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作者:汽車公社

市場從來不分前後,而是勝者王、敗者寇。

如今車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雷軍和餘承東帶領下,小米汽車與華為的攻勢,遠比想象中兇殘得多。

回想曾經,坊間最多的論調無外乎,跨界造車的人,根本不懂汽車市場潛規則,更不了解工業皇冠上明珠的含金量。

但現實表示,無論是蔚小理的堅持,還是華為與小米的入局,他們的表現,都打破了一些“想當然”的傲慢與偏見。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憑借多年以來消費市場建立的形象,華為和小米汽車,在消費者對電車還不夠确定的時候,長驅直入,率先取得人們的信任。

尤其是在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方面,小米汽車和華為,更加懂得如何抓住“重點”。而讓人們看得懂,摸得到,輸出消費者想要的東西,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事實上,當魏建軍、尹同躍等行業“老兵”下沉到直播間,當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名詞變得耳熟能詳,汽車市場上的營銷邏輯、定價邏輯、造車邏輯、技術邏輯等,就已經發生改變。

變則通,這一點上,市場從來不會拒絕後來者。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如果有一片市場從來沒被開發過,那麼誰第一個吃螃蟹,誰就是這個市場的領袖。

對于很多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初期,并不意味“美好未來”,而是代表着“補貼”與Money。但是當需求不斷釋放,産品卻遠不及預期,革新者的到來,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這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比亞迪王傳福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其實不少傳統燃油車企并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新能源來得如此之快,但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過去的得失,隻能不顧一切地奮起直追。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不難看到,華為、小米汽車這些“更”後來者,為了進一步打開傳統汽車行業的缺口,正在從新能源的基礎上,大肆開展智能軍備競賽。

早在去年的時候,問界、小鵬等車企,就先後宣布推送城區智駕功能,将高階智能駕駛的重要性,再次拔高。現在,小鵬、華為、元戎啟行、Momenta同台競技,更是“像素級”比拼着城市高階智駕能力。

而另一關鍵領域,華為、小米、魅族等,則憑借自己在手機市場的技術積累,将智能座艙的平均水準,拉到了一個全新的次元,與傳統車企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開。

智能化的注入,帶來更多功能性的産品力。那些敢于吃螃蟹,舍得花錢探索的車企,在這一點上,遙遙領先。與之相對應的,消費者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就更加青睐于這些産品,口碑就此一點點建立。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技術是手段,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最終目标。簡而言之,生産每一件産品,都應該知道是為誰生産的。而這,也恰恰是每家車企放在嘴邊的“以使用者為中心”。

不少人會說,“冰箱彩電大沙發”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毫無技術可言。殊不知,“冰箱彩電大沙發”之中,恰恰隐藏着人們對于一款車,最為樸素的需求。

難道花了三十多萬買的車,還不能享受享受?

需求創造市場,市場創造利益。如果隻顧着攫取利益,對人們的需求置若罔聞,隻知道閉門造車,那麼這樣的車企,大機率活不長久。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顯而易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所謂的品牌溢價,已經失去了原先的合理性。于是乎,為了說服消費者買單,智能技術溢價,開始形成風氣。這一點上,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硬體堆料變成産品價格高昂的合了解釋。

可是話又說回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現如今的經濟大環境之下,沒有人能夠不假思索地為一個新生昂貴事物買單?

買入豪華車的人畢竟是一少部分,10~20萬元的乘用車,才是大基數。

是以不難推斷的一點,如今汽車市場價格戰之是以盛行,其實就是因為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開始向着高成本效益,乃至極緻成本效益轉變。

亦或者說,人們對于高成本效益新能源汽車産品的需求,一直都在。現在是集中爆發。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大疆的反應很快,推出7000元的高階城市智駕,并快速收獲合作定點。其智駕水準究竟如何暫且不論,至少現在有了訂單,大衆、一汽兩大強勢車企都與之建立了合作關系。

而華為更是進一步推出了自己的純視覺解決方案,去掉雷射雷達,輕裝上陣,進一步削減智能成本。

試想一下,當鴻蒙智行旗下的各大車型,都推出了純視覺版,那麼各大車型的價格,不也就能夠向下壓上一壓。

智能座艙方面則不用多說,能用高通8155晶片做成的,堅決不用8295去做;一定要用8295晶片去做的,看看能不能擠出一些算力,多做一些功能,比如“泊車”。

華為、小米,憑什麼後來居上?| 新能源渡劫

很顯然,智能化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鋒利,卻也是成本的“老大難”。

華為和小米汽車借其短時間内後來居上,也必須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面臨諸如降本、開源節流、降低售價等諸多問題。

不要着急否認,現實主義終将會打敗所有的“花裡胡哨”。

新能源汽車時代永遠向前,那些不把消費者需求放在心裡,一門心思搞錢的車企,終将淹沒在時代潮流之中。

就像華為、小米現在雖然炙手可熱,如果不能清醒地認知到人民群衆的“汪洋大海”,那麼他們,也必然會被“更更”後來者而打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