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屏上的資料,就是大家種好地的底氣”

作者:上觀新聞
“屏上的資料,就是大家種好地的底氣”

清晨,太陽剛升起,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曲瑪鄉堅達村村民達瓦加拉一臉擔憂地走進村委會,找到村支部書記開尊,忍不住問道:“今天天氣适合耕種青稞嗎?”

“這幾天一直在檢測村裡農田的土壤養分情況,也看了村裡的農業氣象監測站情況,今天開始可以陸續地進行種植了,不過油菜花和洋芋還要再等等。”開尊說完,達瓦加拉立馬開朗了起來。“真是太好了!有了這個平台,耕種就不用再擔心‘天’變臉了。”達瓦加拉指着村委會牆上挂着的LED數字大螢幕,一臉好奇。“雖然我看不懂,但是隻要來村委會咨詢,自家農田是否适合種植,都可以在這裡看得到。”

“屏上的資料,就是大家種好地的底氣”

達瓦加拉熟練地操作着智能數字監測盒。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唠完嗑,達瓦加拉從村合作社拿了旋耕施肥播種機的鑰匙,伴随着“轟隆隆”的響聲前往了農田……記者趕到農田時,達瓦加拉正在拖拉機的駕駛室裡,熟練地操作着智能數字監測盒,“這個在每個農機具裡都裝了,之前我也參加了縣裡的應用教育訓練。”達瓦加拉說,現在耕種一體機這麼友善,我們當然也要用好這個系統,友善縣裡實時掌握耕田情況,這樣我們以後耕種就會越來越科學了,糧食損失也會越來越少了。

達瓦加拉家農田面積120畝,算是村中大戶,其中90多畝用來種植青稞。“過去家裡的6個勞動力一年到頭在農田裡埋頭苦幹,沒有多餘的勞力去養家糊口,雖然能吃飽,但是經濟确實困難。”達瓦加拉說,如今家裡從耕、種、收隻需要夫妻倆,其餘都外出務工,解放了家裡的勞動力。

為解決村裡外出務工與住家耕種勞力的沖突日益突出。堅達村成立了十善農業機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探索以耕地入社解放多餘勞動實作增收緻富。自合作社成立以來,該村每年共解放勞動力120人,實作外出務工增收360餘萬元。

達瓦加拉也是合作社一員。他還每年可以從合作社拿到7000餘元工資。去年,達瓦加拉家庭收入達24萬餘元,青稞産量有6萬多斤。“今年有了更加科學化地種植,我相信今年的産量一定會比去年高。”達瓦加拉高興地說。

“屏上的資料,就是大家種好地的底氣”

機械化耕種青稞。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拉孜縣是西藏有名的糧倉。近年來,拉孜縣在開展高标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探索用數字化和現代裝備等高科技手段推動青稞産業高品質發展。目前,拉孜縣正在建立第一批全國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實施數字化管理,主要用于青稞種植過程的記錄,同時可以實作耕地矢量化管理,農情實時化監測、農機可視化作業、農技系統化幫扶、種植全程化追溯等。”拉孜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次仁說,為青稞生産提供科學指導和線上幫助,對青稞傳統生産方式進行數字化變革,進而實作減少災害風險、降低成本、提高産量、增強品質,助力鄉村振興,最終保障全縣糧食安全。

2023年,西藏自治區投入1064.96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拉孜縣發展農業全程機械化。全縣高标準農田面積達到10.81萬畝,高标準農田覆寫率達到84%。今年,全縣農業機耕、機播、機收“三項”作業率将從去年的80%提高到85%左右,村民可以解放勞動力,實作轉移就業。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人民網-西藏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