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濕氣不除百病生!5個細節說明你濕氣過重,祛濕方法請收好

作者:消費美食百科

當氣溫增高及梅雨時節來臨時,人們常感到空氣濕潤度極高,身體可能會有肢體疼痛、感到疲憊無力及心情煩躁等不适感,這些症狀在中醫學中被認為是由“濕病”引發的表現。

中醫觀點指出,濕同風、寒、暑、燥、火一般,是正常氣候的變化,但是人體防禦能力減弱,濕性則可能侵入體内造成濕邪,進而激發各種病症。

01

什麼是濕氣

一般來說,引發濕症的主要原因有兩種,可分為外濕和内濕。

1. 外濕

通常是由于潮濕氣候、淋雨或長時間待在潮濕地方引起的外來濕邪。長期生活在濕潤環境、缺乏陽光照射等情況下。

2. 内濕

體内的濕氣通常由脾髒不足引發,使水液停滞聚集。酗酒過多或食用冷涼食品等都可能造成寒濕侵襲脾陽不足,進而産生内濕。

濕氣不除百病生!5個細節說明你濕氣過重,祛濕方法請收好

外濕與内濕雖有不同,但兩者在病證表現上有共同的特點,且在發病過程中常互相影響。外濕緻病,易傷及脾髒,使濕濁内生,而脾失健運,水濕停聚,又易招緻外濕侵襲。

02

5個細節說明濕氣過重

1.頭沉身重

時常感到胸悶。必須深呼一口氣才能舒緩,頭腦昏沉,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感覺到疲倦,記憶力也有減退,全身懶洋洋,不想動,甚至一動就有酸痛的感覺。

2.大便異常

在正常狀态下,排出的糞便通常呈香蕉形狀并且顔色為金黃,而且排便過程相當順暢,僅需使用一到兩張廁紙即可将肛門周圍清理幹淨。然而,如果糞便呈現稀釋狀态、顯得粘稠或形态不完整,即使用掉好幾張廁紙也難以将其徹底擦淨,這大多數情況表明身體可能存在濕氣過重的問題。

濕氣不除百病生!5個細節說明你濕氣過重,祛濕方法請收好

3.舌苔白且厚

通常,體内濕氣較為嚴重的人表現為舌苔偏白而厚重,舌邊緣帶有牙印,口感常感黏膩,面色亦顯得欠佳,易呈現發黃或變得暗淡,這些症狀都在暗示身體濕氣相當沉重。

4.體型肥胖

根據中醫學的觀點,絕大部分體重超标的人呈現痰濕質體特征,是以那些身形較為豐滿、行動較慢的人濕氣較重。

5.刷牙時惡心

有些人在刷牙時會遭遇反胃、作嘔,喉嚨裡常感到黏膩且不爽淨,伴随着痰液的吐出,這同樣是身體内濕氣過盛的一種表現。

02

如何祛除濕氣

那麼如何祛除身體裡多餘的濕氣呢?專家表示可以通過一些飲食和生活方法除濕

1.食療

脾氣虛弱時,挑選優質的羊肉、瘦豬肉及豬骨頭,搭配黃芪、黨參、茯苓等傳統草藥熬制成滋補湯品食用,有助于強健脾胃及轉化體内的水濕。

濕氣不除百病生!5個細節說明你濕氣過重,祛濕方法請收好

排除體内濕氣,可以選擇食用藿香葉、紫蘇葉,它們既能當做菜食亦可用作調味料。此外,玉米、冬瓜、生姜和茼蒿等食材具有利尿作用。常見的中藥材如木棉花、雞蛋花、車前草以及玉米須等,也有助于增加尿量,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濕氣;而薏苡仁、芡實、扁豆、赤小豆等食材制作的粥或湯,對祛濕也有很好的效果。

2.按摩穴位

根據中醫理論,身體濕氣過盛會導緻經絡不暢。為了消除體内的濕氣,首要任務是打通經絡。多個穴位的按摩可以幫助疏通經絡,并促進血液流通,進而将濕氣從身體中驅散。在施行按摩時,不僅要按摩三陰交和陰陵泉這些穴位,還可以對曲池穴和委中穴等進行按摩。

3.堅持泡腳

在晚上睡覺之前,用40度的水來浸泡雙腳,可以添加一些有利于消除濕氣的傳統中藥。保持腳浸泡時間在15至20分鐘範圍内,這有助于促進身體的濕氣通過汗水排出。然而,對于患有糖尿病足病、腳氣或者是腳部有潰瘍的病人,在浸泡腳時需要格外小心。

4.運動、汗蒸

用排汗的方式,也能夠有效去除體内的濕氣,有條件的朋友可以采用運動、或汗蒸的方式進行大量的排汗,此外還能可用艾葉泡腳,每周一次。

03

這4個習慣,竟是身體“加濕器”

1.久坐不動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需求導緻長時間保持坐姿不變,人體的代謝速度随之減緩,機體内循環功能亦相應下降,此種狀況易引起體内濕氣加重。

2.常熬夜

中醫認為,人卧則血歸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時間還不睡覺,肝髒也得不到休息。身體就容易出現頭昏腦漲、眼睛幹澀脹痛等肝膽濕熱的症狀。

3.貪食生冷

從内生濕邪的角度講,過度攝入冷飲、油脂食品、酒類以及不按時進食的人更傾向于産生濕邪。這些行為可能會使脾胃機能衰退,進而降低其對水濕的代謝能力,導緻濕氣在身體中堆積。

濕氣不除百病生!5個細節說明你濕氣過重,祛濕方法請收好

4.偏好肥甘厚味

辛辣油膩和甜膩食品,以及那些味道非常濃郁的食物,統稱為肥甘厚味。中醫觀點認為,油膩食物的過度攝入能損害脾胃,減弱其消化轉化的功能,進而促使體内濕氣堆積,導緻停滞不暢。

想要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好好保護身體,少吃一些高熱量食物,保持體育鍛煉,并在空閑時享受陽光,有助于身體功能逐漸回複至正常狀态,改善氣血循環,并恢複正常的代謝水準。這樣濕氣問題也會逐漸得到緩解!隻有身體健康了,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工作和學習。

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