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票據逾期鬧“烏龍” 銀行亟待優化系統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道

近幾個月來,上海票據交易所資訊披露平台釋出的《承兌人逾期名單》及《持續逾期名單》中,多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赫然在列”。

對此,多家銀行釋出公告表示,該行承兌票據不存在信用風險,票據逾期原因為銀行系統問題導緻未及時應答提示付款。

按照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的規定,票據到期日當天(遇法定休假日、大額支付系統非營業日、票據業務系統非營業日順延),上海票據交易所自動發起提示付款,故不可預約提示付款。

國内知名票據綜合風控專家任恩林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上述銀行承兌票據出現逾期主要是系統問題,銀行人員對接不及時或者沒有在賬戶上儲存足夠資金,這會影響票據業務的正常開展。銀行應對此高度重視,優化系統架構,完善系統業務功能,更好滿足企業客戶的票據融資與結算需求。

新老系統“并存”導緻操作疏忽

記者注意到,某些銀行分支機構出現在《承兌人逾期名單》上,不過,上海票據交易所又釋出公告表示,該行承兌票據不存在信用風險,銀行方面也“自證清白”。

票據逾期鬧“烏龍”有哪些原因?

江西财大九銀票據研究院執行院長肖小和指出,一部分商業銀行系統可能設計思路仍然停留在紙票時代,系統功能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容易出現人工操作失誤;另有少部分商業銀行剛剛接入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系統仍然處于磨合期,對于個别字段或封包的處理仍需改進。

這一背景是,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将原電子商業彙票系統(ECDS)和中國票據交易系統(CPES)進行融合,實作了一個系統、一套接口功能相容紙電票據全生命周期業務流程。目前,銀行方面也在積極投産上線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與上海票據交易所實作對接。

普蘭金服副總裁周海濱分析,從技術角度分析看,造成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ECDS系統對于未貼現票據到期兌付,需要銀行中背景線上手工應答。按照ECDS技術接口文檔,未貼現票據到期承兌人收到提示付款後,還需要營運人員線上簽收才能進行兌付。對于已貼現的票據,上海票據交易所系統可以自動發起托收,如果承兌人在當日未做簽收系統将自動扣收承兌行在人行的大額系統備付金。

“目前各類型銀行均已更新改造上線了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無論是否為已貼現票據,收到承兌提示後系統将自動應答。但ECDS和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的‘并存期’是到2024年6月30日 ,由于銀行對于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規則的改變與技術改造已經完成并使用,ECDS系統開出的票依舊沿用舊規則,規則與操作銜接出現疏忽才造成了上述情況的出現,而非主觀因素造成。” 周海濱說。

優化系統+強化内控

銀行作為票據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如何更好适應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

周海濱指出,從系統層面看,銀行要解決問題必須更新舊系統自動簽收功能;從操作層面看,必須安排專人負責舊系統未貼現票據到期手工應答操作;從業務層面看,如果該行持續逾期,上海票據交易所将暫停為其提供商業彙票承兌、貼現等服務。

“具體操作上,銀行需盡快向上海票據交易所送出申請函。申請函内容需要表明申請解除持續逾期狀态的意思表示和列明票據逾期的真實原因。票據逾期由非承兌人自身原因造成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明檔案;票據逾期由承兌人自身原因造成的,應當寫明避免類似情況發生的整改措施。将申請函件和相關證明材料的電子掃描件發送至上海票據交易所指定郵箱進行預審。預審通過後,将申請材料原件用印後寄送至上海票據交易所。申請稽核通過後,上海票據交易所将于次日為承兌人恢複相關票據業務功能,并從次月釋出的持續逾期名單中将承兌人移除。”周海濱如是說。

“銀行對承兌票據逾期事件不太重視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在内部産生不良影響,銀行務必要高度重視。”肖小和認為,首先需要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前瞻性思考業務問題,全局性謀劃資訊系統,整體性推進票據業務發展;其次,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需積極采用數字化技術,如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等,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再次,要持續強化風險與内控體系建設,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與内部控制體系,并通過資訊系統有機結合風險識别、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計量、風險化解與風險處置等環節,實作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系統化、立體化、全方位地建設風險與内部控制體系。

總體而言,周海濱分析:“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将帶來三方面積極影響:一是從保護中小企業權益上看,從系統功能層面降低了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如果之前企業持有100萬元票據,資金缺口10萬元,隻能将整張票據進行貼現。現在能夠對票據貼現拆分後,現存企業貼票意願将明顯增加;二是從用票主體看,之前大票支付不便,不能對多個供應商拆分支付,現在可拆分支付後,之前不願接受大票的企業或将選擇接收票據支付;三是從服務下沉看,可分包流傳從功能上擴大了服務用票主體範圍,如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等。”

(編輯:朱紫雲 稽核:夏欣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