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新東方家庭教育

2024-04-26 09:28釋出于北京育兒領域創作者

作者:俞敏洪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被“偏愛”的童年

我們家一共有三個孩子,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我哥哥在四歲時得了肺炎。我外婆迷信,說是被魂魄“相”了,不讓送醫院,結果哥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被送到醫院。醫生說,哥哥的肺部都被燒黑了,埋怨我父母送得太晚。我父母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兒子離開了人世,母親撕心裂肺地哭了很長時間。後來,也許是為了彌補對哥哥的愛,她将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我的身上。

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打針。那時,我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幾乎天天都要打針。每次打針時,我都像被宰殺的家畜一樣喊叫。哥哥的離去給母親帶來了陰影,隻要我的身體有一點毛病,她就會送我去打針。

有一次,我得了肝炎和哮喘病。父母吓壞了,第一時間送我去醫院接受全面治療,還為此提心吊膽了很多年,幸運的是,我活了過來。

為了給我增加營養,從1962年我出生那年開始,到1980年我考入北京大學,母親一共養了136頭豬,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母親還養雞,每次我身體有點問題,母親就殺一隻雞給我補身體,鄰居說我從小是在雞湯和雞蛋裡泡大的。

母親把她全部的愛都給我了,為了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她可以做出一切犧牲。我姐比我大五歲,她長大後,母親讓她去學醫,因為她當醫生後,可以友善給我打針。這似乎對我有點“偏愛”。母親的愛,就這樣伴随着我成長,一直到今天。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母親為我種下一個夢

我的母親和一般的農民不一樣,她沒有深厚的土地情結,而是一心想要跳出農村的土地,翺翔在更廣闊的天空中。她沒能實作這個夢想,就把這個夢想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腦裡就好像被植入了一個作業系統,這個作業系統是徐霞客。因為徐霞客也是江陰人,是以,在江陰流傳着很多關于徐霞客的故事。

最開始是聽母親講徐霞客,母親讓我以徐霞客為榜樣,好好學習,長本事,将來走出農村,光宗耀祖。

後來是聽村裡的老人講徐霞客,他們不講徐霞客是地理學家、地質學家,他們一講就是:“哎喲,徐霞客每次出去,總能帶幾個美女回來。”我一聽,就很開心:“嗯,原來走出去就能帶美女回來。”聽了徐霞客的故事,我經常看着天上的雲,看着長江的水,幻想着外面世界的樣子。然後就會想:什麼時候我也能夠出去,也帶幾個美女回來呢?慢慢地,這個想法就紮根在我的腦海中了。

人是被大腦裡的作業系統指揮着往前走的,就這樣,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心态。這種心态後來被我稱為“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的渴望”。這是一種内心對未來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斷地向前延伸,這種渴望落實到行動上,就是看書學習,這是我能走出去的唯一一條路。

每天晚上,我都會和姐姐坐在煤油燈下看書、寫作業,母親在一旁紡紗。因為有動力,是以我在學習上一直比較自覺。我的記憶能力很強,是以從小到大,國文成績一直都很好,但數學成績很一般,在班級裡也沒有得過太好的名次,但是因為我一直在努力學,母親也不罵我,而且,她基本上不認識字,是以也不知道我的成績到底是好還是壞。

我小時候非常愛護書,每本書都用報紙包起來,包得特别漂亮。期末考試結束後,我的書還跟新的一樣。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特别喜歡看書和連環畫。當時,我有很多小人書,有的是自己買的,有的是跟小朋友交換的。我向母親要錢買小人書,即使家裡沒錢,母親也從來沒有攔着不讓我買,她非常支援我讀書。

再大一點後,我開始去公社和大學圖書館借書看,那時我開始看長篇小說,看了很多。記得有一次,我姐姐不知道從哪裡借了一本《林海雪原》,我偷偷看完了,結果被她罵了一頓。當時姐姐讀高二,我讀初二,她認為《林海雪原》裡面有戀愛故事,小孩子不應該去讀。

我讀高中的時候,很多書就已經開放閱讀了,可以随便借閱,那時我讀完了《三國演義》《水浒傳》和《紅樓夢》。我特别喜歡看小說,不管什麼小說,拿過來就能讀進去。我讀書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拿起來就放不下,有時邊吃飯邊看。母親一直非常支援我看書和學習,但是有時看見我邊吃飯邊看書,急了就會把書扔到地上。因為這樣吃飯的速度太慢,這在農村父母的眼裡是一種特别懶散的壞習慣。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母愛為我撐起一片豔陽天

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

一次是我國中畢業以後,幫我争取到讀高中的機會。我讀國中時成績還可以,老師也很喜歡我。當時,國中的學制隻有兩年,國中畢業時,我屬于班級裡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本來是能讀高中的,但當時有項政策,貧下中農的子女,一家隻能有一個人上高中。我姐讀了高中,我就不能再讀了。當時我在家裡也不是完全閑着,沒事我就畫畫,畫得還挺好的。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母親看我特别郁悶,也覺得很難過,她本來是希望我能讀完高中,能當一個民辦老師的。她幾次跑去跟公社的上司求情,希望能給我一個上學的機會,但都沒有成功。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了。第二年的5月,我們隔壁村的一個女孩不願意上高中,就退學回家了。聽說這件事後,母親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馬上去公社找上司,然後又去高中校長家裡争取。母親對校長說:“我兒子學習挺不錯的,你們能不能讓他來上高中?”校長說:“學校不能增加名額。”我母親馬上說:“不是有個女孩子走了嗎?求你讓我兒子填補那個女孩的空缺吧。”我母親花了很大力氣,後來學校終于答應了。

由于在家耽誤了将近一年的時間,在我進入高中時,高一馬上就結束了,而當時高中一共就兩年,是以,我實際上隻讀了一年高中。進入高中後,我的成績一直落在班裡其他同學的後面。讀了一年後,老師要求大家全部參加聯考,因為我本身很喜歡學習,是以盡管隻讀了一年高中也很想試試身手,就和大家一起報名參加聯考。

當時,即便要參加聯考,我每天要幹的農活還是一樣都不能少,比如我放學回家後,要去外面割草。當時農村的家庭一般都會養兩頭豬,個别人家還會養一兩隻羊。豬和羊吃的東西是長在田埂上的,而且豬有豬喜歡吃的草,羊有羊喜歡吃的草。每天晚上我放學回家,都要割兩籃子草,一籃子給豬吃,一籃子給羊吃。到了夏天,還要割更多的草,回到家裡把草曬幹,然後一捆一捆地紮起來,等冬天沒有新鮮草的時候,再給豬和羊吃。

第一次聯考我沒考上,但我還是非常感謝母親對我的幫助,是母親讓我有機會重新回到學校,如果僅靠我自己,不可能再有機會讀高中,更不用說考大學了。第一年聯考沒考上,我當了一名英語代課老師。

那一年我16歲,聯考英語才33分,雖然我的英語水準不高,但是學生很喜歡我。從學生那裡,我獲得了信心,決定第二年繼續參加聯考,結果我又落榜了。

母親對我的第二次重要的幫助是聯考。我連續兩年沒考上大學,卻越戰越勇,到了第三年的時候,我還想考。母親對我說:“你可以考,但是自學肯定是有難度的,成績很難提高,你應該走一條新路。”沒過幾天,我們縣裡剛好辦了一個聯考補習班,要招40名學生,但我的測試總分排在40名之外,沒有資格進去。母親知道這個結果後,二話沒說就進城了。因為聽說補習班有一位曹老師,前一年他培養的一個學生考上了北京大學,也不知道母親通過什麼辦法,竟然找到了他。

當時曹老師有個兒子,剛剛一歲,但夫妻二人工作都忙,曹老師的妻子身體又弱,沒有足夠的奶水給孩子吃。我母親見孩子長得又瘦又黃,就自告奮勇地提出要幫助曹老師帶孩子。她說,農村的米、菜和雞蛋都新鮮,不愁孩子吃了長不胖。母親讓曹老師放心,她一定能把這個孩子帶好。曹老師很感動,于是收下了我。當天,母親興沖沖地從城裡回家時,剛好趕上大暴雨,一路上,母親好幾次摔進路旁的水溝裡。我在家裡焦急地等着母親,當看到母親像個泥人一樣站在我面前時,我立刻明白,我隻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拼命學習。一年之後,我終于考入了北京大學。

收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之後,母親很高興,把家裡的兩頭豬都殺了,請了三個廚師,宴請全村的親戚、朋友和老師。宴席分中午和晚上兩撥進行,這一請,讓全村人足足吃了兩天。

母親一心想要報答曹老師對我的培養,幫曹老師帶了三年的孩子。三年後把孩子送回去時,孩子又白又胖,曹老師和他夫妻都非常感謝我母親。現在曹老師跟我的關系還特别好,跟我母親的關系也特别好。

檢視原圖 741K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 俞敏洪:母親對我最重要的幫助有兩次,一次幫我争取讀高中,另一次是聯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