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代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魚雷炮艦——“飛霆”号

作者:愛國大鳳梨

19世紀80~90年代是海軍裝備飛速發展的年代,各種新裝備層出不窮,新艦種也很多,如無防護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穹甲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等等。魚雷艇發明後,為了對付敵方魚雷艇的威脅,又出現了魚雷炮艦這一艦種。當時歐洲各國海軍都裝備了魚雷炮艦,遠在萬裡之外的清朝海軍也不例外,也裝備了魚雷炮艦,并且還引進技術仿制。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清朝海軍的第一艘魚雷炮艦,這就是“飛霆”号。

近代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魚雷炮艦——“飛霆”号

停靠在碼頭的“飛霆”号

一、研制背景

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後,為了增強北洋水師實力,清朝急欲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購買到現成的軍艦。魚雷炮艦也是采購對象之一,因為魚雷炮艦可以應對來自日本聯合艦隊魚雷艇的威脅。當時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中的一艘魚雷炮艦吸引了清朝駐英公使龔照瑗的注意,經李鴻章的同意,最終以5.25萬英鎊的價格買下該艦,并把該艦命名為“飛霆”号。

需要說明的是“飛霆”号魚雷炮艦是由英國貨船“海蛇”号改建的,并非純正血統的魚雷炮艦。“海蛇”号貨船被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894年3月買下,參照了英國魚雷艇的外形設計,在1894年9月改造成一艘魚雷炮艦。“飛霆”号滿載排水量為400噸,最高航速達到21.5節,看起來就像一艘放大版本的魚雷艇,當時大型魚雷艇的噸位也就100多噸。以“飛霆”号的航速和火力對付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問題不大,甚至對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也構成嚴重威脅。可惜的是當時英國政府宣布嚴守中立,禁止武器出口,“飛霆”号一直拖延到甲午戰争結束後才傳遞給中方!

二、性能資料

“飛霆”号魚雷炮艦主要性能:艦長63.7米,寬7.2米,吃水2.4米,标準排水量350噸,滿載排水量400噸,艦員編制92人。動力為2台三脹式往複蒸汽機,3000馬力,2軸,航速21.5節。标準載煤量50噸,最大載煤量90噸(一說104噸)。配備2門阿姆斯特朗95毫米/21倍徑速射炮,4門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2具雙聯裝356毫米回旋式魚雷發射管(煙囪往後位置),1具單裝356毫米固定式魚雷發射管(艦首)。

近代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魚雷炮艦——“飛霆”号

“飛霆”号艦炮射擊演練

由于是由商船改造而來,“飛霆”号的外觀非常有特點。艦首尖削(水下裝有鋒利的撞角),有着平齊的上甲闆,飽滿圓潤的木制艦尾,外加兩根輕質桅杆。此外并列煙囪設定使得甲闆上更為緊湊,可以騰出相對更大的空間來布置其他武器。

三、服役情況

“飛霆”号魚雷炮艦于1895年9月21日抵達天津大沽,在晚清最後的16年裡,“飛霆”号一直在北方海域拱衛京畿。1900年發生了庚子事變,6月17日淩晨八國聯軍開始進攻大沽炮台,大沽炮台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實力懸殊、最終炮台陷落,駐泊在大沽的清朝海軍也遭到了滅頂之災,多艘艦艇被八國聯軍俘獲。被俘獲的清軍艦艇中就包含了“飛霆”号魚雷炮艦,具體是俄軍在大沽船塢俘獲了“飛霆”号,當時“飛霆”号正在船塢中維修。

大沽口戰役後,八國聯軍繼續駐紮在大沽直到1901年9月7日《辛醜條約》簽訂。然而,俄國卻繼續霸占着大沽的幹船塢直到1902年8月。在這兩年中,多艘俄國船隻、包括軍艦都曾在大沽船塢進行修理。俄軍把“飛霆”号當成了維修俄國軍艦的零件工廠,大到艦上的火炮、魚雷發射管,小到蒸汽機上的零件,無不被俄軍盡量拆卸取用。直到1902年12月9日,清政府才從俄軍手中收回該艦并在大沽船塢試圖修複。由于清末亂局,“飛霆”号的修理直到1909年才竣工,修竣後的“飛霆”号被編入了長江艦隊,并被配置在象山港。

近代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魚雷炮艦——“飛霆”号

航行中的“飛霆”号

1911年10月,“飛霆”号被派往安慶執行巡邏任務。1911年11月12日,“飛霆”号在江蘇鎮江附近長江江面起義并參加了革命軍。1913年7月12日在湖口地區袁世凱的北洋軍與“讨袁軍”爆發了激戰,當時的海軍次長湯鄉銘率領的艦隊也參與了戰鬥,這其中就包括“飛霆”号。1913年12月3日,“飛霆”号退出海軍現役,由福建鹽務名義将“飛霆”号購買成為緝私艦,随後送香港船廠修理改造,同時更名為“公霆”号。1914年“公霆”号在從廈門駛向福州途中,于福建外海龜山附近海域不幸觸礁沉沒,結束了坎坷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