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作者:茶餘飯後

一次采訪時,主持人問老戲骨陳道明:

“你有過膨脹期嗎?”

陳道明想了想回答道:

“當然有過,早些年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就開始膨脹了。

時間久了慢慢覺得,越這樣認真的生活,你越可憐,越把自己當個人物,越可憐。”

後來,他在自己爆紅的時候,選擇了半隐退的狀态;

不被名利所困,不受地位牽絆,甘願回歸平淡,終于找回内心的安甯。

不久前的一個頒獎典禮上,陳道明的一舉一動引發了全網關注。

如今68歲的他,已然頭發花白,是很多人眼裡聲望頗高的老前輩。

但他卻沒有半點傲慢的姿态,不僅主動彎腰和後輩握手,還處處注重禮節,始終保持謙卑。

在紛擾繁雜的人世間,陳道明活成了一股清流,堅守着内心的清醒,永遠低調且從容。

走過半生,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後,漸漸明白:

真正的強者,從不把自己當回事;太拿自己當回事的人生,注定是場災難。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人最大的愚蠢:

把自己當回事,把平台當本事

《三體》中寫着這樣一段話: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比别人有優越感,覺得高人一等,離倒黴就不遠了。”

人活着,最可怕的不是平庸,而是認不清自己,也看不清現實。

做人,最難的不是攀登到高處,而是自以為站在高處,就再也不願平視眼前的風景。

新東方主播董宇輝爆紅後,經常遭到一些“有心之人”的诋毀。

他在直播時推薦的一些書籍,讓很多人表示是以愛上了閱讀,從中獲益匪淺。

然而有位知名大v卻發文指責,董宇輝推薦的書單太淺薄,都是耍耍嘴皮子,思想水準很低。

還直言稱,隻有不讀書的人,才會認為他推薦的書有價值。

言語間處處充斥着傲慢,字字句句皆是諷刺。

刹那間,董宇輝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全網開始議論紛紛。

過了一段時間後,在一次直播中,有人提及此事,他坦然回應道:

“你可以說董宇輝淺薄,但不要說董宇輝推薦的書淺薄;

你可以羞辱我,但請你别羞辱這些文學作品,你不能說《平凡的世界》等這些書淺薄。

你沒有經曆過黑暗,是以你不能了解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三觀不改,或許悲觀是遠見,但是樂觀是智慧。”

的确如此。

沒有經曆過,就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貶低一切。

即便無法感同身受,至少也應該尊重這世間人與人的不同。

一個人若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便習慣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的人生。

一個人若是總把平台當本事,便容易掉入認知陷阱,活得又盲目又自大。

就像木心曾說的那樣:

“沒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覺都特别良好。”

人生路上,千萬别讓自己飄了,人一飄,往前走終會栽跟頭。

做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處世貴在有謙卑之态,與其目空一切,不如沉澱自己。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深到骨子裡的高貴

是沒有身份感

“我從不把自己估計過高,我甘願當一個平凡的人。”

這是學界泰鬥季羨林老先生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作家吳敏講過一個故事:

某一年北大開學時,新生看見一位衣着樸素的老人在報名處,便麻煩他幫忙照看行李,自己去辦手續。

大熱天裡,老人坐在那裡滿頭大汗。

有學生便過去表示:

“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人搖了搖頭說:

“還是我等着吧,換了人他該找不到了。”

一個多小時後,當新生匆匆趕回來時,老人還在盡責守着行李。

幾天後的開學典禮上,新生驚訝地發現,那位老人竟然坐在主席台上。

而他,就是北大副校長、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很多人眼中,季老一直都是一個特别低調、沒有身份感的人。

有一次,餘秋雨約季羨林吃飯,赴約之前,季羨林特意去捯饬了一番,把自己收拾的幹淨得體。

身旁的人說:

“其實不用換,餘秋雨是您學生輩的,不用這麼禮貌。”

季老回答:

“那怎麼行,這是對别人的尊重。”

不管面對任何人,他都不會自視甚高、端着架子,而是謙卑待人、懂得尊重。

越是厲害的人,越不願意吹噓自己的身份,也是以活得更加通透。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能夠彎下腰來,把自己放得很低。

98歲的葉嘉瑩也是這樣一個極具涵養之人。

有網友談到過一段親身經曆:

曾有幸去聽葉嘉瑩教授的講座。

縱然已經90多歲高齡,但她還是冒雨而至,拒絕了學生遞過來的椅子,認真地講了兩個多小時的課程。

盡管擁有極大的盛譽,但葉嘉瑩始終堅守一顆“素心”,從不看重名利地位,一心隻用于傳承詩詞之美。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待人處世,唯有懂得謙卑自重,戒掉“身份感”,才能走的更遠。

行走于世間,不低估别人是修養,不高看自己是修行。

永遠不要忘了,在人之上,把别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陳道明“白發照”曝光: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中年以後

請找準自己的位置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寫道:

“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會小看别人。”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實力,擁有清醒的認知。

當你把自己悟透時,自能看清世态真相,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進而過上更好的生活。

繪畫大師齊白石一生作品無數,他的畫作常被譽為“引領中國畫作的風向标”。

而他能有如此的成就,離不開他常常自省的習慣。

齊白石88歲那年,詩人艾青帶着齊白石年輕時所作的畫去拜訪他,想讓他幫忙鑒别真僞。

觀察畫作的過程中,齊白石回憶起了早年作畫的情景和心得,自覺如今的水準已大不如前。

通過這件事他開始反思:

“現在人們對我的評價很高,連我自己都有點洋洋自得了。

看了艾青的一幅十年之前的我畫的畫,讓我感觸很深,今天和以前相比,退步實在是太大了。”

從那以後,他每天都會靜靜地在屋子裡練習繪畫基礎,日複一日堅持着。

直到他晚年時,所作的畫依然備閱聽人人贊賞。

《菜根譚》裡有言: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成大事者,往往都有自知之明,在自省的過程中,認清自己的不足,趁早彌補或糾正。

人與人的差距,不一定是來自實力,更多時候看的正是“能否找準自己的位置”。

找準位置,就會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找準位置,就會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中年以後,學會審視自己的生活,修煉自己的身心,站在正确的位置上,更好地掌控人生。

自省者,方能自渡;自知者,終得圓滿。

很喜歡陳道明說過的一段話:

“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曾經風光過;

山上的人也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會爬上來,是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啊,别太把自己當回事,更不要把身份看得太重。

來人世走一遭,最好的狀态便是:低調做人,擡頭看天,謙卑處世,行穩緻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