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作者:新經銷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作者丨劉春雄

2018年的“開年大課”上,當我講到倉配職能将從經銷商剝離,并且第三方化時,一位在場經銷商發出靈魂一問:沒有倉配的經銷商還是經銷商嗎?

在此之前,倉配真的就是經銷商的命根子。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2012年,美的集團數字化轉型,由美的集團的子公司安得智聯執行“一盤貨”,送裝一體。不僅經銷商不碰貨,零售商也不碰貨。

“一盤貨”大大減少了從工廠到達使用者手中時的裝卸次數,從6次降低了2-3次。後來安得智聯把這種現象形容為“少一跳”,“一跳”就是一次裝卸。

“一盤貨”剛執行時,美的集團4000名經銷商,有2200名選擇了離開。

手中無貨,心裡沒底。經銷商害怕呀!

「新經銷」在2024年春糖舉辦的以“供應鍊革命”為主題的大會上,「新經銷」釋出的調研表明,一線城市經銷商倉配外包率達44.8%,與自營倉配比例相當。

說實話,我對這個資料非常吃驚,變化也太快了!

越是一線城市,越是大型經銷商,倉配外包的比例越高。

或許可以這樣認為:未來經銷商要是還抓住倉配不放,真的可能要了你的命。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倉配是經銷商的“天然職能”嗎?

中國管道從1998年開始下沉,從“省代”到“市代”再到“縣代”,整體執行的是批發功能。在2000年之前,經銷商隻有倉庫,沒有配送。執行的是大批發輻射職能,經銷商人員最多的是裝卸工。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那時,我對經銷商講得最多的就是“從坐商變行商”。“坐商”就是隻批發,不送貨;“行商”就是送貨到店。

經銷商的倉配職能,就是那時建立起來的。後來形容為“車銷”,走一路,賣一路。慢慢地,“行商”就把“坐商”的生意擠掉了。

讓經銷商具備配送職能,營銷人沒少花功夫,我們也沒少費口舌,直到經銷商習慣為止。

大約2010年前後,訪銷興起,訂單與配送分離。這個過程,非常考驗經銷商的管理能力。大商基本改為訪銷,小商仍然是車銷。

配送與訪銷分離,相當于經銷商倉配的内部的部門外包,有助于倉配的專業化和績效考核。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後來倉配外包的預演。是以,訪銷的經銷商,倉配外包的障礙不大。

2014年,B2B大熱,現任「新經銷」的CEO陳思廷參與B2B創業。我給他的建議是:隻做專業第三方配送,不碰訂單。現在看來,這是正确的。隻不過,他沒有熬過B2B低谷。現在安得智聯做的事,就是他當年做過的。

B2B熱過之後,京東新通路和阿裡零售通等大平台消失,經銷商B2B和區域B2B演化為基于B2B的平台型經銷商,成為B2B主流。同時,美的集團安得智聯從幹線物流延伸到同城倉配,形成了與平台型經銷商的完美組合。

倉配完全從經銷商的職能中剝離,進入倒計時。

從倉配的變遷中,我們發現,經銷商與倉配的關系,是在不斷變化的。倉配不是經銷商的“天然職能”。

經銷商倉配職能,從無到有,是中國管道的進步;再從有到無,是中國管道的更大進步。

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命根子,還是安全感?

中國管道的特殊性有兩點:

第一,幅員廣闊,管道太長。以快消品為例,覆寫600-700萬家終端,管道必須很長。

第二,廠家、經銷商、零售商,三股管道力量不均衡。深度分銷就是管道力量不均衡的表現。

深度分銷的本質,就是廠家的力量通過經銷商延伸到終端,在世界管道曆史上罕見。或者說得更露骨一點,就是廠家把經銷商納入“内部管理體系”,經銷商不是完全獨立的經營主體。

管道的這種狀态,是通過“經銷商小型化”,小區域代理,以縣為經銷商基本單元形成的。其後果就是經銷商“小而全”。

小是指規模小,全是指職能全。

小而全違背專業分工原則。但在市場快速增長時期,抓增量遠超過抓效率,降成本。

“小而全”的經銷商主要承擔四大職能:推廣職能、訂單職能、資金職能、倉配職能。

如果把四大職能按重要性排序的話,應該是推廣職能>訂單職能>資金職能>倉配職能。

從邏輯關系講,因為推廣成功,是以有訂單;因為有訂單,是以需要資金進貨;因為有訂單,是以需要配送。

如果經銷商隻剩一個職能,那麼應該是推廣職能。在四大職能中,隻有推廣是“對銷量持續增長有貢獻的工作”。

重要的事再說一遍:推廣是對銷量增長有貢獻的工作。

注意,我強調的不是銷量,而是銷量持續增長。不僅要增長,而且要持續增長。

我考核一個組織或一個人的工作是否有效,簡單的衡量标準就是:是否對銷量持續增長有貢獻。

如果經銷商要剝離一個職能,那麼首先被剝離的應該是倉配職能。因為倉配工作,不會對銷量持續增長有大的影響。

倉配職能從經銷商剝離,大機率不會對經銷商的經營活動産生很大影響。

但是,第一次聽到放棄倉配,多數經銷商本能地會反對。

本能的行為,其實是自然反應,多半不是專業行為。

人的自然反應,多半與安全感有關。

我經常說,企業能做多大,與老闆安全感的邊界有關。

隻相信自己,就是個體戶;隻相信家人,就是夫妻店;隻相信親朋好友,就是小老闆;相信世界上一些有能力的人,就是大企業家。

手中有貨,心中不慌,可能隻是一個小經銷商;手中無貨,心裡有底,相信專業的第三方,就有可能成為大平台商。

倉配的安全感,本質上是貨的安全感。

放棄倉配,經銷商可能沒有了安全感。這個時候,就會把倉配當作命根子。

從「新經銷」的調研看,越是大商,越傾向于倉配外包,安全感的邊界放大了。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趁你病,要你命

經銷商現在為什麼要放棄倉配,個人認為大緻有三點。

第一、重要的事與緊急的事

經銷商的四大職能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推廣職能。但是,最急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送貨。

客戶要貨,當然很急。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越是送貨管理不當,使用者要得越急。比如,送貨周期規劃不當、送貨路線規劃不當、送貨數量規劃不當,都會産生應急式送貨。

管理中最難平衡是“重要的事與緊急的事”。理論上講,應該重要的事優先。現實中,肯定緊急的事優先。

現實中,小事、雜事,确實讓經銷商傷腦筋。我曾拜訪過一個經銷商,發現經理天天待在辦公室處理小事、雜事、簽字,真正對銷量增長有貢獻的工作沒做。做急事,不做重要的事,長此以往,重要的事可能就忘了。

倉配工作幹擾推廣工作,倉配人員超過推廣人員,這是很多經銷商的常态。

第二、終端覆寫率

深度分銷得以在中國大流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提高終端覆寫率有價值。但是,深度分銷到現在,隻能分銷到大終端,小終端通過二批覆寫。

早期的原因,是因為單一品牌或單個經銷商對小終端送貨不劃算。比如,省會以上城市的二環内店,基本沒有倉庫,拆零進貨非常普遍。二批解決了多品牌內建送貨的問題。

目前還要找二批,主要是因為壓貨。因為要壓貨,而且是階梯式政策壓貨,隻有二批能夠接大單。二批接大單,立即亂價。

倉配外包,不論小單、拆零單,都是內建式配送,沒有問題。

第三、規模經濟

物流一定是規模經濟,現代物流更是重資産投入。越是中心城市,對倉配的管理越嚴格,費用越來越高。

沒有規模,費用必然很高。當然,有些經銷商成本費用的核心不清楚,對費用高沒感覺。從目前快消品經銷商的倉配費用看,小的隻有3%左右,高的達8%以上,差别還是很大的。如果臨期品多一點,會更高。

倉配職能,已經從早期的銷量增長的推手,變成了影響市場核心工作的推進。

早期的命根子,未來可能要你命。

倉配的緻命性,如同慢性毒藥。初期好像沒感覺,積累到一定劑量就回天無力。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外包是趨勢

很多新創業經銷商,一開始就沒有倉配職能,全部外包,反而輕松上陣,嘗到甜頭。

倉配到底是經銷商的命,還是會要經銷商的命?

轉型B2B平台的經銷商,因為增長速度太快,不斷換新倉,甚至一年換幾次倉庫,最後選擇倉配外包。

過去幹線物流與城配物流分離,随着安得智聯“倉幹配一體化”,兩者結合了,未來甚至可以從工廠到門店“一站式配送”(從“少一跳”到“隻有一跳”)。外包兩者結合更好。

外包是趨勢。

大商先做,小商跟進;中心城市先做,低線城市跟進。最終倉配完全全面第三方化。

隻要是趨勢,選擇最合适的時間進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