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勞工新村北村街道:雲端賦能,助力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作者:舜網

舜網訊 為全面貫徹全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雙十”行動,推進全區“鞏固提升年”活動走深走實,天橋區部署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品質提升“七個一”行動,推動基層治理品質再提升、服務再更新、效能再提檔。

近年來,天橋區勞工新村北村街道緊緊圍繞“網際網路+黨員學習教育”,立足“學”、着眼“活”、聚焦“實”,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内容,打造“雲端學習”陣地,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從線下課堂延伸到“雲端施教”,讓資訊化手段豐富黨員教育教育訓練實效。

内容建設,讓“雲端課堂”更“有料”

黨員教育要深入聚焦基層的實際需求,緊密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精心設計和選擇教育選題,進而確定黨員教育能夠貼近實際、深入人心,有效提升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北村街道“雲端課堂”的課程設計緊扣黨員教育目标任務,結合黨員的學習需求,以多元度多視角來确定選題内容。确定了政治理論教育、黨章黨規黨紀教育、時政熱點等7項課程;設定了招商引資、應急處置、公文寫作、服務群衆、就業教育訓練等專題15項課程38期;編制《印象勞工新村》黨校電子課本,籌備《北村的三件喜事》《“黃河車”駛來,一舉改寫“缺重”曆史》等本土黨課50餘堂。同時,将全省精品黨課納入“雲端課表”,定期開設“線上黨課”專欄,實作黨課教育由“有限學習”到“雲端覆寫”,從“一點并發”到“萬點響應”的效果,實作了黨員“一鍵學”“随時學”。

此外,還邀請了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田象霞、山東省勞動模範劉洪遠、“扁擔精神”陳國瑞、幸福楊毅等不同行業領域的先進典型,講述親身經曆、工作經驗,以沾着泥土、帶着露水的語言,交流實踐體會,讓課程更接地氣、更有生機。

勞工新村北村街道:雲端賦能,助力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學用實效,讓“雲端課堂”更“有為”

通過搭建雲端平台,創新了黨員教育的方式方法,確定了黨員在雲端學習的時效性與持續性,實作了黨員教育的“不斷線”。

"雲端課堂"強化建構了"微矩陣"體系,以山東黨員網絡學院為主陣地,以“北村一家人”公衆号和直播号為輔載體,建構“雲端學習”陣地,每月初“菜單式”發送學習預告,每月底“報告式”展示學習成果,增強教育吸引力。開設“黨校之聲”“青年說”“書記大講堂”等專欄,釋出資訊691條,彙聚1521名黨員關注;開通“雲直播”,開辟“黨校之聲”視訊号,依托新媒體直播平台,建立點播、錄播、直播3大黨員學習模式,創新“課程直播+彈幕互動”教學形式,将黨課開進“直播間”,《從“心”開始聚力前行營造正氣充盈、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态》《知重負重、争優争強,在擔當作為中鑄就強基賦能的脊梁》等6期課程獲贊過萬;拍攝“短視訊”,錄制精品黨課、本土資源對外釋出,策劃推出“微黨課”“學習語”等專題欄目,釋出短視訊作品39餘部,《成大後我就成了你》《85後社群書記》等播放量破20萬。

"師資鍊"助力教育資源實作"大循環"。黨建頭雁助陣,選拔17名先進工作者成立“頭雁論壇”,發揮“頭雁”傳工作思路、幫方法經驗、帶實踐解題的“傳幫帶”作用,全面釋放“頭雁效能”,帶動“群雁齊飛”;專業師資加持,吸納了山東省心理衛生協會講師、濟南市委宣傳部輿情專家、濟南市黨史研究院黨史專家、區委黨校老師等專業師資20人,保障了專業“硬實力”;青年力量入駐,成立“匠心傳承”宣講團和社群勞工講師隊,建構起“黨校教師+優秀書記+專家教授”的複合型師資庫,共同推動黨員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強化管理,確定動态跟蹤真正落到實處。規範流程以正學風,實行黨員線上掃碼簽到制度,杜絕遠端簽到、人為操作、弄虛作假,用大資料監測黨員參與學習的情況;用好平台嚴格監管,将轄區41個黨支部1170名黨員納入網絡學院智慧化管理,通過活動計劃“上級稽核”、活動要求“一鍵下發”、全體黨員“線上簽到”、圖文資料“快捷上傳”等功能,實作對黨員參與學習的全面掌握、精準指導、即時考評、現實管理。2023年以來,黨員參與線上教育訓練5000餘人次,連結省市區舉辦主題黨日活動100餘場次,3000餘人次。

勞工新村北村街道:雲端賦能,助力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服務中心,讓“雲端課堂”更“有位”

北村街道堅持服務中心大局,聚焦招商引資、基層治理等重大任務,不斷發揮黨員教育平台的優勢和作用。

助力經濟發展出“實招”。結合街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開設“年輕幹部素質能力提升”班次,連結山東省網絡幹部學院産業發展課程,提升招商能力和服務企業能力。

探索基層治理亮“新招”。将線下社群網格學院課程搬到線上,整合“智慧網格”管理服務平台和“北村小管家”app功能,将線上教學與線上服務相結合,提升城市社群基層治理精細化水準,解決群衆難題600餘件。

服務特殊群體尋“妙招”。聚焦引領新業态行業高品質發展,與街道新業态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深度結合,舉辦新業态新就業群體“黨課大講堂”,邀請2名新業态新就業群體代表,講述新業态勞動者追夢、守望的故事,引導新業态新就業群體向黨而行、向黨而新。40名新業态新就業群體與街道雙向奔赴,參與社群治理,凝聚紅色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