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津牌”種子走出實驗室,在京津冀結出“豐收果”

作者:網信寶坻
“津牌”種子走出實驗室,在京津冀結出“豐收果”

從業人員正在播種。

  在距離天津300多公裡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中關鎮,占地23萬多平方米的津承綠色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試驗示範基地不久前完成驗收。為測試農作物是否适應當地環境,這裡試種了200多個蔬菜、水果、雜糧、中藥材等農作物品種,其中約一半的種子來自天津。

  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由“三年打基礎”轉向“五年見成效”的關鍵一年。為全面推進春耕春播生産開好頭、起好步,天津加強科研機構“育種”、加快種子企業“育苗”。目前,我市有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優質農産品開發示範中心等多家種業科研機構;科潤、德瑞特、天隆、耕耘、惠爾稼等10多家種業企業以及59家持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制繁種公司,去年,在全國制繁種4215萬公斤(不含薯類),主營品種超500個。一粒粒“津牌”種子走出實驗室,在京津冀的田間地頭結出沉甸甸的“豐收果”。

  産量足

  四成銷往河北省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田間地頭,農機隆隆作響,一派熱鬧景象。天津金世神農種業有限公司在甯河區有近700萬平方米的良繁基地和6萬多平方米的育秧基地。“3公斤原種能繁育出600多公斤大田用種。去年,這裡制繁了200多萬公斤的優質水稻種子,其中四成銷往河北省。”該公司總經理胥林華向記者介紹道。

  裝秧盤、鋪底土、撒種、覆表土……在該基地的育秧區域,一個個空盤在“流水線”上經曆一系列環節後,幾秒鐘就變成水稻秧盤,整齊地鋪設到秧棚中。“今年主要種的‘津育粳22’,環境适應性強,是個高産、穩産的品種。以前的種子每斤稻谷能出6兩多米,這個品種每斤稻谷能出7兩多。”胥林華說,他們今年繁育了30萬盤“津育粳22”秧盤,能用于1萬多畝地種植。

  胥林華提到的“津育粳22”,是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景餘及其團隊培育的水稻品種,2018年通過京津冀一體化品種審定,2019年開始在三地推廣種植。該品種産量穩定、抗病性強,是目前京津唐地區的主栽水稻品種。天津現有水稻種植面積超100萬畝,“津育粳22”占30%多。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石家莊市、保定市、秦皇島市等地區該品種的種植總面積超50萬畝。

  忙着水稻育苗的還有位于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的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進該公司的國家粳稻中心育繁種基地,從業人員将一個個育秧盤擺上傳送帶,不時地補充種子和水稻基質到進料口,接下來的工作便交由聯合水稻播種機。“這些種子已經提前完成浸種、包衣,把它們撒在盛有2厘米厚基質土的秧盤裡,再覆上薄薄的基質土和薄膜遮光保溫,保持一定的水分供給,大概1周後,水稻秧苗就能破土而出了。”公司科研部從業人員餘子嘉告訴記者,近一個月,基地30多座大棚擺滿了育秧盤,其中,軟米“小站香1号”和紫糯米“津特6”都是适合京津冀地區種植的特色優質品種。

  春耕春播,種子先行。天津水稻種子品種豐富,數量充足。“津育粳22”“津原89”“津原U99”“金稻919”“津育粳25”“津育粳29”等均是我市研發的水稻品種。去年,我市水稻繁種量達572.5萬公斤,其中銷往河北省117萬公斤,推廣面積約33.4萬畝。

  技術硬

  攜手攻關“卡脖子”

  一直以來,我市蔬菜種業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華北型黃瓜品種占全國栽培面積約七成;花椰菜品種輻射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種子年出口量達1萬公斤;芹菜的推廣面積占全國芹菜種植總面積的30%多……

  然而,多年以前,不少蔬菜種源經曆着“卡脖子”難題。天津積極開展種源技術攻關,破解種質資源“卡脖子”難題,而解困的密碼就藏在育種實驗室裡。

  走進天津市蔬菜遺傳育種企業重點實驗室,國家大宗蔬菜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孫德嶺正在對一個花椰菜樣品提取DNA(脫氧核糖核酸),進行分子檢測。“過去,大陸90%的花椰菜種子依賴進口,每公斤種子要3000多元。現在,市場上超90%的花椰菜用的都是大陸自己的種子。”孫德嶺是花椰菜研究專家,2019年,他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花椰菜全基因組測序,建立了花椰菜小孢子培養技術體系,使其育種周期從傳統的8年至10年縮短到4年至5年。他和團隊相繼育成“津雪”“津品”等20多個品種,推廣到全國20餘個省市,實作花椰菜雜交品種國産化。

  試驗、比對、檢測……孫德嶺除了一頭紮進實驗室,也常出現在田間地頭。他平均每年試驗3000多個花椰菜雜交組合,每個雜交組合至少種20株。據介紹,目前,天津花椰菜種子供應量占全國約20%。去年,天津銷往河北省318.81公斤花椰菜種子,推廣面積約3.4萬畝;銷往北京230公斤,推廣面積約2.5萬畝。

  不隻是花椰菜,黃瓜、大白菜、芹菜等10餘種果蔬也是我市種業的主要研究對象。作為我市去年制繁種量占比最大的品類,黃瓜繁種量達14.7萬公斤,其中銷往河北省6033公斤,推廣面積約5.4萬畝;銷往北京市150公斤,推廣面積約700畝。

  據了解,我市部分企業已在黃瓜等菜品上開始應用分子育種,德瑞特、科潤等公司積極建立種業大資料,拓展種質資源中優異等位基因挖掘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複雜性狀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種選育的效率,從源頭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

  盡管目前大陸國産花椰菜品種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但同屬于十字花科蔬菜的青花菜還無法擺脫進口依賴。針對青花菜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等“卡脖子”難題,我市種業跑出了創新“加速度”。不久前,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小麗攜手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科研人員,開發了以父系單倍體誘導系介導細胞質替換,“一步法”創制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新方法。該生物育種途徑可縮短育種年限4年至5年,大大提高了青花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育種效率,為傳統育種向高效生物育種穩步快速轉變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平台強

  協同發展新格局

  創新的種子播撒在京津冀大地,離不開基地的“孵化”。近年來,我市研發的不少農作物品種種在了京冀農業園區,與此同時,一大批京冀兩地研發的種子也在我市各大園區和基地拔節成長。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武清城區西部的天津市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3萬平方米的中試工廠中的房間、2600畝的試驗田……每年,這裡試驗2萬多個雜交組合,研制出100餘個新品種、新技術。

  “創新基地現主要開展植物育種、農産品深加工技術、現代農業生産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等試驗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推廣活動。”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後勤保障與基地管理處副處長張遠芳告訴記者,這裡是天津農業的基因資源庫,儲存有30餘萬份種質資源。

  園區是産業更新的“孵化器”,聯盟則是推動三地種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強化科技協同創新,圍繞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加強區域内企業合作,攜手梳理了一批關鍵性科技創新任務,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與合作交流處副處長程文娟舉例稱:“去年,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攜手科研院所及企業在石家莊趙縣基地示範種植高品質番茄、南瓜、黃瓜、甘藍等40餘個品種,示範封閉式無機基質槽培1000平方米,水培葉菜1000平方米。”據她介紹,截至目前,創新聯盟已征集儲備1700餘個京津果蔬新品種和多項國内領先種植技術,建構了“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協同創新機制,推動京津優質蔬菜新品種和科研新成果在河北省落地轉化。

  “京津冀三地種業協同主要展現在優化引種備案協作機制上,為進一步加快新審定品種在京津冀同一适應生态區推廣效率,三地農業農村部門優化主要農作物引種備案流程,推動審定品種抗病性鑒定結果互認,在審品種進入生産試驗後可在異地開展引種試驗,有效縮短引種備案申請機關的試驗周期。”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市将通過搭建平台、創新機制、破解瓶頸,增強種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引進熟化和推廣應用。與此同時,積極引進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和有育種經驗的人才,協調科研院所、種業企業、生産機關等各方之間的協同合作,持續推動技術創新,開展協同攻關,全力打造區域種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