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外婆家?别嫌他白眼狼,原因紮心但很現實

作者:婉秋聊育兒

”你是親外婆還是親奶奶呀?“

這是很多人喜歡逗孩子的一個話題。

孩子天真可愛,不說假話,很多由外婆帶大的孩子,立刻用甜甜的童音回答:親外婆!

這可真是将外婆的心都萌化了,讓外婆覺得:我沒白疼這娃呀!

為啥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外婆家?别嫌他白眼狼,原因紮心但很現實

可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孩子長大了、上學了,與外婆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待到某個時間段,更是不再喜歡跟着媽媽去外婆家了。

惹得媽媽罵:“怎麼養了你這麼個白眼狼?外婆可是從你出生起就帶着你,整天給你買東西,你長大了翅膀硬了,理不着外婆了是吧?”

我們山東有兩句俗話,一句說:外甥狗外甥狗,吃飽了就走;另一句是:癡巴姥娘疼外甥。意思都差不多:不管外婆多疼外孫,外孫也不會親她。

其實,這些俗話都是女性沒有話語權的時候遺留下來的觀念,如今并不适用了。

若抛去那些陳舊的觀念,誰帶大的孩子跟誰親,這才是正常的人性。

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去外婆家了,并不是孩子跟外婆的血緣關系少,也不是不孝順,若家長懂一些心理學就會知道,孩子長大後不想去外婆家跟孩子的年齡變化、心理變化都有關系。

為啥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外婆家?别嫌他白眼狼,原因紮心但很現實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想去外婆家呢?

01、孩子有了獨立意識

孩子年齡增大以後,不再事事依賴父母和祖輩,他們想擁有自己獨立的小空間,想在能力範圍内決定自己的事情。

有沒有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就喜歡屁颠屁颠跟着爸爸媽媽去飯店吃飯。但是,到了某個年齡段,他們卻甯願自己在家也不願意跟着大人出去了,嫌應付大人們的詢問煩,嫌浪費自己的時間。

孩子長大後,更喜歡與同齡交往,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都越來越少,更不用說跟外婆之間的交流了。

02、家庭環境造成的潛移默化影響

孩子一般跟父親姓,在大衆的認知中,跟誰姓就是誰家的人。大家平時的談論的話語也傳達着類似的觀念。父母和祖父母的情感以及情緒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女兒的一個好朋友就曾經在我們面前抱怨過她外婆。

她小時候每周都會跟着媽媽回外婆家,外婆挺疼愛她的,她本來對外婆和奶奶沒什麼差別,但她後來卻有點讨厭外婆了。

因為每次回外婆家,外婆不知不覺就會說出:“我就知道外孫女跟孫女不一樣,親了也是白親。“小的時候她還可以直接跟外婆撒嬌:”我親外婆呀“,可是,她年齡大了懂事了再聽,卻感覺很尴尬,是以越來越不喜歡去,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為啥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外婆家?别嫌他白眼狼,原因紮心但很現實

03、親戚間的攀比令孩子不适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去外婆家,可能并不是不喜歡外婆,而是回去之後可能面臨着與表兄弟姐妹的攀比。

還記得電視劇《小舍得》當中兩姐妹回家吃飯的經典場面嗎?

本來是周末正常的家庭聚餐,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但是吃着吃着就成了大人讓孩子們之間進行攀比。

田雨岚為了彰顯自己在娘家的地位,話裡話外展示自己家的孩子強,姐姐家的女兒才藝表演得了獎,大家齊聲長稱贊,她覺得落了下風,立即要求兒子背誦起圓周率,一定要占上風,連丈夫都感覺尴尬,更不用說孩子當時的感受有多差了。

現實中,類似的攀比比比皆是,大人達到目的了,卻讓其中的孩子心理上感覺很不适。久而久之,會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聚會。​

為啥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外婆家?别嫌他白眼狼,原因紮心但很現實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孩子跟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血緣關系是一樣的,如果更精确一點,外孫女因為線粒體遺傳基因的緣故,攜帶的基因來自外婆的相對更多一點。

小時候外婆帶大的孩子,肯定與外婆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孩子在青春期短暫的冷漠并不能證明他的心理沒有了外婆的位置。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或許我們并不能時刻陪伴在外婆的身旁,但情感的紐帶卻可以通過日常的溝通與互動得以維系。

鼓勵孩子們,時常給外婆打個電話,聽聽她溫暖的聲音,分享生活的點滴。

每當節假日,不妨帶着孩子們回到外婆家,讓那片熟悉的土地和親人的笑容,成為孩子們心中最溫暖的回憶。

通過這樣的情感交流,孩子們将更容易與媽媽的原生家庭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自然而然地願意回到那個充滿愛與回憶的地方——外婆家。

希望每一個外婆帶大的孩子,都能盡量多去看望一下外婆,在有生之年給她們多一點愛和陪伴。

因為,與外婆的見面,會越來越少,不定哪一天,會”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是以,請珍惜每一次與外婆相見的機會吧~

感謝您讀到最後!點個“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看~

婉秋聊育兒,愛學習、愛思考的倆娃媽媽,歡迎關注,一起吐槽養娃的雞飛狗跳,分享養娃的的幸福快樂,總結養娃的的經驗教訓。

(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則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