發投資者對AI盈利性以及整個科技闆塊的擔憂。

此外,進入二季度,美股開啟調整,美股基金的抛售創下年内新高。上周,美國股票基金錄得211.5億美元淨流出,不僅如此,據最新的公募一季報顯示,越來越多的QDII基金也将美股倉位撤回港股,重倉美股的投資政策今年或迎來考驗。

但斌旗下産品淨值單周大跌10%

自去年以來,但斌多次高喊重倉AI,“從長期的視角來看,我們僅僅處于AI爆發的第一天,人工智能時代,創造的财富應該比之前的時代更多,是以東方港灣重倉了不少美股科技股。”

2023年,正是憑借美股AI龍頭的大漲,東方港灣旗下部分投資美股的産品淨值一路飙升。不過,東方港灣旗下多隻産品淨值在上周卻出現巨幅波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産品東方港灣馬拉松全球,上周淨值大跌10.5%,淨值從6.7附近跌至5.99。資料顯示,該産品曾經在2021年淨值最高觸及6.77,随後遭遇大幅回撤,2022年底一度最低跌至3.6附近,2023年大漲49.81%,今年3月底淨值最高觸及6.87,一度創下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AI龍頭英偉達暴跌13.59%,但斌産品與英偉達股價走勢高度重合。3月18日~3月22日,英偉達大漲7.35%,該産品淨值上漲7.10%;随後,英偉達股價從曆史新高附近回落,但斌的産品也開啟調整。

對此,但斌在社交媒體表示,“英偉達下跌對我們有影響,但這兩天連續反彈回來不少。明天再漲就又回來了!英偉達5月22日披露一季度業績,如果好的話,不排除創曆史新高突破1000大關的可能。”

對于英偉達近期的調整,但斌認為,在曆史長河當中,它僅僅是短期的一個現象。如果忽略這種短期的變化、供求格局的影響,用一個比較長的視角來看,人工智能才剛剛爆發。如果用10年、20年的持有周期去看,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現象級的投資。東方港灣目前仍然看好技術進步推動的以納斯達克為代表的這樣一些市場的表現,AI牛市有望持續10年。

近期,在私募排排網的路演中,但斌更是指出,要想賺到大錢,賺到現象級的錢,上百倍的錢,一定要從産業的角度來持有,即要持有從成長股到價值股的這個過程。這種持有一般要10到20年,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賺到現象級的錢,比如之前的騰訊和蘋果。

但斌還表示,“曆史上看美股每次大跌都是買入機會。長期看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最關鍵,這應該是投資的根本思考點,否則為了規避短期的變化或風險,會錯失更大的機會,投資應該盡量往遠處看。”

單周大跌10%,重倉英偉達巨虧?但斌回應!

财報季來襲,科技股劇震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二季度,美股迎來調整。近期,多家科技巨頭們迎來了财報季,股價波動顯著加大。

周三,特斯拉的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但股價卻大漲12%;Meta一季度業績超預期,但股價盤後卻大跌14%,這讓不少市場分析師都目瞪口呆。

Meta股價暴跌背後,一方面是業績指引略低于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大幅上調2024資本開支。這意味着随着AI時代的來臨,各大科技巨頭都将卷入軍備競賽中,科技股的盈利有可能令人失望,即将在周四公布财報的谷歌和微軟碟前均跌超2%。

作為AI支出的受益者,英偉達2023年股價暴漲239%,今年以來則大漲60%,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AI龍頭,近期開始出現調整迹象,英偉達上周重挫超10%,另一晶片巨頭AMD則已經從高位回撤超30%。

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日前表示,人工智能最終可能會改變世界,但僅憑這一點并不能決定相關資産的成功。“每個泡沫都始于普遍的信念。每個人都相信AI,他們給AI的受益标的開出高價。事實證明,這有點過頭了。”

馬克斯承認這項技術的變革潛力,但他自己也不能說“AI受益者”是被低估了還是被高估了。相反,人工智能熱潮讓他想起了25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當時網際網路也推動了市場飙升。

随着英偉達等科技股開始調整,不少資金也紛紛撤出美股。上周,美國股票基金錄得211.5億美元淨流出,創下年内新高;與此同時,貨币市場基金淨賣出也達到了1181億美元,這是投資者信心降溫的又一個迹象。

不僅如此,據最新的公募一季報顯示,國内越來越多的QDII基金也将美股倉位撤回港股,這與去年一季度QDII減配港股增倉美股的操作完全相反。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資金做出如此選擇,或意味着美股目前的成本效益不如港股和A股。經曆了一輪大漲後,重倉美股的投資政策今年也迎來考驗。

責編:楊喻程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