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媽》其實是我幾年前看過的一部動漫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對電影的了解不是很深,當時覺得鬼媽真的很吓人。第二次看的時候,我發現了很多共鳴,尤其是父母和孩子的沖突。這次看《鬼媽》,讓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分析這部動畫。

雖然《鬼媽》隻是一部動漫電影,但它包含了很多哲學。在這個故事中,卡羅琳的父母和大多數現實生活中的父母一樣,忙于工作,忽視了照顧孩子。他們希望通過工作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環境和更美好的未來。
他們投入工作的時間越多,他們得到的回報就越多。他們的意圖也是如此,但随着他們每天的時間被工作擠壓,他們自己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慢慢地,他們忘記了孩子的存在,忽視了孩子的成長。
鬼母,透過玩具的眼睛,看到了卡洛琳内心的欲望,于是她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卡洛琳的需要,為了得到卡洛琳的青睐,最後讓卡洛琳沉溺其中,漸漸忘記了真正的家庭和父母。
這些鬼媽的安排,就像是陌生人綁架孩子的把戲。孩子的内心大多比較簡單,誰對她好,滿足自己的意願,他就會相信那個人。鬼媽的本性與現實生活中的人販子沒有太大差別。
但鬼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對原生家庭照顧的渴望。其實,在孩子眼裡,從來沒想過父母有多大的壓力,需要賺多少錢。他們隻關心,父母不關心自己,沒有時間陪伴自己,他們不僅缺乏物質上的陪伴,也缺乏精神上的陪伴。
雖然卡洛琳的父母與卡洛琳住在同一屋檐下,但他們之間幾乎沒有有效的溝通。父母每天都忙着趕時間,夫妻甚至分開,在不同的房間獨處,甚至戀人之間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交流,他們能擠出多少時間與孩子交流玩?
父母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但他們的童年不是粉色别墅可以交換的。父母認為他們可以快速賺錢,但他們都錯了。當他們真正賺到足夠的錢時,他們意識到孩子可能已經很大了。
孩子的童年則是幾年,随着年齡的增長,父母會離孩子越來越遠。有一天,當父母回頭看孩子時,他們會發現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而作為父母,他們似乎已經從孩子最重要的階段消失了。
孩子們渴望的是父母小時候的陪伴,即使他們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孩子們的欲望也很簡單,一根棒棒糖、一個遊樂場就能讓他們快樂很長一段時間。
孩子的心一直都是極其脆弱的,如果有父母的愛(非溺愛),他們也能早日養成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去長大後總是尋找童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