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者:夏蟲欲飲冰

一、寫作目的

2023年12月26日,“南水兮”發表了作者為“nanshui”的文章《用馬克思批判馬克思,用馬克思拯救馬克思——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就像題目宣稱的那樣,“南水”這個人真的開始公開修正馬克思的學說了,過去他雖然也在幹類似的事情,但并沒有在文章題目中直接宣揚。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使我不得不寫文章來捍衛馬克思和列甯的學說或馬列主義,批判南水在“用馬克思批判馬克思”一文中的雷人觀點,本文題目陳述的看法就是其中之一。即便隻把馬列著作中的文本原樣搬運過來都能有力地反駁南水對馬列主義的“批判”或“拯救”,更何況現實中還存在大量鮮活的事實論據呢!

大家要注意,在目前的曆史階段上宣揚馬克思的學說,必然要同時宣揚列甯的學說,否則最好的情況也是修正主義思想擡頭。如果目的與這相反,列甯主義的作用會更加突出。包括南水在内的一些人實際上要把馬克思主義修正為資産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他們會把列甯主義當成天然障礙。

但列甯的學說深刻且具體,也會給人以龐雜甚至瑣碎的感覺。要批駁列甯主義,是件極其複雜又難以做成的事,修正主義是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的,南水的做法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題目中,他是不提“列甯”的,但涉及到具體觀點批判的時候,卻首先針對列甯的學說,這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最後”還是“最高”?

列甯的學說或列甯主義,對企圖把馬克思主義變為修正主義的人來說,無疑是回避不了的巨大障礙。這樣的人甚至都沒有把列甯的原文搬運過來,就開始批判列甯了;南水對列甯思想的概括,一開始就非常不準确:他在“用馬克思批判馬克思”一文中說“比如列甯當時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真不知道他是依據什麼得出這種看法的。

大概是根據列甯的名篇《帝國主義論》吧!但不論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寫、1972年10月出版的第2版《列甯選集》,還是中國曆史文獻網在2006年8月17日根據同一機關編寫、1995年6月出版的同名“選集”整理的chm格式電子檔案“《列甯選集》(四卷合集)”,還是佚名根據“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的”“《列甯全集》第二版”整理的PDF檔案“列甯全集(第2版)第27卷”,還是“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整理的“列甯全集(文字網頁版)”,這一名篇比較完整的題目都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各版文本完全一樣。

(再加上“通俗的論述”,标題的文字部分就真正完整了,各版本也沒差别,不同之處僅在于标點符号的使用。實際上各版本的差别較小,為友善大家查閱引用出處,下面本文會以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這一網站上的材料為主要依據,如果網頁文本問題不是太大,上段提到的其他版本就隻起參考作用。)

要概括列甯對帝國主義的看法,哪怕隻是當搬運工,難道不也應該寫“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嗎?這樣不是更準确甚至更友善嗎?從“用馬克思批判馬克思”一文後面的論述來看,作者南水甚至是知道“區分所有制和所有權”的,過去從他微信朋友圈中也能看到:這個人對法律證據這方面頗有研究,絕非粗枝大葉。他都明白要注意“所有制”和“所有權”的差别,難道可能不了解“最高”和“最後”意思存在明顯不同嗎?為什麼要用“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代替“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呢?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論他是一時粗心大意,還是故意改變列甯的學說:“列甯當時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這種看法都是非常不準确的。考慮到他還說“不能是以簡單地說列甯的觀點錯了”,我也“不能是以簡單地說”南水“的觀點錯了”:畢竟我也查到列甯的确寫了帶有“最後的階段”的相關文字。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網站上的《列甯全集》第39卷中《共産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裡收錄了發表于1920年7月19日的《關于國際形勢和共産國際基本任務的報告》,其中有“目前整個國際形勢的基礎就是帝國主義的經濟關系。資本主義的這個新的、最高的和最後的階段到20世紀已經完全形成了。”這樣的文字,片面了解可以說“列甯當時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但在這裡“最高的”仍然排在“最後的”前面。

哪怕僅僅根據這個報告,至少也應該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的和最後的階段”,而南水是否讀過這個報告還不确定,是以我真的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寫出“列甯當時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的。讀者應該會有疑問,你花這麼多精力考證“最高”和“最後”的出處有什麼意義嗎?

在南水的諸多看法中,像這樣故意改動列甯的學說我還勉強能夠找到薄弱的依據;至于别的改動,那真的就是篡改,我是一點兒也了解不了。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列甯怎樣定義和描述帝國主義?

比如緊接着“最後的階段”他說:“事實是一百多年過去,資本主義有了全新的發展。這時還堅持列甯所定義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就直接不符合曆史”,列甯怎麼“定義的帝國主義” 在名篇《帝國主義論》也就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通俗的論述)》中寫得明明白白,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網站上的文本是這樣的:“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

如果說“最高”和“最後”還有一些共同點的話,“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和“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在定義上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最後”顯然不可能像“壟斷”那樣反映在資本主義大前提下的帝國主義本質特征,像南水那樣了解帝國主義的定義就是混淆現象和本質,想不犯錯誤都不可能。

我真不知道南水到底根據什麼才有膽量敢說“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難道現在的世界沒有處于“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 我想他還不敢說當今世界已經不是帝國主義時代了,實際上他也沒有去論證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了不同于帝國主義或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再看看列甯給出的更詳細定義吧!“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确立、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瓜分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

這段話倒和曆史發展與現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一回事”,最明顯的是:世界上絕大部分殖民地已經實作了政治獨立,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領土的行為已經徹底破産,但真的能說“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還是說其他情況比列甯所處時代更加突出呢?“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确立”超過一個世紀了,“已經” 還是改為“早已”比較恰當;“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這個都不用改了;“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開始”這種說法不恰當并非由于“瓜分世界”還沒開始或已經結束,而是由于國際托拉斯間的鬥争相當激烈且複雜以緻多次出現瓜分完以後重新瓜分的情況。

的确可以說有些地方列甯的認識不到位,但認為“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就近乎于造謠了:不論簡略地還是詳細地給出定義,列甯都沒像南水那樣說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我甚至認為,當今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是一回事”,倒真與南水“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且他本人也完全沒有通過引證列甯的作品具體講講“後來的曆史發展”到底哪裡“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用馬克思批判馬克思”一文充斥着這樣的問題,隻表達觀點卻不提供論證過程,這樣的文章結論就完全不可靠了。修正主義者對待要修正的馬列主義學說也隻能這樣,如果真的具體引用相關著作,那就根本無法修正或造謠了。

或許列甯給帝國主義下的定義比較抽象,且即便是詳細定義也相對簡短,并不能代表他的完整看法或具體判斷。為了了解這些,不妨先看看《帝國主義論》的目錄,再看看分标題下的具體内容,這些都可以在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整理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通俗的論述)》中找到。

“一 生産集中和壟斷”,現在不是嗎?“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不是新作用,是一百多年前就一直存在的舊作用。“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現在沒有嗎?“四 資本輸出”,這是不用改的。“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資本家”後面加上“同盟”更準确些。“六 大國瓜分世界”,現在的“瓜分”往往不包括領土,其他方面也沒有性質上的改變。“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這甚至是完全沒有改變的!就算隻看目錄,能說“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

南水是不是連《帝國主義論》的目錄也沒看啊!就這還能對列甯的判斷說三道四?虧你還被稱為“肖大師”,先看完《列甯選集》的目錄再發表意見吧!

再看看“一 生産集中和壟斷”的第一段:“資本主義最典型的特點之一,就是工業蓬勃發展,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現代工業調查提供了說明這一過程的最完備最确切的材料。”對于那些傳統的帝國主義國家來說,現在講“工業蓬勃發展”不符合實際情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甚至經曆過工業衰退,但真的能說“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四、當今帝國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特征是“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這一點完全沒有改變,最近幾年甚至更加明顯了。看看财富中文網近年公布美國500強的網頁就知道了,有些年份甚至隻看副标題都可以:

“2017年《财富》美國500強榜單釋出!這500家美國大公司收入總和相當于美國GDP的65%。”;

“2018年《财富》美國500強榜單釋出!這500家美國大公司收入總和相當于美國GDP的65%。”;

“2019年《财富》美國500強排行榜”“榜上全部500家公司總收入達13.72萬億美元,較去年的增長超過了7%,超過美國當年GDP的三分之二。”;

“2020年《财富》美國500強排行榜”“榜上全部500家公司總收入達14.2萬億美元,較去年的增長超過了3.5%,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三分之二。”;

“2021年《财富》美國500強排行榜”“榜上全部500家公司總收入也略下降至約13.8萬億美元,較去年減少3.15%。上榜公司總收入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三分之二。”;

“2022年《财富》美國500強排行榜”“榜上全部500家公司總收入由去年的13.8萬億美元上升到16.1萬億美元,較去年大漲約16.9%,是自1975年以來最大的增幅。上榜公司總收入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70%,接近中國2021年的GDP。”;

“2023年《财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上榜公司總收入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71%,高于中國2022年的GDP。”。

根據2017-2023年财富中文網給出的資料,美國500強是一類平均年收入高達二三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公司,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财富》雜志把這些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單列出來統計非常有必要,它們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收入非常高且還在明顯增長中。

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它們的總收入在美國GDP中的占比非常可觀,七八年前就差不多高達2/3了,且占比雖有小幅波動卻保持增長趨勢。相對于整體經濟發展水準,大公司仍然在變得越來越大。

“生産集中和壟斷”的過程還在進行中啊!現在不還是“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 嗎?列甯概括得多麼準确啊!不知南水到底憑什麼說“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帝國主義論》寫于1916年1-6月,列甯逝世于1924年1月,我引用的是财富中文網釋出于2017-2023年的材料。《财富》雜志在年中公布美國500強資料,當年資料反映的是前一年的情況:2017年釋出的資料反映的是2016年的情況,這已經是《帝國主義論》寫完後的一百年了;2023年的資料反映了2022年的情況,距離列甯逝世已經快一百年了。

也就是說,在《帝國主義論》寫完一百多年以後,甚至在作者本人去世九十多年将近一百年以後,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的發展仍然完全像列甯本人判斷的那樣:“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從知名網站上能查到的公開資訊就足以說明,至少直到最近幾年,在典型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這一過程仍然在迅速進行中。難道南水缺乏經濟常識到了完全不了解美國500強基本情況的地步嗎?如果不了解,不亂下結論也是好的。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然,并不是說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生産經營的發展和列甯在《帝國主義論》中預言的完全一樣。這一名篇中講的“生産集中和壟斷”主要發生在“現代工業”中,可以指“美國統計”中“狹義的工業”,也可以指“德國所謂廣義的工業(包括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在内)”,看後文的叙述應該也包括銀行業或金融業的“集中和壟斷”,但其他一些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行業提到的就比較少,但近些年這些行業的“集中和壟斷”也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趨勢。

作為一個大類,農業或第一産業的生産經營中就出現了越發明顯的“集中和壟斷”:越來越大的養殖場和農場足可以展現生産集中,這都不必多說了;世界500強中有若幹家年收入高達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農業公司,著名的世界四大糧商ABCD每個都是員工數量以萬計的超級大企業,這些就是壟斷。

但這“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可以認為列甯的判斷“不”“完全”到位,或者說目前情況和他所判斷的“不”“完全”一緻,但說“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差不多是造謠了。在《帝國主義論》中,列甯還給出了這樣的判斷:“資本主義發展到了最高階段,有一個極重要的特點,就是所謂聯合制,即把不同的工業部門聯合在一個企業中,這些部門或者是依次對原料進行加工(如把礦石煉成生鐵,把生鐵煉成鋼,可能還用鋼制造各種成品),或者是一個部門對另一個部門起輔助作用(如加工下腳料或副産品,生産包裝用品,等等)”,現在的大型農業公司,經營方式難道不是類似的“聯合制”嗎?

這一過程的複雜程度絲毫不亞于工業生産,要把農業和工業、甚至完全可以說是有關的第一二三産業全部“聯合在一個企業中”,“或者是依次對原料進行加工”:從育種開始,到耕種和畜牧的機械化,再到把農産品加工為食品或飲料等成品,銷售也包括在内,甚至包括賣給消費者這一最終環節;“ 或者是一個部門對另一個部門起輔助作用”:如用大工業的方式把稭稈加工成牛飼料,把牛糞加工成肥料,“等等”。連結尾用詞我都要模仿列甯了!

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目前在《帝國主義論》中沒有重點研究的行業特别是資本主義農業生産中,同樣出現了列甯描述過的種種基本特征:“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生産集中和壟斷”, “聯合制”, “等等”。跨越了曆史和行業,現實情況仍然與列甯的判斷完全相符。

他關于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生産關系發展趨勢的論斷,從提出開始,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完全正确的。把握事物深刻本質的意義就在于此:不論社會曆史如何發展變化,依然有完全不會改變的東西,至少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的不變量列甯早就牢牢掌握了。這叫“完全不是一回事”?搞笑吧!

五、“完全不是”中的完全一緻

不過的确有“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地方,就是前面也提到過的“一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瓜分完畢”。在世界範圍内殖民體系早已瓦解,絕大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争取到了政治獨立,目前帝國主義國家幾乎不再采用瓜分領土這種方式掠奪世界了。但是,真的能說那些獲得政治獨立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看看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典型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國吧!

在這兩個國家中,難道不是“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嗎?我沒有掌握印度各類産業的确切統計材料,但對印度社會資本主義“生産集中和壟斷”的情況還是有所耳聞的:在這個人口多達十幾億的國家裡,僅僅幾百個大家族掌控的土地和企業,數量與産值占比都高到了驚人的地步;印度的經濟發展水準還比較低,但印度富豪在各種富豪榜的排名卻相當靠前,财富集中當然也反映了生産經營的集中和壟斷。

列甯的判斷,用在印度資本主義的發展上,至少大體上正确。那麼用在與印度有明顯差異、曾經是半殖民地國家的中國呢?“完全不是一回事”嗎?當今中國的情況,有完備的統計材料為依據,資料在國家統計局官網上就能搜到,更不可能容許誰胡說八道,甚至僅僅在我本人看來都是如此。

即便曾經處于社會主義時代,也不能阻止資本主義快速發展,這是中國社會的大前提,在這一前提下,生産集中和壟斷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呢?目前這個已經全面工業化的大國,發展出帝國主義特征了嗎?即便根據的同樣是列甯寫的《帝國主義論》,不同人的判斷都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世界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甚至僅就“生産集中和壟斷”而言,看法差别都很大。2018 年7 月,井岡山衛士在《從〈帝國主義論〉看中國是不是帝國主義國家》中得出結論:“中國工業企業數量的2.54%壟斷水準還要低于一百年前美國工業企業數量的1.1%,遠低于德國工業企業的0.9%”;“就全局性的壟斷水準而言,中國還達不到列甯時代帝國主義國家的門檻”。之後的2018 年7 月16日,太平洋的風在微信公衆号“無産者評論”上發表了《中國工業目前的壟斷程度低于列甯時代的美國嗎?》,認為“基于不全面資料而提出的‘就全局性的壟斷水準而言,中國還達不到列甯時代帝國主義國家的門檻’這一論斷,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太平洋的風估計占比下限,算出了這樣的結果:“工業企業中最大的1.1%的企業總營收為492276.13億元。而這492276.13億元是全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3.25%,跟當年美國前1.1%的企業的産值在全部企業中的占比(43.8%)相差無幾”。 這“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連營收占比都基本相等,分明完全就是一回事,倒真與南水的看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呢!

這一計算結果,就連論敵井岡山衛士、遠航一号也是認同的,他們在2018年7月紅色中國網上發表的《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列甯的〈帝國主義論〉—— 兼答“太平洋的風”同志的質疑》中明确承認:“我們對‘太平洋的風’所給出的資料和資料來源做了核對,确認‘太平洋的風’同志計算無誤,‘太平洋的風’同志所提出的批評意見也是正确的。”對此南水有何看法?

在那篇文章中,太平洋的風還進一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根據統計局的經濟普查資料,我們認為,就全局性的壟斷水準而言,中國顯然不僅跨過了列甯時代帝國主義國家的門檻,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當時工業最發達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的水準”。在曾經的半殖民國家中國,“生産集中和壟斷” 的趨勢甚至比列甯時代的美國還明顯,列甯說得有些不到位吧!

但真的能像南水那樣輕率地斷言“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嗎?看看“後來的曆史發展”吧!太平洋的風依據的是《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3》,在論戰發生的2018年算是比較新的全局性材料,但幾年前《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8》就已經可以在網上查到了,“後來的曆史發展”成什麼樣了呢?“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嗎?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網站上的《帝國主義論》中有表示美國工業生産集中和壟斷程度的準确資料:“1904年,産值在100萬美元和100萬美元以上的最大的企業有1900個(占企業總數216180個的0.9%),它們有140萬勞工(占勞工總數550萬的25.6%),産值為56億美元(占總産值148億美元的38%)。5年之後,即1909年,相應的數字如下:3060個企業(占企業總數268491個的1.1%),有200萬勞工(占勞工總數660萬的30.5%),産值為90億美元(占總産值207億美元的43.8%)。”一百多年過去了,中國工業的情況如何?

太平洋的風利用的《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3》是第三次經濟普查的結果,工業企業情況可以在1-A-1“全部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和1-A-2“按注冊類型分組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中找到。根據這些統計材料,我嚴格按照《帝國主義論》中企業數量占比計算産值占比下限,所用方法與太平洋的風相同,算出的結果和太平洋的風給出的差别較小,2013年中國工業中大企業産值占比下限甚至更接近美國大企業的産值占比;是以我認為,太平洋的風文章中的結論比大家原本認為的更正确。那麼以後的情況呢?

第四次經濟普查的結果已經記錄在《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8》中了,在國家統計局官網首頁“資料查詢”中點選“普查資料”就能找到。在2023年6月22日完成的《中國工業目前的壟斷程度高于列甯時代的美國!》一文中,我曾利用1-A-1“全部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和1-A-5“分登記注冊類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中的資料,通過計算得出了結論:“占全部工業企業數量0.93%的大企業,營業收入占比超過50.29%”。

利用1-A-1、1-A-2“全部大型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和1-A-3“全部中型工業企業主要經濟名額” 中的資料,可以得到類似結論:占全部工業企業數量不到0.94%的大企業,營業收入占比超過50.44%。1909年美國工業的情況都足以讓列甯感歎道:“美國所有企業的全部産值,差不多有一半掌握在僅占企業總數百分之一的企業手裡!”而近年中國工業的集中程度還要高一些。

在寫于2023年6月的那篇文章中,我曾經這樣總結:“考慮的大企業數量占不到1%,與其說1.0%還不如說0.9%左右,竟然占有超過一半的營業收入!”再簡略些可以概括為,過半營收掌握在不到1%的大企業中,2018年中國工業的生産集中和壟斷程度甚至已經明顯越過了某種拐點。

且2013年還明顯達不到那種程度,僅僅過了5年時間,生産集中和壟斷的水準就上了一個新台階,最近在中國難道不也是“生産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嗎?甚至集中的迅速程度都超出了列甯的預判,或許他估計得不到位,但對于生産力生産關系發展趨勢的判斷,卻是完全正确的。

即便在“後來的曆史發展和列甯所判斷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地方,至少資本主義“生産集中和壟斷”趨勢的發展也和列甯的判斷大同小異,且他的判斷是在中國這種趨勢出現前差不多一百年寫《帝國主義論》時就做出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地方出現了完全是一回事的趨勢,辯證運動多麼奇妙啊!

作者:壯壯;時間:2024年4月1-15日。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大家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