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有誰種過玉米嗎?你們知道玉米一般是什麼季節播種嗎?”
實踐課現場
“是的,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播種時節。”
“這一節勞動實踐課,我們一起學習種玉米,讓大家體驗春耕的樂趣和勞動的辛苦。”
……
春暖花開,春風拂面。日前,河口縣第二中學的勞動教育基地裡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來自該校八年級的200餘名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種植玉米,感受春耕的樂趣。
實踐課現場
除草、播種、澆水、施肥……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粒粒皆辛苦”的意識深植于河口縣第二中學師生的心中。
“我很享受這個過程,這和在教室裡上課完全是不一樣的體驗。我們不僅了解了許多耕作的知識,還深刻地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付出才有收獲,我相信,我們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最終會化成果實,迎來豐收。”八年級226班學生刀婷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河口縣全力建構“五育并舉”教育體系,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為“雙減”注入新動能。那些原本隻能在田間地頭看見的勞作景象,現正在各個校園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不斷上演。
實踐課現場
“這裡以後就是我們學校的‘小菜園’了,同學們要認真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用心呵護它們成長,争取早日吃上自己的勞動果實。”位于河口城區的北山國小教學用地有限,為了開展好勞動實踐課,老師們煞費苦心。“沒有土地,我們就自己‘造’,沒土就去拉。”北山國小校長韋玉珍說幹就幹,購置一批室外蔬菜種植箱後,他帶領老師們在校園合适的角落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勤耕園”。同學們則化身“小農夫”,和老師一起種下絲瓜、黃瓜、百香果等,靜待收獲的季節。
學生們種植的蕃薯
從綜合性的中國小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到各中國小自主開辟的特色種植園,河口縣已逐漸将勞動教育帶進課堂,讓其“走”進田間地頭,植入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過程。豐富的課程設定不僅全方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更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參加日常生活勞動和生産勞動的過程中學知識、長見識,磨砺身心、頑強意志,激發了其熱愛勞動、崇尚勞動、樂于勞動的内生動力,幫助學生們樹立了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作自身的全面發展。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近年來,河口縣積極發揮勞動教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們在勞動中實踐、體驗、探索、創作、反思,進而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把勞動教育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融入家庭勞動、學校勞動和社會服務勞動,形成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紮實推進中國小勞動教育取得成效。”河口縣教育體育局局長馬雲昆說。
圖/文:梁忠瓊
通訊員:縣教育體育局 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