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作者:甜途

穿越山海關,穿越雲貴川,投資目光延伸。北過山海關,踏足大東北,往昔的描述已不足以描繪這片土地。多年前,有言“投資不過山海關,資金不到雲貴川”,這是對東北投資環境的簡陋概括。然而,時至今日,這片曾經的黑土地,如同沉默的巨人,仍未覺醒。曾經高呼“振興東北”的口号,但多年過去,東北的興衰變遷似乎并未有明顯的改變。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東北的昔日繁榮是關東的光輝歲月。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指出,目前我們的關注點集中在山東,因為它已成為北方經濟發達的省區。然而,曾經的焦點是東北,因為它曾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發展區域。

東北曾經輝煌,其黑土地孕育的資源和能量曾在建國初期支援了中國衆多欠發達地區。在電視劇《闖關東》中,描繪了朱家人為擺脫旱澇、匪患的困擾,尋找安定之地的艱辛旅程。與西遷相似,人口的遷徙往往源于目的地擁有比故土更豐厚的資源和更為廣闊的土地,能夠提供更穩定的生活。

抗戰時期,東北陷入日本統治,日本支援下的重工業發展奠定了後來東北經濟振興的基礎。從鐵路運輸到鋼鐵冶金,再到大規模油田的開發,東北不僅埋藏着黑色的财富,還擁有豐富的糧食資源。東北人以其開拓精神而聞名,這片富饒的土地成為人們向往之地。

新中國建立後,大東北在全國經濟地位上一度占據領先地位。毛主席視察東北後稱哈爾濱為共和國的長子,這座城市成為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

當時的東北在國家支援下,推動了衆多重點項目的建設。如今,長春一汽、飛機制造廠、長春電影制片廠等行業,都是當時繁榮時期的産物。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在國小時期,我們學到了鐵人精神,深感對王進喜跳進噴油井的敬畏和欽佩。那個時候,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普遍陷入貧困,然而,在國内支援和俄羅斯的援助下,東北三省齊心協力,助力其他省份的發展。

是以,東北大規模進行石油和煤炭開采,并在除此之外的領域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開墾,種植糧食。每一袋大米随着鳴笛聲的轟隆運往四方,為全國各地的百姓提供食物。或許是習慣了這片土地的支援,對東北産出的米面有了獨特的認同,至今在超市看到“東北大米”的字樣,就仿佛聞到了濃郁的米香。

東北的繁榮和富饒如同一個叼着煙鬥、戴着黑色皮帽的女子,身後是遼闊的天地和翻滾的濃煙。她手指上帶着厚重的扳指,眉眼間充滿笑意,慷慨地搬運家産送往南方,熱情地歡迎遠方的來客。

然而,風雪四起,東北的冬天降臨,寒風和堅硬的冰雪慢慢覆寫這片土地,熱鬧的東北也陷入甯靜。但是這甯靜并非前進的平靜,而是多年來的沉寂。昔日熱鬧的關東,如今卻隻剩下一抹斜陽和幾根煙囪,伴随着不息的冬風。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在經濟結構上,由于重點大企業的支援,長期以來東北一直以重工業為主導。改革開放前,這一産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繁榮,也為全國發展提供了支援。然而,改革開放後,一味追求單一産業發展的思維已經不再符合時代需求。

随着沿海城市的開放和新興産業的崛起,東南沿海的城市迅速發展,而東北仍然堅持着工業為主的思維。然而,到2014年,黑吉遼三省的經濟增速滑出合理區間,成為全國倒數,這使得大家重新審視東北的現狀。

曾經占比超過60%的重工業在1978-2016年間,粗鋼産量平均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準,僅為5.86%。傳統優勢逐漸失去,城市陷入困境。在新興産業方面,2015年東北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僅占東部地區的6%,支援新興産業發展的平台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随着原有的優勢無法保持,新興産業無法成為支柱産業接替發展,東北地區面臨着類似于年邁運動員跑步到最後階段的境遇,注視着前方年輕步伐,而在沉重的喘息聲中逐漸陷入困境。

東北曾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賴以為生,但未能在戰略上打破資源消耗的限制,發展新型産業,導緻老工業基地的衰敗。黃少安教授指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與我們原有的觀念有些不一緻,轉變速度較慢。”

這裡所指的“它”即東北三省。不僅僅是改革轉變較慢,實際上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不願意或懶得進行變革。是以,在其他城市高效年輕化發展的同時,東北仍然堅持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過于強調“重官輕商”,保持着舊時期的做法。

“投資不過山海關”并非對東北居民的歧視,而是因為該地區的思想觀念在“講關系”、“講鐵飯碗”、“講鐵交椅”的陳舊觀念中扼殺了投資營商的新生力量。

東北長達半年的嚴寒冬季,像投資者考慮東北時的心情一樣,艱難而不如南方那麼吸引。現今的投資者已不再是開墾荒地時的耐心人,機遇一瞬即逝。由此,東北與新體制、新思想漸行漸遠。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毛不易在《東北民謠》中唱道:“清冷冷的江水淘淘流了多久,像那遊子,一去不回頭”,如同東北年輕人的寫照。他們背離這片土地,慶祝着一年的好收成,但遊子卻選擇了不回頭。東北的人口老齡化嚴重,獨生子女政策導緻年輕一代在經濟困境下紛紛選擇離開,增長的老年人成為亟需關注的對象。

雖然東北擁有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優秀大學,但自2003年以來,東北的常駐人口持續減少,七年内流失了164萬人,再加上自然死亡人數,東北的人口呈現負增長。驅動人口離開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狀況,而陳舊的思想觀念和複雜的人際關系網使失望的人們選擇遷移到更有希望的地方。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随着原有的優勢無法保持,新興産業無法成為支柱産業接替發展,東北地區面臨着類似于年邁運動員跑步到最後階段的境遇,注視着前方年輕步伐,而在沉重的喘息聲中逐漸陷入困境。

東北曾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賴以為生,但未能在戰略上打破資源消耗的限制,發展新型産業,導緻老工業基地的衰敗。黃少安教授指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與我們原有的觀念有些不一緻,轉變速度較慢。”

這裡所指的“它”即東北三省。不僅僅是改革轉變較慢,實際上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不願意或懶得進行變革。是以,在其他城市高效年輕化發展的同時,東北仍然堅持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過于強調“重官輕商”,保持着舊時期的做法。

“投資不過山海關”并非對東北居民的歧視,而是因為該地區的思想觀念在“講關系”、“講鐵飯碗”、“講鐵交椅”的陳舊觀念中扼殺了投資營商的新生力量。

東北長達半年的嚴寒冬季,像投資者考慮東北時的心情一樣,艱難而不如南方那麼吸引。現今的投資者已不再是開墾荒地時的耐心人,機遇一瞬即逝。由此,東北與新體制、新思想漸行漸遠。

“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困境:年輕人不願回鄉,經濟沒有起色

毛不易在《東北民謠》中唱道:“清冷冷的江水淘淘流了多久,像那遊子,一去不回頭”,如同東北年輕人的寫照。他們背離這片土地,慶祝着一年的好收成,但遊子卻選擇了不回頭。東北的人口老齡化嚴重,獨生子女政策導緻年輕一代在經濟困境下紛紛選擇離開,增長的老年人成為亟需關注的對象。

雖然東北擁有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優秀大學,但自2003年以來,東北的常駐人口持續減少,七年内流失了164萬人,再加上自然死亡人數,東北的人口呈現負增長。驅動人口離開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狀況,而陳舊的思想觀念和複雜的人際關系網使失望的人們選擇遷移到更有希望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