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在封建社會,帝王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生殺欲奪全在一念之間,在這種情況下,皇權的過渡也勢必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血濺宮闱,手足相殘的事件在皇家屢見不鮮。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就連那些名留青史的賢明之君,也有很多是通過篡位登臨帝王寶座的,比如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永樂盛世的永樂帝朱棣,奇怪的是,明明都是篡位,但在曆史上,李世民的名聲要比朱棣好得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同為篡位,得位方式大不相同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發動了一場血腥政變,親手屠殺了自己的兄弟——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将自己立為太子,不久之後又迫使李淵将皇位禅讓給了自己。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這場政變的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忌憚李世民的軍功,和弟弟齊王一起聯合排擠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若是倒下,李世民背後的功臣集團自然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求自保隻能發動兵變,這次的政變,說到底是皇位繼承立長還是立賢的糾紛。

雖然手段看上去血腥殘忍了一點,但其實就是一次皇位的過度争端,算不上篡位或者謀反,畢竟他篡奪的不是皇位,而是自己本來就可以争上一争的太子之位。

而永樂帝朱棣得到皇位的方式,就要比唐太宗李世民血腥的多了。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雖然李世民和朱棣都是為父親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兒子,但不同于李建成的才能平庸,朱棣的長兄朱标是一位十分合格的太子,他的治國才能遠遠在朱棣之上,如果朱标沒有英年早逝,順利繼承皇位,朱棣隻能是一位鎮守邊疆的賢明王爺。

朱标因病早逝,朱元璋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為了鞏固皇權,一上位就下令削藩,燕王朱棣迫于削藩的壓力起兵謀反,經過幾年的苦戰,從侄子的手中奪取了皇位。

朱棣是從自己的侄子手中拿到皇位的,這種公然奪取現任皇帝位置的行為,不管出于什麼原因都是謀反,從中國傳統倫理的影響來看,朱棣的行為要比李世民的行為過分的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朱棣飽受诟病的原因。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場流血政變,他并沒有直接争奪皇位,他發動政變争奪的是太子的位置,且從開始到結束就是短短幾天,所影響的也不過幾千人而已。

朱棣的靖難之役則是一場颠覆皇權的戰争,這場戰争從開始到結束,打了整整4年的時間,波及到了無數百姓,到最後直接徹底改變了整個朝堂格局,他的篡位要比李世民艱難的多,影響也要比李世民大的多的多。

政治手段不同,社會影響不同

兩人拿到奪取權力成功之後的表現也是大不相同的,李世民是先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一段時間,然後才逼迫父親禅位給自己的,雖然在那個時候他已經掌握了朝堂之中的大部分實權,但至少表面看起來權力的過渡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而朱棣就不同了,他通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争進入了皇城,公然奪取了朱允炆的皇位,無論是作為臣子奪取皇帝寶座,還是作為叔叔奪取侄子的皇位,在等級森嚴、堅守儒家傳統道德倫理的古代社會都是不能被人輕易接受的。

李世民在順利成為皇帝之後,他的政治手段要柔和的多,從對待昔日的政敵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舊部表現的都比較寬容,有些還委以重任。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比如魏征,他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舊部,李建成失敗之後,他甚至在朝堂之上大罵李世民,但李世民最後還是沒有殺了魏征,不僅沒有殺死,還把他看作肱骨之臣,後來提到貞觀時期的名臣,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魏征。

唐朝初年,朝堂之上人才濟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李世民重用了一大批原本的政敵,他通過柔和寬容的政治手段,達成了與李建成,李元吉舊部的和解,将奪門之變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而朱棣的政治手段則要鐵血殘忍的多,他對待政敵的手段和他的父親朱元璋對待功臣的手段如出一轍,真的是做到了怎麼殘忍怎麼來,瘋狂屠殺建文帝時期的舊臣,隻有少數幾個人得以保全性命。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朱棣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但他不容許任何人妄議,為此他還專門設立了東廠、錦衣衛等一系列特務機構,雖然這是用來監督臣子和百姓的不軌行為的,但更多的還是他想用血腥手段鎮壓住那些不滿于他的人。

雖說朱棣的本意是想要消除奪位帶來了負面影響,但其所實施的高壓政策卻更讓他失了民心,而且他本人的胸襟也不夠開闊,唐太宗面對谏臣從善如流,而朱棣對谏臣沒有多少容忍度,解缙被他殺了,黃淮、楊溥、楊士奇都因為直言勸谏被他關進了監獄。

朱棣通過殺伐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又通過特務集團來鞏固自己的皇位,結果在一系列血腥和殘酷鎮壓之後,這些負面影響反而越來越深了,而他重用特務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做法,也為明朝後期帶來了許多麻煩。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如果不是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處理國家大事的手段寬和仁愛的話,大明的江山能不能順利傳承都是一個問題。

鞏固好皇權之後,接下來便是要實作自己的政治抱負了,而在這方面的表現,朱棣和李世民也是大不相同,政績問題也成為了朱棣後世名聲不好的原因。

政績成就不同,後世評價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永樂帝朱棣也有永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樣樣不差,永樂帝朱棣在位時期也是人才濟濟。

不過兩人對于國家治理着重方面不同,兩人在打天下的時候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早期都是通過軍功上位的,但唐太宗在繼承皇位之後對武功方面是有所放松的,更多時候他是依靠文臣集團來治理國家的。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永樂帝則不同,他是一位殺伐征戰、開疆拓土的君王,坐穩皇位之後,還想着四處打仗,國家大事的處理更多時候是要依靠太子朱高熾的。

朱棣的政績大多數都在軍事方面,比如五征蒙古、經營邊疆,攻占安南,繼續奉行削藩政策等,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朱元璋的政治風格。

雖然永樂一朝在文化方面也頗有建樹,比如那本冠絕古今的《永樂大典》,這本書的編撰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裡程碑,集古今圖書之大成,在文化領域影響深遠,但永樂做這件事并不是他自己有多重視文化,隻是想籠絡更多的文人而已。

李世民和朱棣:同樣是篡位,為何一個受人贊譽,一個飽受诟病?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讓人們幾乎忘掉了玄武門之變,後世隻記得他是一位明君,是大唐的“天可汗”,創造了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

而朱棣雖然也創造了一個盛世,但在他執政期間,明朝官員人人自危,官場的高壓和鐵血政策持續了幾十年。

到朱棣後期的時候,甚至還多次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朱棣一朝的政治改革制度在後來也是飽受诟病,明朝宦官幹政和特務機關為非作歹的先例就是從朱棣這兒開的,錦衣衛和東廠勢力的日益擴大是導緻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