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略談學好國文

作者:閱讀時代雜志
略談學好國文

有人認為隻要學好數理化就可以了,國文學得好不好沒關系。這個看法不對。數理化當然重要,但國文卻是學好各門學科的最基本的工具。國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寫作水準,就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有助于知識的增廣和思想的開展。反之,如果國文學得不好,數理化等其他學科也就學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的。就是其他學科學得很好,你要寫實驗報告,寫科研論文,沒有一定的國文表達能力也不行。一些文章能夠長期傳下來,不僅因為它的内容有用,而且它的文字也是比較好的。再說,學習國文與學習外語的關系也很密切。有的同志科學上很有成就,但是要他把自己的論文譯成英文,或者把英文譯成中文,就翻譯不好。中國的語言是很微妙的,稍不注意,就會詞不達意。翻譯要做到嚴複所提倡的“信、達、雅”很不容易。是以,要學好外語,一定還要學好中文。

略談學好國文

蘇步青/圖檔源自網絡

我出生在窮鄉僻壤,浙江平陽的山區。家前屋後都是山。我父親是種田的,很窮,沒念過書。但他常在富裕人家門口聽人讀書,識了一些字,還能記賬。父親很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他對我們教育很嚴。每天晚上,父親從田裡勞動回來,吃過飯,就要查我們的功課。有一次,哥哥念不出,被父親狠狠打了一頓,我見了很是害怕。我9歲那年,有一次,一個“足”字我不會解釋。母親生怕父親回來打我,就站在村口找人問字,可是站到天黑,問了許多人,還是沒人能解釋這個字。幸而這天晚上我沒挨打,也沒挨罵。我們村裡沒有學校,十來個孩子請了個沒考上秀才的先生教書。他教我們讀《論語》,讀《左傳》。

12歲那年,父親送我到一百多裡外平陽縣城裡的高等國小念書。我初到城裡,對許多東西都很好奇,學習不用功,貪玩。到了學期結束,我考了個倒數第一名——我們那裡叫“背榜”。記得那年,我曾作了首好詩,可老師不相信,說我是抄來的。後來老師查實了,知道确是我作的,就對我說:“我冤枉你了。你很聰明,但不用功。你要知道你讀書可不容易,你父親是從一百多裡路外挑了米将你送到這裡來讀書的……”這話對我刺激很深,從此我就發奮學習了。到了二年級,我從“背榜”跳到第一名。這以後,我不但學習勤勉,而且養成了良好習慣,不論在少年時代還是在日本留學期間,我總是每晚11時睡覺,早上5時起床,嚴寒季節亦如此。

1915年,我進了當時溫州唯一的一所中學。那時,我立志要學文學、曆史。一年級時,我用《左傳》筆法寫了一篇作文。老師把它列為全班第一,但又不完全相信是我寫的。他問我:“這是你自己寫的嗎?”我說:“是的。我會背《左傳》。”老師挑了一篇讓我背,我很快背出來了。老師不得不歎服,并說:“你這篇文章也完全是《左傳》筆法!”《史記》中不少文章我也會背,《項羽本紀》那樣的長文,我也背得爛熟。我還喜歡讀《昭明文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丘遲《與陳伯之書》)我欣賞極了。還有《資治通鑒》,共有200多卷,我打算在中學四年裡全部讀完。第一年末,我已念完20來卷。

這時,學校來了一位因病休學從日本回來的楊老師。他對我說:“學這些古老的東西沒啥用,還是學數學好。”他将從日本帶回來的數學教材翻譯出來,讓我學。第二年,學校又來了一位日本東京高中畢業的教師,他教我們幾何,我很感興趣,在全班學得最好。從此,我就放棄了學文學和曆史的志願而緻力于攻讀數學。但我還是喜歡寫文章。四年級的時候,校長A錢,學生鬧風潮,我還帶頭寫了反對校長的文章。

我後來成了數學專家,但仍然愛好國文。我經常吟誦唐宋詩詞,也喜歡毛主席的詩詞,特别是《到韶山》這一首。“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毛主席把“為有”二字用活了。現在,每晚睡覺前,我總要花二三十分鐘時間念念詩詞。真是樂在其中也。一個人一天到晚捧着數學書或其他專業書,腦子太緊張了,思想要僵化的。适當的調節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專業。我寫的詩也不少,但不是為了發表,大多是自娛之作。有時也寫政治性的詩,這也是一種戰鬥嘛。我有篇《夜讀〈聊齋〉偶成》:“幼愛聊齋聽說書,長經世故漸生疏。老來嘗盡風霜味,始信人間有鬼狐。”(見1978年11月3日《解放日報》)這是批判“四人幫”的。有個青年同志寫信來批評我,說科學家怎麼也相信有鬼狐?他不知道這是詩呀!

我從小打好了國文基礎,這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友善。我還覺得學好國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于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

略談學好國文

圖檔源自網絡

現在的學生國文基礎不夠紮實,古文學得太少。當然不一定都要讀《論語》,但即使是《論語》,其中也有不少可學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是很好嗎?“每事問”,不要不懂裝懂,這也對。《古文觀止》220篇不一定要全部讀,《前赤壁賦》《前出師表》等幾篇一定要讀。有些文章雖然是宣揚忠君愛國思想的,但辭章很好,可以學學它的文筆。此外,《唐詩三百首》《宋詞選》中都有很多好作品,值得讀。

讀書,第一遍可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漸加深體會。我小時候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都是這樣。《聊齋》我最喜歡,不知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我就先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漸加深了了解。讀數學書也是這樣,要把一部書一下子全部讀懂不容易。我一般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末一遍,題目也全部做完。讀書不必太多,要讀得精。要讀到你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一本書也不是一定要完全讀通、讀熟;即使全部讀通了,讀熟了,以後不用也會忘記的。但這樣做可以訓練讀書的方法,精讀的方法,學習、掌握一本本書的思想方法和藝術性。

來源:《二十世紀後期中國國文教育論集》)、《閱讀時代》2024年第04期

作者:蘇步青

編輯:潘茜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