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作者:茶餘飯後

作家曾奇峰在談到人際關系時,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晰,是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而水的邊界很模糊,常會淹死人。

人與人的關系亦是如此,一切沖突和麻煩,都起源于我們無意中突破了邊界。”

成年人的感情本就薄如蟬翼,再親厚的情意,一旦破壞了界河就無法長久維系;

再投緣的摯友,觸及了相處紅線就難逃走散的結局。

一段關系的走向,往往在細節處就有迹可循。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紅線,感情才能曆久彌新。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把尺子伸得太長

村上春樹曾說: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人也各有不同。”

面對親近的關系,我們很容易忽略了邊界,習慣以自己的标準要求朋友。

然而我們看到的常是冰山一角,若用自己的尺子衡量别人,往往會弄巧成拙。

正如電視劇《歡樂頌3》中,何憫鴻和好友餘初晖的經曆。

何憫鴻在圖書出版公司工作,和作家宋礫十分投緣,于是主動對接了宋礫的寫書工作。

沒想到之後上司拖欠了宋礫的稿費,導緻合作破滅。

宋礫誤以為是何憫鴻工作不專業才拖欠了稿費,是以在網上發文責問何憫鴻。

餘初晖作為何憫鴻的好朋友,得知情況後十分着急。

眼看好友遲遲沒能解決危機,她便自作主張,匿名發文講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為朋友辯白的同時,還在文中暗示是宋礫和公司上司合夥欺負自己的朋友。

她本以為這樣可以幫朋友化解危機,沒想到卻引來了滅頂之災。

這篇文章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不僅令作家宋礫的名譽受損,也讓公司其他員工被牽連,受到網友質疑,公司更是名譽掃地。

随着事情愈演愈烈,何憫鴻最終被公司辭退。

直到此時,她才得知是好友寫了那篇匿名文。

她氣憤地責怪餘初晖多管閑事,若不是朋友自作主張,事情也不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也不會就此失業。

兩人大吵一架,友情也陷入危機。

生活裡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發小習慣自由職業,你苦口婆心勸他找份穩定工作,結果反令關系劍拔弩張;

伴侶不喜歡早睡,你費盡心思地逼迫他改變,對方不領情,卻埋怨你控制欲強。

正如《偷影子的人》中寫道:

“你不能幹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因為這是他的人生。”

别人命運的風霜雨雪,我們無法觀得全貌,别人的苦衷不易,我們也未必全然懂得。

我們眼中的徒耗光陰,可能是别人的樂此不疲;

我們以為的好心指路,卻可能是别人無法忍受的束縛。

看到了對方的不同,卻不苛責對方改變,發覺了彼此的差距,卻又能悅納差距,兩個人才能惺惺相惜。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把賬簿翻得太勤

沈從文和丁玲的友情令人喟歎。

沈從文在投稿時結識丁玲,由于是同鄉人,兩人一見面時就聊得熱火朝天。

在上海漂泊的幾年裡,沈從文和丁玲等朋友租住在一間破舊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幾人朝夕相伴,切磋文章。

由于都熱愛文學創作,幾個年輕人一同湊錢建立了報刊《紅黑》,準備在文壇大展拳腳。

可當時時局動蕩,沒多久丁玲就因文風激進辛辣被捕入獄。

當時很多朋友找到沈從文,勸他出面保釋丁玲。

可沈從文出于謹慎的考慮,并沒有直接插手,而是以筆做武器,寫出《記丁玲》等作品為朋友證明清白。

然而丁玲出獄後,卻對沈從文沒有挺身而出保釋自己而耿耿于懷。

她不僅在《記丁玲》書中批注了上百條反駁言論,還發文辱罵沈從文是貪生怕死的小人。

沈從文本以為這隻是一場誤會,于是繼續與丁玲來往,得知她換了工作,還特意到她家中拜訪,耐心向朋友解釋自己的苦衷。

可無論他們讨論什麼話題,丁玲仍會揪住一點話頭,再次翻舊賬,曆數沈從文如何自私冷漠,對朋友不講義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瞬間吵得不可開交。

久而久之,沈從文感到身心俱疲,曾經的美好記憶都化作泡影,兩人最終走向決裂。

即便是知心的朋友,也會有心意相左的時刻,哪怕最合拍的關系,也難免會在相處中生出嫌隙。

一段關系裡最窒息的,莫過于一人時常翻出舊賬,細數另一個人的錯處。

那些舊事就像傷疤,若翻來覆去地為此争執,無異于一次次扯開傷口,不僅把自己傷得鮮血淋漓,也讓關系走向疏離。

讓關系升溫的秘訣,從不是一次次往事重提,而是學會對過往置之不理。

無法改變的陳年舊事,不妨忘了吧,無足輕重的昔日争執,不妨放了吧。

唯有懂得及時翻篇,感情才能抵住世事變遷,彼此方能久處不厭。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關系再好,也不要觸碰這幾條交往紅線

把苦水吐得太多

心理學中有一個“情緒污染”的概念,大意是說,我們的負面情緒就像有害病毒,會很快傳染給周遭的人。

有的人以為朋友是緩解傷痛的良藥,于是将怨怼和苦水傾述給摯友。

殊不知正向能量會成為滋養關系的清風暖陽,吐槽和訴苦亦會成為滋生陰霾的溫床。

将苦水吐得太多,往往是毀掉關系最快的方式。

作家蕭紅和許廣平的那段戛然而止的友情,就是踩中了這條紅線。

蕭紅和魯迅因寫作結緣,魯迅十分器重她的寫作才能,于是常邀她來家做客。

魯迅的妻子許廣平也是以與蕭紅熟識。

她們一個追尋自我,不畏世人的目光,一個敢愛敢恨,不在乎旁人指摘,因而兩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了交心好友。

當時蕭紅剛經曆一段失敗的婚姻,丈夫喜怒無常,時常對她拳腳相加,蕭紅成日以淚洗面,人也變得頹廢而消沉。

難捱的時刻,許廣平不斷地安慰鼓勵她。

每當她來做客,許廣平不是準備了精心烘焙的點心,就是備好幾本蕭紅喜歡的書籍,耐心地聆聽她的哭訴,開解她的情緒。

許廣平本希望一段時間的寬慰能幫好友渡過難關,沒想到蕭紅卻把訴苦當成了常态。

她每天都上門做客,把自己的委屈崩潰傾瀉一通,直到深夜也不願回去。

而此刻,魯迅的身體每況愈下,不得不長時間卧床靜養。

許廣平照顧丈夫本就心力交瘁,還要應付蕭紅如潮水般的負面情緒,最終無奈地說:

“蕭紅無法擺脫她的傷感,一個人生活的失調,直接馬上影響朋友的生活也失去了步驟。”

記得傅首爾曾說過:

“沒有多少人真的喜歡安慰别人,也沒有多少人真的願意聽别人悲情的故事,所有的傾聽都是忍耐。”

成年人的生活,誰沒有一地雞毛的生活,誰沒有身心俱疲的時刻。

對着朋友叫苦連天,并不能改變現狀,不過使自己堵上添堵,也連累旁人的心情陷入低谷。

再親近的人,也沒有義務永遠做我們的情緒垃圾場,壓力避風港。

怒時不言,難時不訴,将自己的情緒默默消化,于自己是一種體面,于朋友是一種體諒。

三毛曾說過:

“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随着時光流轉,我們終究會明白,越是綿長的關系,越需要幾分克制與保留。

這并非是淡漠疏離,而是一種知深淺,懂進退的相處智慧。

恰到好處的分寸最能觸及人心,濃淡相宜的互動才能長久惬意。

往後餘生,願我們與知己好友有無話不談的親密,也有無言也懂的默契,走過山高水長,度過漫漫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