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作者:趣說曆史

1.【北齊武成帝皇後胡氏】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後胡氏,可謂鮮有之放蕩女子。自高湛登基為帝,胡氏便由長廣王妃晉升為皇後。高湛竟與其嫂嫂李祖娥有染,常宿昭信宮,胡皇後難耐宮中寂寥,竟與高湛的近臣和士開私通。和士開唇紅齒白,風度翩翩,更有一手精湛的琵琶技藝。高湛得知此事後,非但未加責備,反而有意縱容。和士開擅長使鐵槊,胡皇後竟想學此技藝,高湛便命和士開教授。兩人眉來眼去,暗中調情,高湛隻顧飲酒作樂,視而不見。

為鞏固權勢,和士開向太子高緯獻計,勸高湛退位為太上皇,以便更縱情享樂。高湛遂禅位于太子,自此深居宮中,沉溺于酒色,三年後因過度縱欲而亡。

高湛逝世後,胡太後與和士開的關系公然化,諸多大臣不滿,上奏彈劾和士開。然高緯年幼昏庸,懼怕得罪太後,不敢有所動作。和士開則排除異己,權勢日盛,終封淮陽王。一班趨炎附勢之徒紛紛向其獻媚,一時之間,胡太後的情夫成為北齊王朝的紅人。

然而,高緯之弟琅琊王高俨,卻是敢于擔當之人。他知胡太後之妹夫馮子琮與和士開不和,遂與其密謀,深夜埋伏士兵于神獸門外。次日,和士開上朝時被捕,并被心腹暗殺。胡太後聞訊後悲憤交加,然高俨擁兵三千,屯于千秋門外,連皇帝亦不敢輕舉妄動。此事之後,高緯對高俨的能力深感不安,遂密謀将其殺害。

她本是個寂寞之人,丈夫登基後,獨占其嫂,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後遂與他人私通,後成為太後,亦不乏男寵相伴。北齊亡國後,據傳她淪落風塵。

2.【北魏文成帝皇後馮氏】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馮太後,北魏文成帝之皇後,生于公元441年,卒于490年。其祖父馮弘、伯父馮跋均為北燕國王,其父馮朗在北燕滅亡後歸降魏國,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其姑母曾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左昭儀。後其父因罪被殺,她随姑母入宮。

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時年十四的馮氏被封為貴人,十八歲時立為皇後。同年,立兩歲的兒子拓跋弘為皇太子。依“立子殺母”之規,拓跋弘之母李貴人被賜死。馮皇後悉心撫養拓跋弘,視如己出。文成帝崩後,獻文帝拓跋弘即位,年僅十二歲,尊馮皇後為皇太後。時丞相乙渾專權,圖謀篡位,馮太後巧施妙計,将其逮捕誅殺。自此,朝政大權盡歸馮太後之手。

随着獻文帝日漸成長,母子間的沖突愈演愈烈。公元471年,十八歲的獻文帝被迫禅位于五歲的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退為太上皇。然他仍統兵南征北伐,此舉令馮太後深感威脅。更因他誅殺了太後的男寵李奕,馮太後于公元476年将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殺。獻文帝崩後,馮太後以太皇太後之尊再度臨朝聽政。她誅殺政敵,重用改革派人士,推行一系列新政:頒行班祿制,整頓吏治,統一度量衡,實行“三長制”及均田制。這些改革舉措極大地改變了鮮卑族的落後狀況,為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馮太後生活儉樸,不尚奢華,然她卻喜好男寵,并以此作為籠絡權臣的手段。據傳,南朝齊國使者劉缵亦曾被馮太後留宿宮中,以床笫之歡解決邊境争端。無論如何,馮太後無疑是北魏傑出的女政治家。公元490年九月,馮太後病逝,終年四十九歲。谥号文明太皇太後,葬于永固陵。

文明皇後,即名揚四海的文明太後馮氏。十二歲入宮,深受當時太子寵愛。後成為皇後,二十四歲守寡。丈夫亡故後,她曾欲随夫而去,跳入熊熊烈火之中,幸得内侍相救。此劫之後,她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先輔佐獻文帝,政績卓著。然獻文帝成年後難以駕馭,馮太後遂下毒手,将其毒殺,另立幼帝孝文帝。她再度輔佐孝文帝,支援其改革朝政,成就斐然。

有一次,馮太後用餐時,發現飯中有蜻蜓。孝文帝大怒,欲殺廚子。馮太後卻雲淡風輕地說:“何必因小事動怒。”她雖貴為太後,亦有男寵相伴,這或許是當時有權勢女子的常态。最終,馮太後于四十九歲之際病逝。無論如何評價,她都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3.北魏宣武帝之後胡皇後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北魏宣武帝之皇後胡氏,其籍貫為安定臨泾,乃司徒胡國珍之千金。她容貌豔麗,才情出衆,文武雙全,堪稱絕代佳人。自孝文帝倡導鮮卑漢化以來,官制、教育、禮俗、語言、文字、服飾、度量衡等皆效法漢人,曆經二十八載,至宣武帝即位時,鮮卑已全面漢化,後宮之中亦多為漢家女子。

傳聞胡皇後降生之時,其母見寝室内紅光四溢,不知何兆。胡國珍遂請當時名噪一時的術士趙胡蔔算,趙胡斷言:“此乃吉祥之兆,必有大貴之人出世,将為天地之母,育有天地之主。”胡皇後自幼才貌出衆,得姑媽這位出家為尼的女子廣為宣傳,故而聲名遠播。宣武帝聞其美名,遂召入後宮,冊封為承華世婦。

當時宣武帝拓跋恪之寵妃高皇後正得勢,她美貌而善妒,嚴禁後宮嫔妃接近皇帝。唯獨胡承華以其纖麗動人、善解人意之姿,深得高皇後歡心,故特準其在夜間侍奉皇上。胡承華是以得以受孕,十月後誕下一子,此子日後繼承大統。

北魏時期,仿效漢武帝“留犢去母”之制,規定:“子若為儲君,其母當賜死。”是以,後宮嫔妃多祈求上蒼,願生公主而非太子。然胡承華卻慷慨陳詞:“國家舊制雖嚴,但妾願為皇家育嗣,不願因貪生而贻誤宗廟。”懷孕期間,後宮妃嫔多勸她堕胎,恐生子為太子後生母必死。然胡承華不為所動,終誕下皇子。宣武帝大喜,取名诩,因懼高皇後妒忌,特遣乳母撫養于别宮,高皇後及生母胡承華均不得相見。

拓跋诩三歲時,宣武帝立其為皇儲,不但未遵舊制賜死胡承華,反而晉封其為貴嫔。高皇後憤恨不已,幸得朝中大臣劉騰、于忠、崔光等人相助,胡承華才得以保全性命。宣武帝崩逝後,拓跋诩年幼即位,是為孝明帝,尊高皇後為皇太後,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逼皇太後出家為尼,自己則成為靈太後。

靈太後親政後,勤于政務,批答奏章有條不紊。她特制“申訟車”,設座車内,外出巡遊時接受群眾訴訟,即時裁決或交有司處理,廣受朝野好評。凡州郡舉薦的孝廉秀才,皆由靈太後親自策試,評定等級後量才使用,公平無私。

當時于忠為尚書令,崔光為大将軍,靈太後之姑母亦為其重要顧問。為供奉姑母,特在崇訓宮側建造永甯寺,寶塔高聳,四面懸挂鈴铎,充滿莊嚴肅穆之氣。靈太後在位期間,宮中充滿祥和氣氛,除佛寺鈴铎之聲外,她還常于法流堂前習射,箭無虛發。華林園中春光明媚時,她更宴叢集臣,賦詩為樂,其樂融融。

北魏國力強盛,四方來朝,府庫充盈。靈太後曾至絹庫遊玩,命随行之王公大臣及妃嫔公主負絹出庫,以所負之多寡賜之。衆人貪婪,負絹甚重,甚至有傷腰折足者,靈太後笑而奪其絹,時人作歌謠諷刺之。然長樂公主僅負二十匹而出,表示不異于衆,得靈太後嘉許。大将軍崔光僅取兩匹,靈太後怪其少,崔光答曰:“臣唯有兩手,故隻取兩匹。”衆人聞之,皆有愧色。

然靈太後亦有出軌之時。名将楊大眼之子楊白花,容貌俊朗,英武過人。靈太後心有所屬,常召其入宮,楊白花無奈從之。然他終非佞臣,恐大禍臨頭,遂率部曲逃出洛陽,投奔南朝梁國。靈太後思念不已,譜成《楊白花歌》以寄愁腸,歌詞婉轉凄美,令人動容。

陽春三月,柳枝吐蕊綻芳華;

春風一宿潛入閨房,柳絮紛飛落人家;

含情步出家門足無力,拾起柳絮淚濕襟;

春來秋去雙飛燕,願攜柳絮入巢中。

靈太後的此篇《楊白花歌》可謂北朝貴族文學之瑰寶,深受南方民歌之熏陶。當時南朝文藝多顯柔媚華麗,而北朝則多剛健豪放之韻味,靈太後沿襲南朝文藝之風,創作出《楊白花歌》,實令人驚歎,亦可見其文學之造詣。天象驟變,天狗食月幾無餘地,靈太後心生恐懼,以為大禍将至,與姑母密謀,欲以嫁禍于人之策避禍,選一人代己受難。瑤光寺中常伴青燈古佛的高太後,竟是以意外染疾而亡。

楊白花離去後,靈太後之情欲愈燃愈烈,不久又鐘情于魁梧雄壯的清河王拓跋擇,故授其高位,日夜召入宮中,雖名為商議國事,實則飲酒作樂。清河王雖極力回避,然終在一次酒醉之後,淪為入幕之賓。

任城王拓跋澄之子拓跋順初任齊州刺史,後為靈太後所倚重,任為侍中,視為心腹。拓跋順為漢化鮮卑貴族,基于漢人禮法,對靈太後之行為頗為不滿,當庭直言:“婦人夫亡,自稱未亡人,應去珠玉,衣着樸素。太後母儀天下,年近中年,修飾過甚,何以垂範後世?”靈太後聞言大怒,亦感意外,拂袖回宮,再召拓跋順入宮責問:“千裡相召,豈欲當衆受辱耶?”言下之意,謂其自齊州召還京師任要職,怎當庭無忌,使其失面。拓跋順卻正義凜然,答曰:“太後不懼天下人笑,反恥臣一言乎?”賢王之子,不辱家門,不媚言奉承,當庭直言進谏,實為忠直之臣。

孝明帝長大後與靈太後沖突日深,私召駐兵晉陽的都督爾朱榮率軍入京,欲誅殺母後身邊的人。靈太後身邊的人遂先發制人,誅殺孝明帝,另立幼帝。爾朱榮則奉長樂公主之子拓跋攸為帝,率軍入京繼位,誅殺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餘人。靈太後召集後宮妃嫔,令其出家為尼,然爾朱榮卻不肯放過她,将靈太後與幼帝裝入麻袋沉于黃河之中。靈太後文武雙全,然其功過難評,究竟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實難定論。

因子稱帝,她亦登政治之舞台,自此權傾朝野,翻雲覆雨。曆經政變,卻将權力牢牢掌握。其生活亦頗為放蕩,面首惹禍,牽連宗室子弟衆多。終至河陰之變,爾朱榮發動,下令将二萬餘大臣、侍從抛入黃河,她亦未能幸免。

4.【北魏孝文帝之後馮潤】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馮潤,乃文成帝後馮太後之侄女。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馮太後辭世。是年,孝文帝年方二十三,他毅然決然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遷都洛陽,其次是禁止胡服,再者是推行中原語言,最後是“不殺太子母”之政。然而,這些改革卻遭到了多數朝臣貴族的強烈反對。孝文帝雖面臨重重困難,卻堅定信念,身體力行。他率先改姓為元,以示紀念元郁。他又制作了一套漢人冠服,贈予德高望重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随後,他頒布法令,規定三十歲以上者可自行選擇,而三十歲以下者則必須學習漢語和中原正音,官民皆需改穿漢人衣冠,違者将受到重罰,朝官違禁則罰其俸祿。然而,皇後馮媛卻拒不遵從,堅持不說漢語。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在萬般無奈下,将其廢為庶人,安置于瑤光寺。

馮潤實則是個頗有心計的女子。她的小名喚作妙蓮,是以畫中常伴有一朵蓮花。她入宮後,深得孝文帝寵愛。然而,命運多舛,她不久便身患重病,不得不離宮,于寺廟中養病。在此期間,孝文帝在文明太後的安排下,立了馮潤的妹妹馮清為皇後。但孝文帝心中始終難忘馮潤。三年後,馮潤病愈再度入宮。此次,她無所不用其極,竟将妹妹逼走,自己重登皇後之位;更毒殺了高美人,将其子收養為己有。

當孝文帝出征之際,馮潤竟與他人私通。同時,她還強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弟弟馮夙。彭城公主憤怒之下,親赴前線,将馮潤的醜事悉數告知孝文帝。馮潤見事情敗露,竟欲加害孝文帝,但此事亦被揭露。即便如此,孝文帝仍不忍殺她。直至孝文帝病逝于回軍途中,才留下遺诏,賜死馮潤。孝文帝終年僅三十三歲。

5.【北周宣武帝之後楊麗華】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周宣帝沉溺酒色,昏庸無道。他即位之初,便一口氣冊封了五位皇後,其中楊堅之女楊麗華榮登五皇後之首,被稱為“天元大皇後”。然而,她不過是父親篡位路上的一顆棋子。當她終于領悟這一真相時,她已身為隋朝的樂平公主。即便她将公主的金印摔得粉碎,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她永遠隻是前朝的皇後,當朝的公主。

楊麗華,隋文帝楊堅之女,她不過是父親鞏固權勢的工具。嫁與宣武帝後,卻未得寵愛。後來,宣武帝駕崩,她的兒子宇文闡即位,而她父親楊堅則輔政。豈料,正是這位父親,最終奪走了她兒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她由太後變為公主,卻終身拒絕再嫁。她内心的情感,又有誰能真正了解?

6.【楚莊王妃樊姬】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一代賢妃樊姬,以聰慧賢淑輔佐楚莊王成就霸業而聞名于世。據傳,在她的勸谏下,楚莊王戒除了淫樂,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罷免了庸臣虞邱子,啟用了賢良孫叔敖,最終使楚國成為中原的霸主。縱觀大陸數千年的文明史,從商朝的妲己到清代的慈禧,多少宮廷後妃插手朝綱,禍國殃民。

然而,樊姬實乃“賢内助”之典範。對此,曆代詩人贊譽有加。唐代詩人張說曾贊美道:“楚國是以霸樊姬有力焉”。張九齡在《樊姬墓》一詩中則對樊姬的賢能及其對楚莊王的影響給予了高度評價:“楚子初呈志,樊姬嘗獻箴。能令更擇土,非直罷縱禽。”

7.【東漢安帝皇後閻姬】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閻姬身為漢安帝的皇後,其内心狠辣且野心勃勃,即便身處後宮,亦時刻謀求公權力。因自身無子嗣,當李貴人生下太子劉保後,閻氏心生恐懼,擔憂李氏會動搖其地位,竟狠下心腸将李氏毒殺。随後,為防太子日後繼位報複,她于公元124年捏造罪名,誣陷年僅10歲的太子謀反,迫使安帝廢黜太子劉保,降為濟陽王。

然而,據傳閻姬容貌秀麗,頗具溫柔之态,且精通音律,故而深得生性仁弱的安帝寵愛,得以冊封為後。但随其權欲日增,從幹預朝政到擴張自身勢力,安帝漸感失望,終至疏遠。最終,她因政變失敗而被囚禁,下場凄涼。

8.【東漢光武帝皇後陰麗華】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陰麗華,美麗而賢淑,光武帝未登基時便對其傾心,曾言:“做官當如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後果然得償所願,光武帝登基後,雖有意立她為後,但陰麗華卻婉拒,堅持讓光武帝立郭妃為後,因郭妃的父兄為光武帝建立江山立下赫赫戰功。于是,郭妃得以冊封為後,然其位終被廢,陰麗華最終登上皇後之位。

9.【東漢明帝皇後馬皇後】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馬皇後,繼陰麗華之後的又一賢後。其父馬援,乃一代名将,曾言“大丈夫當馬革裹屍還葬耳”。馬援逝世後,馬皇後入宮,後登皇後之位,雖終身無子,卻對宮中嫔妃之子關愛有加。她崇尚節儉,生活樸素,身着荊钗布裙,飲食簡單,深受明帝敬重。

10.【東漢和帝皇後鄧綏】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鄧綏出身于東漢四大家族之一的鄧家,自幼飽讀詩書,身姿挺拔。十三歲時,本可入宮,然她堅持為父守孝,至十七歲方入宮。其美貌動人,然為人謙遜有禮,心思缜密,使得對她心懷不滿的陰皇後亦難以找到她的過失。後陰皇後因嫉妒與巫術被廢,鄧綏得以冊封為後。和帝逝世後,鄧綏輔政,雖崇尚簡樸,治國有成,然其手握大權不放,連其親叔亦看不過去,後終被罷免官職。觀其一生,仍堪稱賢後。

11.【班婕妤】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班婕妤,才貌雙全,曾深受寵愛,史載其亦育有一子,然其後夭折,故無後續記載。她品德高尚,曾拒絕與成帝同乘一車,認為此舉不合禮制。太後王政君聞之,贊其:“後宮有此賢妃,吾何憂之有?”

然其失寵,緣于趙飛燕姐妹之入宮。以其溫柔謙和之性,自不敵趙家姐妹之妖娆。然她聰慧過人,未苦争寵,反自請長信宮侍奉太後。她曾作秋扇賦,以秋扇自喻,抒發失寵之情。

12.【漢高祖妃戚夫人】

盤點中國曆史上 12 位後宮皇後妃子的悲喜人生

戚夫人,劉邦征戰時所遇,能歌善舞,年輕貌美,故深得劉邦寵愛,亦是以招緻呂後之嫉恨。戚夫人生子如意,劉邦常言:“此子肖我,甚合我心。”遂有廢呂後所生子劉盈,立如意為太子之意。

然呂後心機深沉,求助于張良,為劉盈請來“商山四皓”四位賢士。劉邦見之,驚訝不已,問其故。四皓答曰:“太子仁厚,禮賢下士,吾等願為之效命。”劉邦無奈,對戚夫人言:“太子羽翼已成,有四皓相助,廢之不易。”後劉邦崩逝,呂後攝政,罰戚夫人為奴,剃其發,着粗衣,使之舂米。戚夫人悲歌道:“子為王,母為奴,相隔三千裡……”呂後聞之,竟毒殺其子趙王如意,複對戚夫人施以酷刑,灌以啞藥,熏聾其耳,挖去其目,斷其四肢,割其舌,棄之廁中,稱之為“人彘”。呂後之子劉盈見之,驚怖不已,遂棄政不理。自此,呂後得以專權朝政。戚夫人在廁中掙紮三日,終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