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作者:上觀新聞

自2009年啟動以來

“人民日報校園行”品牌活動

深入高校、走近青年

給了同學們近距離感受黨報的機會

也種下新聞理想的種子

4月24日

“人民日報校園行”再次走進複旦

來自新聞一線的

人民日報社青年編輯和記者

在新聞學院蔡冠深報告廳

與複旦學子面對面

分享從業經曆和成長感悟

碰撞思維火花,點燃青春夢想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人民日報校園行”宣講分享會前,複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會見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一行,雙方做座談交流。在宣講分享會上,崔士鑫、複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錢海紅緻辭,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徐波主持青年編輯記者分享環節。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崔士鑫代表人民日報社,向一直以來對人民日報社工作給予支援的複旦師生表示感謝。複旦大學為人民日報社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人民日報社始終重視和關注複旦大學的改革創新、辦學成就。兩年前雙方又一輪全面合作續約,合作内容與時俱進,合作成果不斷湧現。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日報肩負着重要的職責和使命,期待更多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青春理想的複旦學子,關注人民日報,走進人民日報,參觀、實習、工作,與人民日報編輯記者一道,為時代發聲、與時代共進。

裘新感謝人民日報社長期以來對學校事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援。人民日報是黨和國家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報紙。70多年來,複旦大學與人民日報社共譜接力培養新聞工作人才佳話。期待雙方拓展國際傳播、智庫建設、思政大課、新聞學教育等領域的合作,為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建設好“第一個複旦”貢獻力量。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夜班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這是人民日報社總編室要聞二版編輯室主編王軍作為“新聞守夜人”的體會。總編室承擔着人民日報要聞和新聞版面策劃、編輯、統籌把關的職責,力求“出新出彩不出錯”。在王軍看來,這份工作有着無法被替代的成就感。“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曆史,對曆史的敬畏感,讓我們認真審視自己的工作。”這樣的信念,讓那些深夜裡嚴謹的探讨、瑣碎的細節,變得幸福而有意義。總編室把關的擔子格外重,也為年輕編輯們提供了施展才華、挑戰自我的機會。“隻要想幹事、能幹事,付出艱辛努力,就能幹成事。”王軍說。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從業13年,走訪内地所有省份、120餘個城市……這是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記者張洋的工作軌迹。在他看來,要做到上連黨心、下接民心,就必須堅持永遠在路上,多走一走、看一看。戶籍制度改革、房産證、土地補償費……張洋深入基層一線,聽民聲、察民情,“通過解剖一個問題,進而解決一類問題”。在全國兩會現場,面對代表委員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激烈讨論,他抓住重要細節,寫下報道《食品安全,“解決一個算一個”》。“希望用我們腳下的泥土、筆下的文章,架起黨和人民的連心橋。”他說。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國際周刊組編輯韓碩,是複旦大學新聞學院2009級國際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班畢業生。她分享道,“追趕太陽”是人民日報國際部微信工作群的名字,也是國内記者與駐外記者在不同時區接力工作,是“白天連着夜晚轉”的真實寫照。從國際會議到地區局勢,從大型賽事現場到前沿科技展會,都有人民日報駐外記者的身影。“這是我們捕捉獨家新聞、真實記錄、客觀報道、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和保證”,韓碩說。她期待更多有志于新聞工作的中國同學、海外留學生能夠加入國際部,成為中國與世界友好交往故事的講述者。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目前,人民日報新媒體35歲以下使用者占比70%,其中20至30歲占比為60%。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苗苗看來,技術應用、深度融合、做好創新傳播,是平均年齡33歲的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團隊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例如,2020年6月,複旦大學原創歌曲《小小宇宙》就曾登上人民日報新媒體“未來你好”畢業歌會。2023年夏天,受連日強降雨天氣影響,K396次列車被困,這支團隊搭建起内容共創平台,将被困乘客和救援人員用鏡頭記錄現場的動人故事,形成紀錄片《風雨落坡嶺》。“我們希望秉持開放的使用者思維,深度聚焦公衆議題,記錄那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重大事件。”苗苗說。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人民日報社海外版經濟社會部記者廖睿靈,也是複旦大學新聞學院2020屆校友,曾獲評第三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入行以來,她一直希望做專家型記者、融媒體記者。“讓海外讀者了解中國政策”,在她看來,這既需要記者不斷自主學習,了解政策動态,又需要到一線了解真實情況,以報道推動産業發展。站在熟悉的蔡冠深報告廳講台上,廖睿靈憶起在新聞學院求學期間老師的教誨:“記者要關心人類的命運、城市的命運。”今天的她,滿懷對新聞行業的好奇與熱忱,關心無窮的遠方與無盡的人們。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随後,人民日報社人事局人力資源管理處處長張俊勇介紹報社機構設定、校園招聘等情況。在場學子圍繞新聞内容生産、人工智能等話題與人民日報社記者編輯交流互動。來自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曆史學系、經濟學院等院系的上百名學生參加本次活動。

“人民日報校園行”來複旦!

組 稿

校融媒體中心

文 字

丁超逸、馬語燦

攝 影

成钊、岑丹峰

責 編

殷夢昊

編 輯

邱潔心

▼更多複旦新聞,敬請留意複旦大學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