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舟逐夢啟新航——寫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作者:中國軍網

神舟逐夢啟新航

——寫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中國軍網記者 王晨旭

4月的西北大漠,春和景明,胡楊挺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一次開啟飛向太空的新征程。

4月25日20時59分,伴随着巨大的轟鳴聲,搭載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八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噴吐着長長的尾焰直上雲霄。

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飛行任務。

32載自立自強,奮鬥不息;32載逐夢蒼穹,步履不停。向着更遼闊的星辰大海出發,中國航天人奮勇前行,不斷書寫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由大向強的壯美詩篇。

火熱的心 跳動在英雄的土地上

當船箭組合體進入到加注階段,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行任務便進入了倒計時。

塔架現場,劉華兵身着工作服,正一絲不苟地檢查加注裝置和管路。燃料推進劑是火箭的動力,具有易燃易爆、劇毒、腐蝕性強等特點。加注要在一天内完成,“一次做對、一次做好”,容不得半點馬虎。

加注系統下轄2個庫區,密密麻麻的閥門、管路和電纜分布其中,一天就要巡視五六次。劉華兵穿梭在各個點位上,操作品質過不過關、标準到不到位,是他最關心的事。

入職30年,成功保障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七号加注工作的劉華兵,依然像第一次上崗一樣認真細緻。

此時,正值為神舟十八号加注的關鍵階段,劉華兵告訴記者一個關于“塔上一瞥”的細節——

每次距離點火發射約3小時之際,火箭各系統的主要人員都會登上發射塔架,檢視火箭的最後狀态。此時恰逢航天員登塔、上箭、進艙。“我們總會在塔架上,遠遠地看到他們。”劉華兵說,看到他們搭電梯的那一刻,責任感油然而生。航天員是把生命交在我們手上,我們必須對他們負責。

神舟逐夢啟新航——寫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4月23日,加注技師劉華兵在塔架上檢查加注管路氣檢情況。王明豔 攝

30年間,劉華兵這一代航天人親曆了大陸航天事業不斷騰飛的壯美征程,“不管任務大小,最初都是幾年打一發,後來是一年打幾發,現在一年打40多發。”劉華兵說。

從無人飛行到有人飛行,從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從70後、80後擔主力,到90後、00後扛大梁……一代代中國航天人,赓續着跨越世紀的血脈傳承、英雄接力。

24日傍晚,加注工作結束。此時,距離發射還剩不到30小時。西北大漠,繁星閃爍。夜幕中,燈火通明的塔架裡,神箭昂然矗立,蓄勢待發。

合力遠征 搭起奔赴夢想的“天梯”

這是令人振奮的一刻——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訓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葉光富!”“航天員李聰!”“航天員李廣蘇!”

“出發!”

“是!”

《歌唱祖國》的旋律響起,問天閣圓夢園廣場兩側的人群一片歡騰。航天員葉光富、李聰和李廣蘇邁着穩健的步伐,向人群揮手緻意。

加入航天員隊伍11年後,葉光富第一次進入太空。如今,時隔2年,他又迎來自己逐夢“天宮”的時刻。為了重返太空,神舟十三号任務剛結束,他就投入到恢複和訓練中。“航天員的狀态,應該不是在飛天,就是在準備飛天。”葉光富說。

回想第一次出艙時,湛藍的地球、美麗的極光和五彩斑斓的陸地,成為葉光富念念不忘的美好記憶。如今,即将重返家園的他,身上承擔了更多的使命和責任。這一次,葉光富作為指令長,要帶領兩名年輕隊員出征太空。

李聰和李廣蘇是大陸第三批航天員。談到第一次飛天的感受,李聰和李廣蘇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探索浩瀚太空,為國問天!

神舟逐夢啟新航——寫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4月25日下午,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這是航天員葉光富(右)、李聰(中)、李廣蘇在出征儀式上。中國軍網記者 張旺 攝

距問天閣5公裡外,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正是一片秩序井然的景象。

“青山USB、雷達跟蹤正常——”

這是來自測控一線的聲音。青山,是羅嘉宇熟悉的代号,在螢幕中實時捕捉資訊,搭建天地暢聯的“雲端通道”,這是他的工作,青山是他,卻又不隻是他。

載人航天是個大工程,“得靠一堆人”來托舉。14個系統,數百個子系統,上千家機關,數十萬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在各自崗位,奮力托舉火箭成功升天。

“倒計時15分鐘。”

氣象室内,任鳳傑緊盯螢幕,天氣曲線任何微小的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在備戰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行任務的日子裡,“沙沙沙”的繪圖聲,近十年的資料分析……所有的努力,都化為此刻的平心靜氣。

塔架台上,最後一批撤離人員離開。塔架緩緩打開,露出乳白色的箭體。

“各号注意,3分鐘準備!”零号指揮員趙磊的密碼,響亮有力。

“5、4、3、2、1,點火!”

合力托舉,直上天宮。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再次飛越神州大地,奔赴浩瀚蒼穹。

神舟逐夢啟新航——寫在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長征二号F遙十八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瞬間。人民網記者 黃帆 攝

勇往直前 向着更遙遠的星辰大海

點火密碼下達後,軟體工程師李樹芳緊盯螢幕,飛船運作的狀态、資料等,一一出現在他的眼前。

作為飛船發射指揮決策的“神經中樞”,李樹芳和團隊研制的實時軟體系統已更新至第三代,成功保障過數次載人航天任務。

船箭分離、飛船入軌、航天員乘組狀态良好……“我宣布,神舟十八号發射任務圓滿成功!”4月25日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螢幕飄紅,掌聲雷動。

視訊加載中...

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李樹芳松了一口氣。對于李樹芳來說,螢幕中實時顯示的資料,見證着他的成長。從事軟體工作25年,從東風遙測資料處理和軟體研發一線崗位幹起,一路攻關,一路超越,李樹芳紮根大漠,勇往直前。

2008年,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李樹芳回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趕上系統軟體更新。如何讓系統更高效、更持續地運作,成為萦繞在他腦中的問題。

那段時間,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深夜。螢幕前,一行行代碼,他一條條分析,反複沉澱思考後,很多積累都成為解決問題時的靈光一現。

如今,李樹芳的團隊愈發成熟。“雖然任務密度越來越大,但是執行任務卻變得輕松了。”李樹芳說。接下來,李樹芳又将踏上征途,正如一代代航天人一路走來的腳步,永不停歇。

此時此刻,航天員正在飛赴“天宮”的征途中。按計劃,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入軌後,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

星空浩瀚,探索無垠。在叩問蒼穹的征程中,中國載人航天一路逐夢、一路超越,不斷标記中國高度,镌刻中國精度,跑出中國速度,在朝着建設航天強國的方向,一往無前。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王晨旭

責任編輯:于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