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作者:漢字谷主

權衡,權重衡量。

秦統一之後統一度量衡,

那麼,古時“重量、容量”是如何權衡計算出來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古時“容量、重量”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黍米:最基礎

“黍”,指的是有粘性的大黃米,

黍米,是一粒粒可數的,

這就成了可計算容量和重量的最基本機關。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黍-甲骨文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黍-金文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黍-小篆

我們來看看最初是如何用“黍”的多少

來量重和量容器大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黍米,俗稱大黃米。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容”量如何計算?

【龠】

古代容量機關,等于半合

量者,按照“龠、合、升、鬥、斛”順序,

容器容量從少到多,

容器器形從小到大。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按照《漢書·律曆志》:

① 龠:容千二百黍;

本指吹管樂器,讀yuè音。

作為古代容量機關,等于半合。

一龠,可容下1200粒黍米。

② 合:合龠為合;

作為古代容量機關,讀gě音,

一合等于兩龠。

一合,

相于于可容下2400粒黍米的容量。

③ 升:十合為升;

④ 鬥:十升為鬥;

⑤ 斛:十鬥為斛。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重”量如何來計算?

按《漢書·律曆志》記錄:

權,是指五權。秤錘

“五權”是指“铢、兩、斤、鈞、石(䄷)”。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秦銅權

⑴絫,十黍之重。

⑵铢,權十絫黍之重。

⑶兩、二十四铢為一兩。

⑷斤,十六兩。(斤本無其字,以斫木之斤為之。)

⑸鈞,三十斤。

⑹石(䄷),一百二十斤。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權-稱錘

這裡的意思是:

① 絫(léi),十黍之重

【黍】——黍,一黍之重;

【絫】——絫,十黍之重。

“絫”,同“累”,指累積。

“絫”,十黍之重;指的是“累積十粒黍米”之重。

十黍為絫,十絫為铢。

說“十絫黍”者,是指“百黍”。

必言黍者、蒙十黍之重為絫而言。

又使“铢、兩、斤、鈞、石(䄷)”,黍數可計。

一龠(yuè)容千二百黍,一龠重十二铢。

② 铢:權十絫黍之重。

“一铢”,

相當于“十絫黍米”之重,

也是說相當于“一百粒黍米”之重。

漢五铢,相當于“五百粒黍米”之重;

也相當于5∕24兩之重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漢五铢

秦“半兩”的“兩”,漢代“五铢”的“铢”

都是表示以每枚青銅錢币重量,

③ 兩:兩龠為兩。

指的是“兩龠、二十四铢為兩”。

“一兩”,相當于 “二十四铢”之重。

“兩”,指的是“兩龠(yuè)”黍米重量。

“一龠”容千二百黍,指的是“一千二百粒黍米”之容量;

而“兩龠”為“兩千四百粒黍米“之容量;

一龠為半合(gě),

兩龠為一合(gě),

“兩”為“兩之龠”,

“一合黍米”為“一兩”重。

“一兩”相當于“一合”黍米之重量;

相當于“兩千四百黍米

“一兩”也相當于“二十四铢”之重。

“秦半兩”錢,

指的是每枚錢“半兩”重;

“秦半兩”也相當于每枚錢 “十二铢”重。

漢字博物:權重衡量,古時是怎樣權衡計量的?

秦半兩錢

④ 斤:十六兩為斤。

“一斤”,相當于“十六兩”;

附注:【斤】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橫刃,下為曲柄,象斧斤形。

本義:斧子一類的工具。

“斤”在現代多用于重量機關名稱,

一斤等于十兩,舊制為十六兩,合二分之一千克。

表示重量機關的“斤”來自“釿”。

“釿”是金屬重量機關,亦貨币名。

戰國時期燕國、晉國、楚國多以“釿”為機關,

有時簡寫作“斤”。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制定了統一的度量衡标準:

二十四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此後直到明清,一直是十六兩為一斤,

直到195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計量制度,

才改為十兩為一斤。

按舊制,半斤就是八兩,

是以“半斤八兩”常用來比喻兩人大緻相當,不分上下。

⑤ 鈞:三十斤為鈞。

一“鈞”相當于三十“斤”。

成語:千鈞一發

⑥ 石(䄷):四鈞為石。

“石”作為計重量機關,讀dàn,本字為“䄷dàn”。

“一石(䄷)”,

相當于“四鈞”之重,

相當于“一百二十斤”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