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媒·見證丨鄰裡沖突可大可小,怎樣化解在家門口?社群來了“明白人”

作者:舜網

視訊加載中...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拍攝地點:槐蔭區臘山街道國際花都第二社群

▶▶拍攝内容:沖突調解機制助力社群治理精細化

“聽您這麼一說,我心裡的疙瘩就解開了,其實鄰裡之間沒有過不去的事兒!”

4月24日上午,槐蔭區臘山街道國際花都第二社群的沖突調解室裡,原本因噪音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樓上樓下兩位鄰居,經過社群“兩委”成員和律師的開導,終于握手言和。這間小小的沖突調解室,也是街道給社群挂牌的“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不管是居民面對的社群治理共性問題,還是鄰裡、婆媳、夫妻間的大事小情,都在這裡被化解。

社群裡來了“明白人”,給基層治理帶來了哪些成效?

融媒·見證丨鄰裡沖突可大可小,怎樣化解在家門口?社群來了“明白人”

社群、律所齊出面 沖突雙方“下台階”

“就因為我放了這麼點東西,她就破口大罵,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我不能吃這虧,東西我必須放這兒!”

“就算隻是一個鞋櫃,你也占用公共空間了,還影響消防安全,我罵你怎麼了?”

國際花都第二社群居民邱女士和崔女士在調解室裡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原來,這兩位是居住在同一層、同一側的鄰居,崔女士在家門口放置了一個鞋櫃,距離邱女士家非常近,讓邱女士感到很不舒服。社群網格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這一問題時,原本和和氣氣的兩人早已互不理睬,甚至把沖突更新到了罵戰。盡管發現這件事後,物業多次制止崔女士亂擺雜物的行為,但她忍不下被辱罵的這口氣,是以遲遲沒有整改。

“鄰裡沖突說大不大,但是影響着兩個家庭的幸福感,也不利于社群的和諧。”國際花都第二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徐雯說,為了不讓沖突更新,把兩人請到調解室,請社群調解員、特邀法律顧問和物業主管一同為兩人解開心結。

“第一火氣不要大,第二咱們要講法,第三要講德。”社群調解員王琦耐心勸崔女士,“你的需求是合理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但行為卻是違法的,要糾正。鄰居罵人是不對,咱們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最終,邱女士和崔女士握手言和,崔女士同意馬上将鞋櫃搬走。“其實沖突不大,鬧到最後就是面子問題。社群和律所出面,給我們找了一個台階下。”調解結束後,崔女士真誠道謝。

類似的沖突,社群調解了許多。“有一對上下樓鄰居,樓上賣早餐維持生計,半夜兩點就開始忙,樓下不堪其擾,雙方鬧僵了。”社群物業經理王先生說,通過調解不僅打破了雙方的隔閡,還幫助樓上住戶找到了面積、價格都合适的商鋪,徹底解決了問題。

融媒·見證丨鄰裡沖突可大可小,怎樣化解在家門口?社群來了“明白人”

工作室機制再更新

三本台賬理清“鄰裡債”

像這樣的鄰裡沖突,可以說在哪個社群也不算新鮮事。尤其是對國際花都第一社群、第二社群這樣的大型社群來說,沖突若不化解在家門口,就有可能擴大化。

“我們社群遺留問題比較多,這些年陸續解決了供水、供電、供暖等共性問題後,我們又把精力放在了化解沖突糾紛上。”仍在一線為群衆服務的原國際花都社群黨支部書記張新遠告訴記者,2016年社群成立之初還未劃分成兩個社群,那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回報來的工單每年多達1800餘件,為了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社群先是開通了“社群民聲專線”全天候接聽回複居民訴求,後又成立了“新願書記工作室”受理各類訴求和糾紛,成效顯著。

如今,第二社群成立的沖突調解室在原有機制的基礎上再更新。“今年4月,街道給調解室挂牌‘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我們的隊伍更壯大了!”徐雯告訴記者,這個“一站式”沖突糾紛多元調解工作室,成員由部分社群“兩委”成員、物業管家、熱心黨員、專業律師、志願者代表等組成,從人情、法理多個角度為居民服務。

徐雯向記者展示了三本台賬,它們直覺展現了“明白人”來到社群後的工作成果。“綠色台賬為一次性、易解決問題,指定責任人限時處理;黃色台賬為問題複雜、利益多元、需要共同協商形成統一意見的問題,召開‘花都議事會’形成辦理方案;紅色台賬為解決難度大或短時間内無法辦結、需多方力量共同推進的問題,工作室牽頭協調,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吹哨報到’等方式商議問題解決措施,制定問題處理方案,并定期跟進落實。”徐雯介紹。

婆媳鬧沖突大打出手、前妻來社群探望孩子被前夫拒絕、樓上制造噪音被樓下鄰居敲牆反擊……随着台賬裡的一條條記錄被銷号,社群氛圍也從冰冷逐漸走向溫暖。

融媒·見證丨鄰裡沖突可大可小,怎樣化解在家門口?社群來了“明白人”

“明白人”隊伍在擴大

打造為民解憂“終點站”

沖突少了,人情自然暖了。

采訪時,一位居民恰好送來了錦旗,感謝社群解決了家門口消防通道被電動車堵塞的問題。這位經營圖文店的居民還主動免費制作了路牌,放置在公共區域,為社群和諧氛圍增色,“工作室确實讓我們的幸福感提升了,現在大家對社群、物業都很認可!”

“法律明白人”工作室裡,最“明白”的當數社群特邀法律顧問。

“我們的律師每周都在這裡輪班,既參與到鄰裡沖突的調解中,又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希望給社群居民做點兒實事。”山東唐景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孫佳告訴記者,律師們參與了多次社群的“公益市集”,還聯合齊魯公證處為社群老人提供免費的上門公證服務,被很多居民點贊。

徐雯說,在此基礎上,社群緻力于服務水準“加碼”,在社群“兩委”、網格員參與的基礎上,不斷從小區内挖掘具有專業水準、經驗豐富的黨員、群衆加入調解隊伍,并廣泛吸納執業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參與調解工作,為調解團隊提供專業指導和支援。

把沖突化解在源頭、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準,是臘山街道一直以來的工作思路。據了解,臘山街道堅持和發展“沖突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進實施“1532”沖突糾紛閉環處置體系,建構起精細、多元、主動的“一站式”沖突糾紛調處機制,着力打造為民解憂“終點站”。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的“準、聯、督”化解物業沖突糾紛工作法也被評為山東省“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如今,社群裡的“法律明白人”隊伍不斷擴大,更多鄰裡隔閡被化解在了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