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重因素驅動 新能源車産業鍊發展形勢整體向好

作者:中國财富網

随着2023年年報披露進入沖刺期,A股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公司也陸續交出年度“成績單”。從業績名額來看,2023年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公司表現喜憂參半,既有如甯德時代日賺億元的亮眼成績,也有受锂價下跌影響而大幅下滑的一衆锂電材料公司。

盡管各細分賽道業績增速不一,但整體來看,在科技創新持續加速、全球綠色轉型需求迫切等因素推動下,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發展形勢依舊向好。

高增長勢頭未變

新能源整車廠商表現不俗

得益于锂電産業快速發展,新能源化正在激發汽車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力。

作為國内車企中率先全部轉型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比亞迪,2023年整體表現亮眼。年報顯示,比亞迪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6023.15億元,同比增長42.04%;實作淨利潤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

對于業績增長,比亞迪表示,不斷提升的品牌力、快速增長的出海銷量、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産業鍊成本控制能力是主要原因。從銷售資料來看,比亞迪2023年銷量為302.44萬輛,同比增長61.9%,奪得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和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冠軍。在國内新能源車市場,2023年比亞迪的市占率達到32%,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

盡管已穩坐行業“排頭兵”,但是比亞迪依舊保持着較高的研發投入。據披露,比亞迪2023年研發費用達到395.7億元,超過2020年至2022年累計研發投入總和。

老牌車企上汽集團也實作穩定增長。2023年,上汽集團實作扣非後淨利潤100.4億元,同比增長11.7%。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上汽集團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售112.3萬輛,銷量位居國内車企第二。

憑借着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長安汽車2023年實作淨利潤113.27億元,同比增長45.25%。其中,公司2023年銷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47.4萬輛,同比增長74.8%。公司規劃,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00萬輛至350萬輛。

兩極分化明顯

動力電池競争格局漸清晰

雖然汽車新能源化惠及動力電池端企業,但動力電池企業2023年業績則呈現兩極分化,行業頭部企業“掘金”能力越發凸顯。

從年報資料來看,锂電池行業“兩巨頭”争鋒格局加劇,甯德時代和比亞迪占據着絕大部分市場佔有率。在業績方面,甯德時代盈利規模繼續擴大,2023年盈利達到441.21億元,同比增長43.58%。

“兩巨頭”持續高歌猛進讓其他動力電池廠商“内卷”加劇,二線動力電池企業業績兩極分化較為明顯。國軒高科、億緯锂能等實作正向增長,而孚能科技等則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據披露,國軒高科2023年實作淨利潤9.39億元,同比增長201.28%。國軒高科表示,業績增長得益于海外業務初顯成效,供應鍊布局初現端倪,原材料成本價格進一步下降等。億緯锂能2023年淨賺40.5億元,同比增長15%;欣旺達全年盈利10.76億元,同比微增0.77%。

記者注意到,從毛利率水準來看,二線廠商較“兩巨頭”存在一定差距。年報顯示,甯德時代動力電池闆塊毛利率為22.27%,而億緯锂能該闆塊的毛利率為14.37%。

動力電池出口銷量排名靠前的孚能科技則出現虧損,公司2023年虧損17.74億元。對于業績分化,業内人士認為,行業地位決定話語權分量,對于二線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關鍵還在于技術創新,如何降低成本來提高毛利率或更為關鍵。

受累锂價下跌

锂電上遊企業業績“失色”

作為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上遊的锂電材料企業2023年日子過得并不順暢,受锂材料等價格下跌影響,“盈利能力下降”成為一衆公司年報中的高頻詞。

以锂電上遊産業巨頭贛鋒锂業為例,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全年實作營業收入329.72億元,同比下降21.16%;實作淨利潤49.47億元,同比下滑75.87%。锂鹽産品價格下跌是公司業績走低的關鍵因素。

同為行業龍頭的天齊锂業也受到锂鹽價格波動沖擊。公司2023年實作營收405.03億元,同比增長0.13%;實作淨利潤72.97億元,同比下滑69.75%。另外,包括藏格礦業、盛新锂能在内的多家“涉锂”企業2023年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市場競争激烈的負極材料行業也出現大面積業績下滑的情況。貝特瑞、璞泰來、翔豐華三家公司2023年分别實作淨利潤16.54億元、19.12億元和0.83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8.42%、38.42%和48.39%。

對于業績下滑,負極材料企業均表示,主要系行業周期性變動、上遊原材料價格下降及行業供需變化等多重因素導緻。

“每個行業都有周期波動,如果因為短期業績下滑就對産業前景失去信心,這也是不對的。”以锂資源開發為例,在藏格礦業相關人士看來,锂資源的勘探、開發過程本就漫長,雖然眼下锂資源開發加速前行,但優質資源仍然匮乏。

展望後市,國聯證券研報認為,目前锂電闆塊處于出清末期,庫存、資本開支增速已回落至曆史中樞。2024年需求端将迎來Beta修複機會,供給端降本提效,新技術有望提升行業抗通縮能力,預計上半年行業基本面将實作企穩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