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勞肥、腰背痛、頸椎病…… 是否可納入職業病?國家衛健委回應

作者:華商報

工作壓力大、焦慮、久坐久站、長期伏案等工作方式都給從業者的健康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過勞肥”、腰背痛、頸椎病……這些疾病常常被調侃為“當代職業病”。這些疾病是否能納入職業病範疇?危害風險靠前的職業病有哪些?得了職業病該怎麼辦?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大陸第22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國家衛生健康委4月25日舉行新聞釋出會,就公衆關心的問題做出解答。

大陸職業病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十四五”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的中期評估是什麼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建冬表示,“十四五”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中期評估結果表明,職業病防治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一是堅持預防為主,源頭預防的力度不斷加大。截至去年底,全國納入專項治理企業18.5萬家,已經完成了7.5萬家。今年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的主題就是“堅持預防為主,守護職業健康”,目的就是要持續加強源頭預防,鞏固塵肺病攻堅行動和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成效,堅定不移地貫徹預防為主方針。

二是不斷提高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療康複水準。全國現有職業病診斷機構620家、職業健康檢查機構5670家、塵肺病康複站829家,基本形成了“地市診斷、縣區體檢、鄉鎮康複”的職業病診療康複體系。2021年至2023年,為5300萬勞動者提供職業健康檢查,為勞動者提供職業病診斷服務約9萬人次,為20萬塵肺病患者提供就近、免費康複服務超過120萬人次。

三是加強支撐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全國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達到2059家,現有的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達到7.4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28個省份設立了工程防護技術支撐機構。建設了“國家礦山安全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塵肺病診療中心”以及塵肺病防治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粉塵危害工程防護重點實驗室還分兩批遴選了64項防塵防毒先進适宜技術,轉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健全完善了與省級工程防護機構的協作關聯機制。

職業病排名前三位

噪聲、粉塵、化學毒物

監測病種是十大類132種。職業病危害主要分布在采礦業、制造業、冶金、建材等行業

近些年大家都非常關注一直持續開展的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的監測結果,現在這個監測結果怎麼樣?對于職業病和危害因素排名前幾位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新的變化?

王建冬回答說,2019年以來,監測病種由原來的10種職業病擴大到所有的職業病病種,也就是十大類132種。重點職業病監測向縣(區)延伸,監測病種和範圍已經擴大至全因素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健康檢查等全部職業健康檢查類型。在560個重點縣(區)開展了中小微企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基本掌握了大陸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現狀和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噪聲等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健康狀況。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摸清了這個底數。是以職業病報告系統覆寫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涉及約2000多個縣(區)。

從監測結果發現:全國共監測重點行業用人機關30.7萬家,監測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狀況超過5300多萬人次,其中接觸各類職業病危害勞動者超過2400多萬人次。監測存在職業病危害崗位超過181.5萬個,也就是通過監測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的狀況和職業健康檢查的狀況,為做好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控、加強和深化職業病危害治理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全國報告職業健康檢查個案7000多萬人次,發現疑似職業病7.67萬例,發現職業禁忌證115.6萬例。疑似職業病主要是指通過職業健康檢查發現臨床上有某些表現和症狀,懷疑是職業病,但是沒有确診。職業禁忌證,是指勞動者在接觸特定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時候,比如接觸粉塵或者接觸化學毒物,比一般職業人群更容易患職業病,或者是他有一種基礎病,比如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對于接觸粉塵危害的崗位,就有職業禁忌證,是以他不能從事這個職業,如果他從事這個職業,患塵肺病的風險就更大。是以,發現了這些疑似職業病和職業禁忌證以後,可以及時采取診斷,或者調整工作崗位的措施,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

全面掌握了職業病發病風險和發展趨勢。監測發現,職業病危害行業集中的趨勢比較明顯,職業病危害主要分布在采礦業、制造業、冶金、建材等行業。第二個職業病危害分布比較廣泛,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了全國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工業企業40%的勞動者接觸各類職業病危害。排在第一位的是噪聲,第二位是粉塵,第三位是化學毒物。

根據監測的結果,下一步将進一步完善職業病防治的法規标準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職業病危害治理,更好地保護好勞動者的健康權益。

勞動者如果發現自己疑似職業病該怎麼辦?

可以在三個地方申請職業病診斷,一些資料由用人機關提供,勞動者有異議可以申請鑒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所長孫新說,不能用一般的健康體檢來替代職業健康檢查。一般的健康體檢和職業健康檢查,從對象、目的、組織形式以及法律依據,一些臨床診斷的依據,包括周期和技術要求,到最後的結論,包括後面病人的處理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他說,勞動者一旦發現罹患了疑似職業病或職業病,勞動者可以在三個地方申請職業病診斷,一個是用人機關所在地,另外是戶籍所在地,和經常的居住地。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大了整個服務的可及性。可以在地市診斷,縣裡能夠體檢。

另外,職業病診斷需要一些資料,就是勞動者在工作場所的職業史和接觸史,即在工作場所接觸粉塵、化學毒物的資料。另外是濃度強度,這是誰來提供呢?用人機關。一旦診斷機構作出明确的結論以後,診斷是職業病以後,機構要向勞動者出具診斷證明書,勞動者拿着診斷證明書,可以到有關部門,主要是工傷保險部門申請相關待遇。

一旦診斷以後,勞動者覺得有異議,可以做申請鑒定。如果是兩級鑒定,可以到地級市所在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診斷。市級診斷再有異議,可以到省級衛生健康部門申請診斷,省級診斷是最終診斷。

“白領”面臨哪些職業健康風險?

工作壓力導緻一些心血管疾病,包括卒中、缺血性心髒病;久坐不動,導緻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除了傳統的一線“藍領”工作者之外,“白領”勞動者還面臨着哪些職業健康風險?對于這些職業健康風險應該如何來預防?

孫新回答說,“藍領”勞動者,主要是在一線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噪聲導緻的一些傳統的例如塵肺、中毒等問題,包括噪聲濃度的問題。一提到“白領”,給大家第一印象,外表光鮮亮麗,主要是在一些寫字樓從事工作。然而我們調查發現,現實中“白領”往往是工作壓力、焦慮比較大的人群之一。這跟工作方式有關系,經常加班,包括現在遠端工作,要求24小時開機,這些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壓力。工作壓力導緻一些心血管疾病,包括卒中、缺血性心髒病,和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是以白領勞動者一旦做不好身心健康管理,将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另外還有一個特點,長期伏案工作,經常使用電腦、手機,可能導緻一些頸肩、手腕的損傷。

另外,工作方式,如經常久坐不動,導緻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這是白領勞動者經常面臨的健康問題。怎麼預防呢?

從用人機關來講,首先有一些服務行業,确實需要長時間工作,用人機關應該依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包括休息時間,來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權益。從個人來講,其實可做的很多,例如有一些勞動者長時間工作,建議工作一小時休息五到十分鐘,做點戶外活動,也可以在辦公室做一些拉伸活動。

另外有一些伏案工作,盡量不要一個姿勢工作很長時間,一小時可以休息五到十分鐘,緩解一下。

另外健康中國行動中的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明确提出,要加強固定體位作業人員的健康保護,一類是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長期前傾坐姿的人員,包括教師、醫生、護士,另一類如駕駛員,主要是固定體位坐姿等人群的健康保護。

在目錄中的才能稱為職業病

腰背痛、頸椎病、長期站立導緻的靜脈曲張,統稱為工作相關疾病

《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調整工作進展如何?遴選進入職業病目錄的病種的原則和工作思路是什麼?

王建冬介紹,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有關規定和世界通行做法,職業病一般都是有法定定義。按照大陸有關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機關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而引起的疾病。

“這裡有三個要素,一是勞動者必須是企業、事業機關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二是在職業活動中,三是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王建冬說,但滿足這三個要素,也不一定可以定義為職業病。要在職業病目錄當中,才能稱為職業病。大陸職業病目錄是2013年公布的,現行的職業病目錄有10大類132種,這132種疾病才是大陸的法定職業病。也就是說,法定的職業病必須具備上述四個要素。

職業人群中,大家常說腰背痛、頸椎病、長期站立導緻的靜脈曲張,這些疾病有可能是因為工作當中的不良工作方式或者不良坐姿引起的,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們生活當中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造成的。

王建冬介紹,這些疾病一般統稱為工作相關疾病,它既與工作相關,又與生活相關,可能還與其他因素相關。從關聯程度上來看,法定職業病是從工作相關疾病中遴選出來的,易于進行職業病歸因診斷并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疾病。就是說,132種職業病是工作相關疾病當中的一部分,易于進行職業病歸因診斷,而且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這是工作相關疾病、職業病的差別和聯系。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目錄的調整工作,期盼擴大病種,更多地把職業人群在職業活動中得的疾病納入到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來。”王建冬表示,2020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有關機關開展了調整的相關前期研究,了解國外和國際勞工組織目錄制定的進展情況,通過走訪用人機關、走訪職業病診斷機構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和專家會商,聽取各方面對目錄調整的意見,在此基礎上組織專業機構研究編制了拟新增病種的診斷标準,目錄調整工作正在按照程式加快向前有序推進。

“新增的職業病病種要和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适應,聚焦重點職業人群,補齊現行目錄的短闆。”王建冬強調,制定或者調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都是為了預防。納入目錄的病種,用人機關應當依法落實相應的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責任,做好勞動者職業健康管理,最大程度避免或者減少勞動者罹患職業病。沒有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工作相關疾病,重點是鼓勵用人機關為勞動者定期開展健康檢查,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開展勞動者健康指導和健康管理,做好工作相關疾病預防知識的科普宣傳,提升勞動者防病意識和防病技能,實作不得病、少得病的目标。

從報告病例數來看

塵肺病是第一大職業病

大家講的職業病診斷難,其實不是診斷難,是勞動關系确認難,取得診斷證據難

塵肺病是大陸的第一大職業病,為什麼不少塵肺病患者難以診斷為職業性塵肺病?

王建冬回答說,塵肺病多年以來一直是大陸報告數量最大的、最多的一種職業病,約占所有報告職業病的90%。從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數量來看,現在噪聲危害是第一大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危害排在第二;但是從報告職業病病例數來看,塵肺病還是第一大職業病。按照現行的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職業病診斷是一種歸因診斷,就是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對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以及臨床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針對社會反映職業病診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大家講的診斷難,其實不是診斷難,是勞動關系确認難,實際上是取得診斷證據難,針對這些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2017年、2018年三次對職業病防治法修改,均涉及到職業病診斷和鑒定制度的完善,力求友善勞動者進行職業病的診斷與鑒定。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2021年對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依法進行了全面修訂,要求由用人機關承擔提供勞動者診斷職業病所需材料的主體責任,勞動者隻需要提供本人掌握的可以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比如工資表、工作證、用餐卡等等,這些自己儲存下來的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針對用人機關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确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依法可以向醫療保障部門、民政部門申請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

針對無法明确責任主體的塵肺病患者救助問題,近年來,國家積極開展防止因病返貧監測,将塵肺病納入30種監測大病專項救治病種,保持相關救治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據健康中國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