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作者:重慶與世界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沒想到通過一個小小螢幕,我們也能夠在課堂上同步使用巴蜀的優質教學資源,感受數字化賦能課堂教學的魅力。”4月25日,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暨“中國好老師 巴蜀公益行”互助行動在酉州國小開展。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是重慶市巴蜀國小牽手酉陽縣花田鄉中心國小校的成果首秀,今年起,重慶市巴蜀國小校将酉陽縣花田鄉中心校作為牽手對象,針對第五批重慶市專家服務團“基層出題”項目服務地學校提出的幹部互動互學、教育教學優質資源共享、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教育訓練、種子骨幹教師培養、跨學科主題課程實施指導等需求,由重慶市巴蜀國小校黨委書記,正進階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重慶市傑出英才馬宏書記作為領銜專家,和巴蜀國小各學科名優教師,以及酉陽酉州國小莫德華校長、酉陽花田鄉國小冉鵬飛校長,組成專家服務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了解服務地學校現狀和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文化共建”“幹部教育訓練”“教師跟崗”“結對指導”“資源共享”“特色建立”等六大文化互助内容,作為服務的具體舉措,以此提升服務項目學校管理、教師專業素養,培養種子骨幹教師,指導跨學科主題課程實施,提高教育教學品質,進而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育人課程體驗盡創新之力

走進成果展示區,人潮湧動,一場以“牽手互助渝東南 小小當家亮品牌”為主題的成果展示正火熱上演。在第五批重慶市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的個性化幫扶指導下,借助“中國好老師 巴蜀公益行”互助行動,渝東南片區各代表學校用校本實踐“亮課程”、用課程體驗“亮教師”、用成果展示“亮學生”。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酉陽花田鄉中心校“花田美”、酉陽酉州國小“酉州靓”,酉陽麻旺國小“麻旺香”,秀山育才中學“育才秀”,黔江民族國小“民族興”,彭水一小“苗家趣”……孩子們身着傳統服飾,載歌載舞,展示着獨特的民族風情,将民族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緻。苗家刺繡、非遺剪紙、苗族歌舞、特色手工、農耕文化等渝東南特色民族技藝在這裡得到了傳承與創新,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智的過程中,不僅探索、宣傳了家鄉的曆史故事、人文習俗和非遺文化,更逐漸樹立起了作為“小小當家人”的主人翁意識,涵養民族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在活動前的入校調研座談中,花田鄉中心校一位老師介紹到:“巴蜀專家團隊的到來,為我們拓展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教育的視野,并從課程體系建構和創新落地實施上為我們做了很多示範和指導,學生也對這樣的課程充滿熱情。”據了解,本次活動聚焦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和學校特色課程展示交流,充分發揮各學校周邊優勢資源,以課程的方式成就孩子,落地做實擴優提質真行動。

為區域攜手同行盡合衆之力

活動現場,酉陽縣副縣長熊偉對專家團隊表達歡迎,縣政協副主席陳新憲及縣人社、縣委教育工委、縣教委、縣教科所相關上司出席,巴蜀國小馬宏書記以《讓教育家精神“活”在每位一線教師的日常中》為題,向渝東南片區的老師們分享如何從上好每一堂課起,創造性開展課程教學,進而提升提升育人品質,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教育家精神。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教學工作坊環節,巴蜀團隊和酉陽酉州國小和花田鄉中心校的老師們通過課例展示、教學研讨的方式,深入探讨交流數字化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轉變。據了解,前期巴蜀國小為兩校開放了巴蜀基于新課程新課标理念研發的“學•教小助手”資源平台,讓學校師生都能共享巴蜀國小各學科的教學設計、課件、微課、作業設計等全套課程資源,讓區域的老師們真實感受到了數字化工具為課堂教學賦能添彩。

市人社專家服務團馬宏團隊走進酉陽 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貢獻力量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專家服務團前後兩次實地調研,組織種子教師參加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進校跟崗訪學、常态教研等……在共同經曆、彼此滋養中,體驗現場、生發智慧,“學·教小助手”有效助力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鄉土特色課程建立,助力區域學校協同發展!

為教育優質均衡盡擔當之力

據悉,馬宏專家服務團作為第五批重慶市專家服務團成員,從立項以來,依托巴蜀國小優質教育資源,以立足課堂教學服務基層師生,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為目标,借助令狐林名師工作室、李明靜班主任工作室以及“中國好老師 巴蜀公益行”渝東南片區大使團隊的作用發揮,常态化、持續化推動以酉陽花田鄉中心校為代表的鄉村學校發展,踐行“基層和專家出題、發榜、揭榜”的項目落地。期待以擴優提質真行動,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師生,讓教育家精神“活”在基層學校、“活”在教師日常,為鄉村教育振興貢獻巴蜀應有力量,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