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營永久會址:科幻照進現實 主會場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作者:半兩财經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将首次在剛進入營運的永久會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前探訪了這座充滿科技感的建築。

“品”字形布局分16個主要空間

登高眺望,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外形像一枚葉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與其隻有一街之隔。望向西北,頤和園内的萬壽山清晰可見。

探營永久會址:科幻照進現實 主會場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走進内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整個建築采取“品”字形功能布局,分為會議廳、宴會廳、多功能廳、會議室等16個主要空間,可同時容納5600餘人開會,滿足不同規模的會議、宴會、演出、新品釋出等活動的服務需求。本屆論壇年會的開幕式暨全體會議将于4月25日上午在暢春廳舉行。

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一進入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外形靓麗的人形機器人“小柒”和空中成像機器人“小關”。

據從業人員介紹,作為一款融合裸眼3D空中成像技術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小關”同時具備智慧問答、數字虛拟人的功能,憑借無媒體、可互動的空中成像技術,可以随時為嘉賓提供咨詢、引導服務。

探營永久會址:科幻照進現實 主會場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北青報記者體驗發現,肉眼可見的視訊畫面并不是在螢幕上而是在空氣中,類似于全息投影,切換内容時手指不需要接觸螢幕就可以實作,隻需輕點一下空氣中的畫面中間位置即可。

在咨詢台,人形機器人“小柒”不僅能展現較為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擁有一個智慧的“大腦”。“你看問完以後,它會停頓一下再回答,那其實是在‘思考’。”現場從業人員表示。

探營永久會址:科幻照進現實 主會場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北京青年報app出現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現場

此外,會場内部還設有數字海報、超寫實數字人體驗,廢舊電路闆回收藝術展示裝置,擁有無人化、自動化、一鍵成片等優勢的智能拍攝間,結合AI技術、會拉花的智能咖啡機器人,以及用小關周邊和數字刺繡的文創體驗區。

建築本身就是科技內建體

除了科技的互動體驗,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本身也是科技大集合的産物——屋頂采用透明點狀曲面BIPV光伏發電技術,實作能源多元化運用;整個序廳布滿了線性燈帶來控制照明,這也是全國會議中心首例,采用日光感應與可變色溫系統,可以實作大廳的可變色溫LED自動照明調節;頂部是巨型ETFE膜結構天窗增加室内采光,減少電量消耗,同時具有熔斷功能,如有險情可自行排煙;場地運用海綿技術,結合場地景觀設定透水鋪裝5500多平方米,比例占到50.5%,還建設了雨水調蓄池兼顧雨水存儲功能,實作自身“雨水回用”;數字化會議室技術,同聲傳譯系統能保證多語言會議系統的同時運作。

探營永久會址:科幻照進現實 主會場機器人“接待員”自帶黑科技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位于三山五園地區。充分考慮地區的環境特點,中心采用裡面造型超長懸挑,将屋面起伏與綠地坡面平緩相接,使整個建築融入周邊環境,成為大地景觀。” 海澱區屬國有企業海國投集團下屬子公司北京中關村大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彥表示,場館秉承“科技、文化、綠色”的設計理念,整體綠化面積3萬餘平方米,屋頂鋪設1.6萬平方米草坪,從地面自然過渡到建築屋面,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主會場怎麼去最便捷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接入“三山”自然生态,融入“五園”文化底蘊中,将打造成為面向全球創新創業者和首都市民的“科技文化會客廳”。那麼,如何抵達這座建築?

因部分時段、路段會根據活動安排臨時管控,建議提前到達、綠色出行。可以乘坐384路、394路、534路、563路、610路、664路、671路公交至海澱公園站,再步行320米;也可以乘坐16号線至萬泉河橋站,再步行980米,或者乘坐16号線、4号線/大興線至西苑站,再步行1.1公裡。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樊宏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