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作者:中國縣域經濟報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智造高地·幸福水城”——成都新津 通訊員 成 新攝

新津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岷江之濱,是成都的南大門,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

優越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區位優勢,為新津民營經濟和工業園區的起飛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新津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整理的《方志新津》記載:1993年,新津培育的“希望集團”注冊成立,是大陸第一個經工商部門準許設立的民營企業集團。新津是以享有“中國民營經濟搖籃”的美譽。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民營經濟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1982年入選四川省改革開放初期首批“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實施鄉鎮企業經營承包,孕育出新津非公有制經濟的種子;1998年入選“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示範區”;2018年率先在全省出台首個縣級民營經濟政策《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幹政策措施》,每年安排不低于1億元的民營經濟發展扶持專項資金;2023年,新津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64.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7.8%。

經過40多年的飛速發展,目前,不少民營企業需要同時面對企業代際傳承、産業轉型更新、商業模式巨變等多重挑戰。今年,新津區圍繞“智造高地·幸福水城”建設,提出打造“開放活力”之城,通過搭建“蓉易見·政商懇談會”等多層級政企交流平台、疊代推出民營經濟政策3.0版等政策體系、開展“政策找企業”等服務攻堅行動,助力新津民營經濟這朵花兒發展壯大,越來越“紅”。

成果轉化

助推智能制造産業叢集發展

“到今年4月,我們生産的藍主角牌除醛儀就上市銷售1周年了。”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産業園區入駐企業——四川藍主角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化介紹:“我們團隊從2016年起深耕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領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去年1月,團隊萌生了發展智能硬體的想法,并根據市場調研,決定生産家用空氣淨化器。春節後,團隊經人介紹,與位于天府智能制造産業園區的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試平台(天府智能科技産業孵化器)對接了産品研發需求,從産品構思到完成樣品機制造用了20天,之後用2周完成從功能調試到小批量試産,4月份完成中等批量生産,産品上線電商平台。三塔提供了産品的概念驗證、線路闆設計、樣品打磨、中小批量生産等服務,其硬體開發設計成本,比我們自己找外包服務,降低20%以上。”

“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試平台(天府智能科技産業孵化器)是我們與天府智能制造産業園區共同打造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自2022年6月營運以來,已經為近90家科技型企業和團隊提供了創意驗證、産品設計、試産量産、供應鍊搭建等‘一站式’服務。”成都三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倩介紹,園區為孵化器提供1棟7層高的建築作為辦公場所,其中1層為中小試平台、“蓉漂”茶館等共享空間,2至7層為辦公區,符合條件的創業團隊可享受免租金“拎包入駐”。

對于如何維持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試平台(天府智能科技産業孵化器)的穩定營運,鄧倩表示,新津區政府為平台營運提供了一定補貼支援,但三塔科技更注重通過建構孵化體系和提供平台專業服務擷取收益,進而保證自身的持續營運發展。

“産品上市後,三塔協助我們完成了勞工招聘和産品組裝教育訓練,確定産品品質穩定。這些都是平台免費提供的幫助,也是其他商業孵化器難以做到的。”李化說。

“三塔是我們引進的科技服務平台。”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産業園管委會科技創新發展部副部長宋俊龍介紹,天府智能制造産業園支援企業組建産業研究院、産業發展聯盟,建設數字工廠、無人工廠中的房間,做大做強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叢集。

青藍接力

構築民營經濟發展新搖籃

4月19日下午剛從上海乘飛機抵達成都,成都友一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何翔便立即着手安排後幾天的行程。“近幾年公司在維護好老客戶的基礎上,逐漸拓展了新管道,客戶遍及全國多地,需要定期面對面回訪。”

何翔是一名“95後”,2017年從學校畢業後,進入由他父親建立的友一公司,從生産一線的基層崗位做起,并于2021年開始逐漸接手公司。“從我參加工作以來,包裝材料行業經曆了綠色轉型、疫情等階段。2021年以來,我們沒有‘貪大求全’,而選擇走細、走專,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億元。”何翔說,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父輩打下的穩固基礎,以及新老團隊交接過程中的互相了解與配合。此外,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也給他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帶來很大幫助。

新津區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夏坤介紹,由新津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商會)指導成立的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是新津區實施“青藍接力”工程的一項内容,是四川省縣級層面首家以優秀年輕企業家為主導的商會。

“從2019年9月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成立至今,我一直擔任商會副會長一職。”何翔說,家族企業以往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父輩言傳身教,并未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和長遠規劃。但在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組織的交流活動上,本地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們對企業的傳承進行了系統性總結和分享,受益頗多。

“剛入會時,我還是公司基層員工,并不是管理者,但在活動中聆聽的經驗,讓我後來推行公司改革時采用的方式更‘接地氣’。商會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也讓我在為社群進行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何翔說。

“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不同于行業商會,會員涵蓋軌道交通、智能家電、食品飲料、機械制造、建材包裝等多個産業。2019年商會成立之初,會員的平均年齡在三十五六歲,日常交流特别活躍。”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黨支部書記、執行會長,四川衆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霞介紹,商會借助津新區搭建的“津商·茶叙”等氛圍輕松的交流平台加強會員溝通,還自籌經費打造了面積500平方米的活動陣地,邀請廣東、山西、重慶等地的商會來新津走訪,助推本地企業“走出去”。

“新津的商協會從探索起步,全面推進、規範引導,持續壯大。”新津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從業人員陳厚蓉介紹,自從20世紀80年代個體、私營企業進入飼料加工、交通運輸、餐飲食品、建築建材等領域,新津個體私營經濟協會等一大批商會應運而生。2014年,新津制定《關于鼓勵和支援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縣總商會,健全工商聯(商會)對行業商會(協會)的指導、管理機制。今年新津區新推出的民營經濟政策3.0版創新提出對新津商(協)會引薦項目投産上規給予獎勵支援。

“對于中小民營企業來說,能幫助企業看清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高端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李霞說,商會能夠請來不同領域的頂尖專家為會員集體授課,這是幫助本地民營企業掌握前沿資訊的有效途徑,現場交流中迸發的“思想火花”,往往能轉化為助推企業發展的動力。

夏坤表示,上世紀,新津孕育出希望集團等一批知名民營企業,進入新時代,新津将通過實施“青藍接力”工程,助力年輕一代、創新一代、創業一代的企業家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質,持續擦亮新津“中國民營經濟搖籃”品牌。

股份改革

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1996年以生産公路工程部件起家,助力大陸橋梁工程構件取得技術突破;2001年實作2億元市場規模;2005年成為首批獲得原鐵道部鐵路橋梁支座技術轉讓和CRCC(中鐵檢驗認證中心)認證的供應商;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新津本土第一家在國内證券所上市的企業;2011年,與中車長客簽約共建軌道交通基地——成都長客新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為新津彙聚了車輛系統、機電系統、新型材料等領域的供應鍊上下遊配套企業,建構了較為完善的産業體系;2018年,四川省屬國企——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新築股份的控股股東;2021年控股并購四川晟天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布局光伏新能源産業,形成了交通功能構件、軌道交通、清潔能源三大産業布局……

成都市新築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史,折射出新津民營經濟的成長軌迹。

從緊随國家交通領域規劃布局,把業務範圍從路橋向鐵路、軌道交通、清潔能源等領域延伸,到利用資本市場、國資央企的資源優勢,承接國内外重點路橋工程,新築股份的成長壯大,是新津區不斷推進民營企業改革、建圈成鍊,推動産業叢集發展的縮影。

新津區委書記熊豔表示,新津區将始終秉持親商、重商的理念,以更大誠意、更好服務、更優環境,為各類企業成長壯大提供更加肥沃的“創業土壤”,聚力擦亮“中國民營經濟搖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