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作者:愛上仁壽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足迹·踐悟】 巍巍華夏、泱泱大國,五千載文明弦歌不辍、浩若江河。5月1日起,中共中央宣傳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開設“足迹·踐悟”欄目,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足迹、行走在每一寸文化沃土之上,與五千年燦爛文明同頻共振。大道無垠,斯文在茲。在這裡,讓我們一起領略神州大地“郁郁乎文哉”的磅礴魅力,一起縱覽各地赓續曆史文脈的生動實踐,一起探讨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智慧力量。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資料圖檔

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本刊調研組

“此心安處是吾鄉。”

走進三蘇祠,從當下走進了曆史。放慢腳步,一番别樣的甯靜湧上心頭,詩意與美在這裡變得具象,萦繞在身邊的是帶有曆史回響的靈動與千古浩然之氣。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蘇洵、蘇轼、蘇轍“三蘇父子”的故居。公元1316年,三蘇故居改建為祠堂,曆經明清,曾焚毀于兵火,後又在原址重建多次修繕。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門三父子位列唐宋八大家,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堪稱文學奇迹。一縷春風拂面,便可與前無古後無今的器識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的高潔才行在此相遇。千百年來,三蘇祠作為三父子夢開始的地方,承載了千古詞客依然風雨共名山的達觀情操與心懷天下、奮厲當世的博大胸襟,以及憂國忘身、廉潔齊家的家國情懷,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在歲月的長河裡熠熠生輝。三蘇祠不僅僅是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憑吊先賢的文化聖地,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自信的象征。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三蘇祠打開一扇通往中華文化的大門,從“三蘇”找到作為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有的志氣、骨氣、底氣。

“泱泱中華,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時指出:“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清醒勇毅的曆史自覺、深沉堅定的文化自信為我們深刻揭示了三蘇文化在中華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科學闡釋了三蘇文化與堅定文化自信的辯證關系,為我們打開了傳承弘揚三蘇文化的全新思路。

三蘇文化是中化優秀傳統文化中耀眼的明珠,其光芒穿透曆史、思想跨越時空,曆久彌新。

如何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把握文化自信自強之責,在追根溯源中夯實傳承三蘇文化之基,在活化利用中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之路,是本次調研關注重點。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厚植文化,擦亮底色——加強頂層設計,融入城市發展

制度先行,強化頂層設計。眉山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一以貫之,頒布《眉山市三蘇遺址遺迹保護條例》《眉山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逐漸建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制度架構。在習近平總書記莅眉考察作出重要訓示後,立即作出《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訓示精神 傳承三蘇文脈弘揚東坡文化的決定》,确立“打造東坡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建設全球蘇學研究高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遊勝地”的目标,編制《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三蘇故裡文化旅遊片區策劃和規劃》等6個規劃,一體推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挖掘、弘揚傳承、轉化利用,為三蘇文化傳承弘揚提供制度化、法治化保障。

文化引領,融入城市發展。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印記,城市是文化的載體和标志。眉山市持續深化傳統文化的城市表達,着力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各環節融入文化印記、展現蜀風雅韻,讓城市文商旅與傳統文化相融相長,增強城市曆史厚重感。先後命名三蘇大道、東坡大道、文忠街、清影路、子由路等110餘條與三蘇有關的街道,重建遠景樓、大雅堂、古大廈等文化地标,修建蘇轼公園、竹林濕地公園等主題文化公園,建設三蘇、彭端淑、田錫等主題學校16所,打造東坡書院、彭祖書院、悅讀坊等新型文化空間39個。通過實施傳統文化場景重構工程,推進眉州古城牆、“東坡步道·大家之路”城市綠道、田錫文化展廳等市政文化項目,在微景觀、文化牆、民俗街中植入傳統文化,打造有古韻的建築、有記憶的街區,不斷豐富城市發展的文化内涵。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敬畏曆史、敬畏文化——全面加強曆史文化遺産保護

曆史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

建構規劃,系統保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蘇祠後,三蘇祠博物館對文物保護體系進行重新建構,編制《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發展規劃》《三蘇祠博物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對三蘇祠的發展目标進行重新定位,近期目标是建立國家一級博物館,遠期目标是至2037年(蘇東坡誕辰千年)把三蘇祠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館,打造成展示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一面大旗、汲取治國理政思想理念的一座寶庫、實證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個典範、弘揚守正創新時代精神的一塊高地。同時,對标一級博物館建設目标,完成重點項目17個,制定文物保護重點方案7個。多措并舉進行全方位系統保護:對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和綜合能力進行提升補強;健全文物征集機制;加強藏品規範化管理,購置文物藏品資訊管理系統;完善館藏文物智慧化管理與預防性保護機制,完成近3萬件藏品的資料采集,推進藏品資料智慧化建設;對16處古建築保護現狀進行深度調查,編制《三蘇祠文物建築保養維修方案》。2022年三蘇祠入選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由點及面,全面保護。以三蘇祠博物館建立國家一級博物館為契機,全力打造集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展覽展示于一體的文化實踐教育基地。積極争取國家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項目,謀劃申報“三蘇文化遺産保護提升”項目,拟對三蘇祠北片區進行擴建。加快以“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遊徑”建設為抓手,系統推進蟆頤山、短松岡、連鳌山、中岩寺等串珠成鍊、綜合利用。壇罐山、蓮花壩、登雲古城、武陽舊石器等史前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豐碩,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文物7.6萬餘件,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開展西南地區首次府州城遺址考古——眉州城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成功舉辦第八屆西南考古協作會暨西南舊石器考古新發現學術研讨會。全面加強青神竹編、蘇東坡傳說、蘇裔蘇體書法等非遺項目保護,東坡泡菜非遺工坊成功入選2023年四川省優秀非遺工坊,努力走出符合實際的文化遺産保護利用之路。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春風化雨,玉汝于成——潤澤百姓精神家園

文化的魅力在于既浩然博大、又沁人心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才能不斷激發其超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時代價值。

以文化人,做實文化活動。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群衆的積極參與。在常态化開展群衆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将11月設立為“東坡文化月”,把“群衆的節日、文化的盛宴”理念貫穿到“高山仰止 回望東坡”——蘇轼主題文物特展、“中國有三蘇——眉山蘇氏的家國情懷”主題展、“誦東坡·愛眉山”詩詞大會等各種三蘇文化主題活動中,并建立“我讀蘇東坡”文化品牌矩陣,2023年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810場次,得到群衆的普遍認可,為赓續文脈打下堅實基礎。

以文鑄魂,做精文藝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往往直達人心,有着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眉山市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源頭活水,深入挖掘整合文藝資源,創作推出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文藝精品力作。話劇《蘇東坡》、卡通片《少年蘇東坡傳奇》獲四川省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少兒舞蹈《執鏡俑》、以“孝文化”為主題的《孝親歌》等亮相央視,音樂劇《蘇東坡》全國巡演30場,新版話劇《蘇東坡》全國巡演22場。“三蘇文化出版工程”成果豐碩,《品中國文人》《三蘇家風》等作品廣受好評,《蘇轼書法全集》《鹹平集》《丹棱文庫》等學術著作相繼出版。形式多樣的作品,引發群衆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豪。

以文育人,做活教育普及。以東坡文化“六進”為重點,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教育,不斷推進東坡文化走入群衆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組建東坡文化講師團,開設端淑文化課堂,舉辦三蘇家風家教展演展示、“忠孝故事我來講”等育人活動,開展“壽星之家”“孝子之家”等評選。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學課程、主題夏令營,出版《蘇轼詩詞文賦一百篇》等教育普及讀本,不斷增強廣大群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認同。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守正創新、開放包容——擴大傳播範圍、做好文化交流互鑒

開拓創新,辦好文化會節。把握重要節點,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管道,更好推動文化交流。以東坡文化節、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等為依托,全面加強與18個東坡遺址遺迹地城市的文化交流合作,建構精神相通的東坡文化交流版圖。充分利用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西博會、農博會、文博會、彭祖長壽養生文化節等重要會節,舉辦東坡文化、竹編文化、長壽文化等推介活動。定期舉辦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竹産業交易博覽會、東坡國際半程馬拉松等主場會節。一場場國際化、中國範、文化味的會節活動,一次次傳播了三蘇文化。

與時俱進,推動文化走出去。“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以名人為舟,國際社會對三蘇文化倍加青睐,通過實施蘇轼作品外文翻譯工程,與海外蘇學研究者開展學術交流,推動東坡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一張名片。以美食為媒,“東坡泡菜”入選大陸首批《中歐地理标志協定》,2022年眉山泡菜銷售收入達到223億元,并遠銷海外。以藝術為橋,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共同出品的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在上海首演并全國巡演17場,作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華風韻”品牌年度項目,今年3月赴美國華盛頓肯尼迪中心歌劇院和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巡演,向世界講好東坡故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迸發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曆史長河中,中化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此次三蘇文化調研之行,帶給我們諸多啟示與思考。

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千年文脈綿延不絕,燦爛文明生生不息。五千多年的曆史孕育出的中華文明,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凝聚着華夏兒女的勤勞與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 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也是我們的精神命脈和自信之源。透過傳統文化的點滴讓我們更加确信,我們是被這塊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來的,積澱在民族記憶深處的文化認同被喚起,我們深感驕傲。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磅礴力量和時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廣泛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閉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國的東西為圭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要全力保護好傳承好曆史文化遺産,豐富曆史文化滋養。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保護好、傳承好曆史文化遺産是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切實加大保護力度,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産。通過科學化保護、精細化管理、規模化挖掘利用、數字化記錄展示等,把凝結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衆,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号和文化産品,讓中華文脈綿延赓續、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要善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曆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三蘇文化曆經千年,依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回蕩于時代的洪流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三蘇名典,從為民類“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到從政類“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從廉潔類“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到學習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博發”,無不給幹部群衆帶來深刻的精神啟迪。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探究曆史才能認清現實、把握未來,我們要加大對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挖掘、了解、研究,不斷對大陸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理念進行積極總結、借鑒,為中國式治理貢獻智慧力量。

要積極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滋養,推動全社會注重家教家風建設。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财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産。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裡,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财富。三蘇父子一直傳承着“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家教築牢了蘇東坡安身立命的根基,開啟了他道德文章的“第一課”,建立了他與社會、國家融合共生的大格局。不管是“不殘鳥雀”“不發宿藏”,還是“因材施教”“題硯教子”,都是蘇門家教家風的生動展現,讓子孫後代受益匪淺。三蘇文化從未過時,一直與當代國人同頻共振。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粹和道德精華,發揮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注重家風家教建設,激勵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要不斷在守正創新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群衆日常生活。知所從來,思所将往。現代化的發展越是日新月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越不能簡單化,要可登大雅之堂,也可入尋常人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三蘇文化承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它被記錄在文字裡、留存在石碑上,成為我們的情感紐帶。我們要把這種情感符号與現實生活相連結,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更多更快地融入公德心建設、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管理、百姓生活、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中。守正創新,做好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春風化雨中潤澤百姓心靈,為文化自信提供真切的感覺、真實的感受,不斷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足迹·踐悟:于千年古祠中尋文化自信之美 ——三蘇文化傳承發展的行與思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