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汪精衛的兩面人生:從革命青年到大漢奸

作者:苦行僧225

01

青年刺客汪精衛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被逮口占》

大家猜猜這是誰寫的詩,這麼振奮人心砥砺前行的詩居然是後來被大家所公認的十大漢奸之首汪精衛所寫。

汪精衛的兩面人生:從革命青年到大漢奸

不過話說回來,年輕時的汪精衛也是個革命鬥士,曾經還是一個殺手,和民國第一殺手”斧頭幫“幫主王亞樵有一拼。可以說是王亞樵間接刺殺了汪精衛,雖說當時汪沒有直接挂掉,但是确實受了重傷并在九年後病逝。可見出來混總歸是要還的。

就刺客而言,自戰國末年的荊轲之後似乎再沒有形成什麼像樣的氣候,是謂“荊轲之後無荊轲也”。直至清末民初,這一職業才又複蘇,熱血青年趨之若鹜。

1905年7月,秋瑾赴日本,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革命詩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将生命作犧牲。”

汪精衛的兩面人生:從革命青年到大漢奸

汪精衛1905年7月在日本谒見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8月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長。(為了确認秋瑾和汪精衛相識在1905年7月我查了2個小時資料,也隻能間接證明,要不後面的事情就講不下去了)

據汪精衛回憶,留日期間,秋瑾曾與之在孫文的住所議事,衆人休息時,曾在一棵梧桐樹下賦詩,他倆頗有惺惺相惜之意。後面還有一些事情印象中不知哪本書上講過一時又想不起來,大意是此時的秋瑾很看好汪精衛,由于現在沒有找到資料就不展開說了(如果感興趣的朋友或者知道的朋友可以評論區留言)。

1909年,革命黨人組織的六次起義相繼失敗,汪精衛心急如焚,不顧孫中山和好友胡漢的苦勸,決意組建暗殺團。他誓言,要“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借炸彈之力,以為激動之方”,“弟雖流血于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那個時候汪精衛也确實受到孫中山的器重,地位甚至排在黃興、宋教仁、胡漢民之上。如果汪精衛慷慨就義了,也就沒後面的大漢奸一事了。

時隔百年,秋瑾和汪精衛最為人熟知的詩,一個是秋雨秋風愁煞人。一個是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02

中年大漢奸汪精衛

子曰:四十不惑。汪精衛本人熟讀過四書五經,還中過秀才。不過有俗話說,男人變不變壞四十歲是個坎兒,四十歲還在迷惑中的人怎能不走入人生的歧途呢。

汪精衛的兩面人生:從革命青年到大漢奸

汪精衛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變節的呢?這個不得而知。但是他賣國賊和漢奸的行迹還是可查的,特别是淞滬抗戰爆發後就更加明顯了。

最終大漢奸的賣國行為被公知天下,還得從下面這件事情說起,說起來還和杜月笙及他的得意門生徐采丞門生暗中助力有關。

1939年底,汪精衛正在上海與日本人密談“日支新關系調整要綱”,确定12月29日完成談判,12月31日舉行簽字儀式。陶希聖與高宗武二人都是密談的直接參與者,深谙其中的内幕。

1940年1月4日,陶希聖與高宗武二人成功盜取“日汪密約”原本後,在杜門弟子的全力護送下順利逃到了香港。

1940年1月21日,“日支新關系調整要綱”暨附件全文的攝影全份,在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此檔案一經登出,就成了轟動全世界的大新聞。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高宗武、陶希聖緻該報的信,以及“日支新關系調整要綱”全文。同一天,重慶、昆明、上海等地及國外的許多報紙,都全文刊載了汪精衛的這個賣國條約。

至此汪精衛的賣國行為暴露無遺,徹底為全國人民所不齒,成了遺臭萬年的十大漢奸之首。

03

後人對汪精衛的評價

後來有人把汪精衛當年的那首廣為流傳的“絕命詩”拿出來改掉以諷刺汪精衛:“曾經慷慨歌燕市,當年從容作楚囚。恨未飲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

我想上面的這句詩能反映大部分人對汪精衛的看法,最終汪精衛還是辜負了國人的感情及很多友人的期望。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可惜曆史沒有如果!在那個複雜多變的時代,從始至終能經受住考驗,不違背民族大義和做人底線的人才是真的令人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