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作者:連線Insight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文/盧倩瑩

編輯/陳鋒

4月24日,人工智能公司出門問問(2438.HK)在 港交所 主機闆挂牌上市,成為港股“AIGC第一股”。

不過挂牌首日,出門問問“出師不利”,2.98港元的開盤價較發行價3.8港元跌了21.6%。截至24日港股收盤,出門問問股價收報3.68港元,跌幅為3.16%,市值為54.89億港元。

出門問問成立于2012年,由李志飛創辦。李志飛有着深厚的技術背景,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曾是Google總部的科學家、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創辦出門問問之前,他已經創業十年,主導開發過語音助手、智能硬體等産品。

創業之初,出門問問切入語音搜尋賽道。随後幾年,它開始涉足智能裝置硬體領域,推出多款耳機、手表和智能車載裝置等産品。

直到2020年AI風頭再起,出門問問再次轉換方向,切入到生成式AI領域,後來陸續推出自研大模型和AIGC應用。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不過,上市首日即破發背後,如今頂着“AIGC第一股”光環的出門問問,同樣背負着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AIGC賽道擁擠,創業者與金錢大量湧入,出門問問盡管率先上市,但它此前在資本市場的存在感并不強,接下來也要面臨到更加殘酷的市場競争中。

IT桔子資料顯示,去年AIGC領域投資事件共有201件,投資金額超1654億元。而出門問問似乎遭到投資機構的冷落,上市前最新一筆D-2輪融資發生在2019年,融資規模約為1億美元。

另一方面,經過去年的“百模大戰”,現在市面上的大模型和AIGC相關應用眼花缭亂,各家企業進入商業化落地的比拼階段,而率先上市的出門問問,其在商業化上面臨的考驗将更加迫切。

目前,出門問問的AIGC産品已率先實作商業化,在市場上占有一定優勢。2022年,公司AIGC解決方案收入在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9.0%。然而,目前中國的AIGC市場相對分散,據灼識咨詢報告,領先的五大市場參與者在收入方面僅約占13.8%。這也就意味着競争才開始不久,市場格局還在變動中。

總結來看,對出門問問而言,上市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如何在殘酷的市場競争中做好技術研發、産品疊代、商業化落地等等,都是需要直面的問題。

1、出門問問,必須搏一搏上市

2020年以前,出門問問還稱不上是一家AI公司。 從2012年成立至2020年,出門問問處于頻繁切換賽道的階段。

2013年,出門問問推出了第一款産品語音助手“小問”,2014年後,其開始布局智能裝置領域,持續推出了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系列産品。

再到2016年,出門問問開始嘗試進軍汽車智能化場景,推出智能車載産品和系統。次年,公司獲得來自大衆汽車集團的1.8億美元融資,還與大衆共同成立合資企業Mobvoi JV。

此後,出門問問開啟了擴張模式,在2018年提出AI新零售戰略,開設了20家線下智能體驗店。不過這輪擴張并不順利,據《創業邦》報道,2019年公司規模大幅收縮,停掉多條産品線,線下門店也悉數關閉。

直到2020年,出門問問将重心轉向了AIGC。那年初的年會上,李志飛第一次和團隊提到了“生成式AI是未來”。

接下來恰逢AI賽道迎來熱潮,出門問問加速了其AI布局,推出了兩款AIGC産品,并釋出通用大模型“UCLAI”,随後更新為“序列猴子”多模态大模型。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圖源招股書

目前,出門問問的業務版圖分為三塊:智能裝置及配件、AI企業解決方案,以及AIGC解決方案,後兩者又統一劃歸為AI軟體解決方案。根據招股書,最近三年中,這三大業務闆塊的收入占比發生了顯著變動。

2021年,智能裝置業務占據了公司收入的絕大部分,高達85%。然而,在2022年,AI企業解決方案的收入占比突然增長至52.6%,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四倍。在2023年,這一比例依然保持在44.5%的高位。

某種程度上,這意味着,出門問問正加速完成賽道切換,變成一家AI公司。

不過随之而來的,是出門問問面臨的資金壓力更大了。

首先,2023年以來,從“百模大戰”到應用層生态的“百花齊放”,AIGC産業在加速進化,這對應的是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大模型、越來越多的AIGC相關應用。

據投中網報道,目前國内釋出的大模型數量超過了300個,同時已經有超過40款AI大模型産品獲得了備案審批。這些産品涵蓋了多個企業和應用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電商、數字人、問答社群等。

目前來看,出門問問的市場存在感并不強。與其相比,被稱為“新AI四小龍”的智譜、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顯然聲量更高,也更受資本青睐。

在招股書中,出門問問也提到,公司在AI行業面臨着激烈競争,特别是某些領先的技術公司,已表示有意通過價格競争來赢得AIGC市場佔有率。

其次,AIGC賽道目前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對賽道内的每一個玩家而言,都需要走過從技術到産品落地、再到商業化的市場驗證路徑,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

在這一層面來看,出門問問也壓力巨大。

這次港股IPO之前,出門問問的上一輪融資還是在2019年,在那之前,其完成了七輪融資,總額達到2.55億美元,估值達到7.75億美元。

做個對比,“新AI四小龍”之一的月之暗面,自2023年3月成立至今,短短一年時間裡,已經完成了合計13億美元的融資。

是以,在資本層面并不是寵兒的出門問問,确實必須要搏一搏上市,因為它需要募資去做研發和搶市場。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在這場技術軍備競賽中,出門問問的研發投入也在逐年攀升。

根據招股書,從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發開支從0.92億元上漲至1.55億,去年的投入已經達到了總收入的30.5%。高額研發費用的另一邊,卻是相對緊張的資金鍊,近三年,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在同期内波動于1.32億元至1.44億元之間。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對出門問問而言,這次的上市尤為關鍵,能為它補充“彈藥”,以更好應對市場競争。

本次上市,出門問問募資淨額為2.67億港元,其中,約44.3%将用來持續提高模組化技術,以進行模型訓練,以及通過引進優秀的技術和人才,對底層基礎模型進行垂直優化。

2、“AIGC第一股”,是光環更是壓力

“AIGC第一股”的名頭固然是光環,但對當下的出門問問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壓力。

出門問問至今還未實作盈利,2021年至2023年,其營收分别為人民币3.98億元、5.00億元、5.07億元,歸屬于公司權益股東的年内全面虧損總額分别為2.05億元、9.86億元、8.67億元,三年虧損總額超過20億元。

從商業模式來看,出門問問目前的閱聽人群體主要分為内容創作者和中小型企業兩大類。

其中,内容創作者又被稱為PC端使用者(professional consumer),差別于更廣泛的C端使用者,前者更為專業且願意為創作付費。針對此類群體,公司提供AIGC産品付費訂閱服務,例如語音生成、視訊生成等功能,具體對應的是短視訊、有聲閱讀、新聞播報等應用場景。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圖源出門問問官方微信公衆号

面向B端,出門問問則主要提供AI語音互動解決方案、智能客服解決方案和虛拟播報數字人解決方案三種服務。

對于這兩條商業化路徑,出門問問副總裁李維曾對媒體表示,出門問問作為中小型公司,在資料和使用者規模上無法跟大廠比拼,這樣的選擇是有意避免與巨頭正面交鋒。

“如果産品對使用者來說不是必需品,就會難以轉化為付費使用者,是以出門問問瞄準的是内容創作者,他們賺錢了才願意把錢的一部分用來購買平台服務。”在提到公司的AIGC産品為何沒有完全向終端消費者免費開放時,李維如此說道。

目前,從營收結構來看,“AI軟體解決方案”過去三年裡貢獻的收入占比在逐年上升,2021-2023年,貢獻比例分别為15.0%、60.6%、67.7%。與此對應的是,智能裝置及其他硬體貢獻的收入占比在持續縮小。

拆分來看,面向C端使用者,出門問問提供的AIGC解決方案營收過去三年裡分别為680萬元、3990萬元、1.18億元,占公司營收占比分别為1.7%、8.0%、23.2%。

目前,公司的累計付費使用者約為80萬名。

面向B端企業客戶,出門問問提供的AI企業解決方案,過去三年裡分别貢獻了5270萬元、2.63億元、2.26億元,占公司營收占比分别為13.3%、52.6%、44.5%。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門問問目前在AIGC方向累計的企業客戶并不多,僅有100多家。

在這背後,出門問問還面臨着一道風險,即過于依賴大客戶。

過去三年裡,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占比分别為37.0%、62.8%、49.9%。其中大衆汽車連續兩年為出門問問貢獻了最多營收,分别貢獻了總收入的42.6%及27.4%。

而比起尚不穩定的營收結構、過于依賴大客戶的潛在風險,出門問問面臨的更嚴峻的一道考驗在于,其技術實力目前并不具備領先優勢。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3月18日,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宣布支援200萬上下文輸入。消息一經公布,kimi很快便火爆出圈,一度因為伺服器擁堵導緻當機而沖上熱搜。

kimi破圈後,大廠也抓緊加速跟進。不久後,阿裡旗下的通義千問就宣布開放最高1000萬字的長文本處理能力,文心一言發出預告稱長文本處理功能即将更新至200萬-500萬字。360也表示360智腦正在進行500萬字長文本處理功能的内測。

而在這一輪長文本PK中,出門問問并未參與其中。一方面,由于公司的通用大模型綜合能力難與大廠和頭部企業匹敵。另一方面,公司的核心技術是AI語音,在長上下文視窗技術方面并不突出。

放眼看來,在整個AIGC的競速賽裡,出門問問的存在感并不強。

3、上市隻是起點,出門問問還要加速補課

盡管已經率先上市,出門問問要補的課還不少。

在大模型的布局上,出門問問已經落後一截。去年4月,出門問問宣布開啟自研大型語言模型“序列猴子”以及系列産品服務内測。

而直到同年11月,出門問問才将序列猴子向公衆開放。據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截止到2023年10月,國内公開的大模型數量已經達到了238個,行業整體呈井噴态勢。

至于模型水準的綜合能力,在去年的釋出會上,李志飛給自家模型打出了50分。據媒體報道,李志飛坦言“如果說GPT-4是100分,我們的模型隻有50分,雖然還有差距,但看到了上哈佛的希望。”

“AIGC第一股”,給出門問問帶來的是光環還是壓力?

出門問問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子”,圖源出門問問官網

具體模型參數量方面,據《晚點LatePost》報道,出門問問所研發的AI大模型最終停留在 60 億參數量,而如今從業者普遍認為400 億-500億參數量級是模型能力“湧現”的門檻。相比之下,文心一言在2021年的3.0版本已是百億級别參數,而月之暗面的大模型參數更是已經到達千億級别。

由此可見,出門問問的AI大模型的技術方面與同行相比,仍難望其項背。它必須盡快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才能配得上“AIGC第一股”的光環。

除了産品競争力不足外,在商業化層面,出門問問還面臨着應用場景不夠廣闊、閱聽人群體狹窄等難題。

目前,公司面向創作者的産品矩陣中包含四款産品,分别為AI寫作平台“奇妙文”、AI繪畫平台“言之畫”、AI配音平台“魔音工坊”、數字人視訊與直播平台“奇妙元”。

其中,公司商業化最成功的應用是“魔音工坊”,目前擁有超過800萬使用者,約60萬付費使用者,該規模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對比來看,無論是應用功能類别還是産品數量上,與同行企業相比,出門問問還存在着較大差距。

比如去年,科大訊飛推出AIGC内容創作平台,包括訊飛智作和訊飛音樂的詞曲家平台等産品。訊飛智作平台提供AI配音、虛拟人音視訊播報、聲音定制、形象定制等服務,而詞曲家平台則面向詞曲作者和采買方,提供輔助作詞、輔助作曲和歌曲試音、品質分析等AI輔助工具。

在B端方面,公司的所提供的大部分解決方案仍然主要基于語音識别互動技術,例如定制化音庫、嵌入式語音互動、智能化可穿戴裝置和語音對話機器人等。

官網顯示,其解決方案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智能終端、智能客服、會議轉寫系統等方面,這導緻所覆寫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受限,主要還是集中在AIoT和汽車等行業。

總體而言,出門問問目前所提供服務有限,應用場景還不夠多元化,難以切入其他落地場景和行業,進而導緻難以觸達到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但出門問問還有時間和機會,國内AIGC市場仍在飛速增長。根據灼識咨詢報告,到2027年,中國AIGC市場的潛在市場總量預計将超過約1000億元。

在強敵環伺的戰場上,出門問問需要抓緊時間搶占更多份額。

(本文頭圖來源于出門問問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