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作者:看福清

福清地處海陬,自古缺水,十年九旱。正如晚明内閣首輔、福清邑人葉向高在《重修天寶陂記》中所言,“吾邑濱海,土田瘠薄,又鮮泉源灌溉之利。雨旸一不時,苗立槁矣”。

面對連年苦旱,在科學不昌明的古代,福清先民隻能祈求老天恩賜,祀龍禱雨便成為常态。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一)

祀龍禱雨,要選擇所謂有龍出沒之處。是以在福清,傳說許多深山淵潭都曾有龍出沒,成為祀龍禱雨勝地,這些地友善被統稱為“龍潭”。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據清朝乾隆丁卯版《福清縣志》記載,古代福清祀龍禱雨的“龍潭”有十餘處,摘錄如下:

黃檗潭,在清遠裡,去縣三十五裡。石壁峭立,飛泉如瀑布循崖懸空而下,潴為兩潭。遇旱禱雨辄應。宋安撫程邁立為龍堂,安撫史浩複增饬之,朝奉郎徐師仁為之記,後劉振孫改名“九淵第一”。葉向高曾遊曆此處勝景,并留下“人日看山雨乍收,溪水山色向人浮”的詩句。

斂石潭,在方興裡斂石寺後。有三潭,北潭危石夾徑若梯,不可登,禱雨屢應。有署名“邑人、少師大學士葉向高”之詩作勒于石上。據考證,該處摩崖石刻為葉向高手迹,題為“同舉孝廉相遊斂石觀龍潭”,共四首七絕。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東沶潭,在遵義裡,去縣治北二十裡。昔龍見于大乘中鄉。邑人即其地禱雨靈應,因立龍堂祀之。東漈寺,又稱東澗寺,建于唐貞元年間(785-804),位于今福清陽下街道上亭村,依山而建。因附近有一深潭龍王坑,傳說龍潭“深不可測,扔下一條扁擔,就能從海口橋流入大海”,是以又稱龍王宮。1987年,東漈寺被列為福清縣第二批文物保護機關。

龍卧潭,在方成裡,去縣治東二十裡。乾道九年,縣令劉敦禱雨有應,立為龍堂。淳熙初,範宰處義祀之。

五馬潭,在新豐裡。潭無定處,虔誠祈禱,得泉即應。又五馬山巅旱時有雲罩即雨。

柏山潭,在福唐裡龍堂山之下,去縣治南三十裡。舊傳有五龍飛蟠其間,禱雨立應。邑令邱與齡詩雲:“聞說飛來有五龍,此龍曾與海神通。可能為借回天力,乞取東南習習風。”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龍門潭,在永福裡,去縣治西北十裡。禱雨辄應。乾道六年,縣令吳竑立龍堂祀之。

瑞雲潭,在新安裡,去縣東二十裡,古傳有龍蟠于此。

大藍潭,在浔洋裡,去縣治南二十裡。歲旱禱之屢應。乾道元年,鄉人築石室祀之。

橫山潭,在蘇田裡,去縣治西南三十裡。潭之旁有仙人迹二,各長一尺二寸。石上湧起“雙”字,其大盈尺,字畫高二分,觀者肅然。鄉民禱雨,辄有靈應。其潭有雙條影,故名雙影龍潭。

扶門潭,在安香裡,去縣治西南三十裡。遇旱,禱雨辄應。

靈岩潭,在福唐裡靈岩山後。太史施兆昂勒為靈湫,禱雨即應。

九淵潭,在清遠裡黃檗五雲峰內。系仙人陳九郎故處。潭幻難測,禱者或于田畔草間得之,靡不立應。

(二)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龍潭山水風景區,位于福清東張靈石國家級森林公園内,由龍潭坑、戲龍潭兩個部分組成。戲龍潭以瀑布和險峻山勢為特點,龍潭坑則以怪石和清幽的潭水見長。一路古木蒼翠、綠意盎然,山水相映、古茶聽泉,更成為吸引衆多年青遊者的詩和遠方。

龍潭瀑布景區,位于福清城頭首溪村境内。沿着村内建立木棧道,可至瀑布邊上。春水過後,水流潺潺,是家庭、親子遊玩一個好去處。沿途有依溪而建的主題公園,有緩步登高的“長城道”,還有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點的首溪古橋。該橋橋面為全石建造,當地傳說舊時一父母為了友善外嫁的女兒回家而建。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在福清沙埔西葉村,有一處龍潭寺,又稱潭下寺。該寺始建年代不詳,占地面積達7277平方米,是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時期的革命據點,見證了福清龍高半島革命鬥争的輝煌曆史。

(三)

其實,福清這些稱為“龍潭”的淵潭,所謂有龍出沒,隻是傳說而已。所謂“禱雨辄應”“禱雨立應”,其實也并非如此靈驗,也隻是每逢旱年無奈時的一種精神寄托。

【玉融文化】融邑說龍(三)祀龍禱雨話“龍潭”

隻有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今天,福清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修築起東張水庫等數以百計的大小水庫山塘,又群策群力完成跨世紀工程閩江調水工程,真正鎖住龍江這條蒼龍,又把閩江這條巨龍牽入福清,給福清可持續發展送來永不幹涸的甘霖。

作者:嚴家梅,福清市首批社科專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