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萬億”循環經濟加速:在華外資加碼,民企打破進口依賴

作者:第一财經

以出口裝置起家的廣東隽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隽諾環保”),今年在國内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全球市場”。

“就在上周,我們和利安德巴賽爾合資建立的塑膠循環合資工廠正式開業,是以機械回收的方式回收塑膠廢棄物,來生産客戶需要的聚烯烴聚合物。”隽諾環保總經理聞靓告訴第一财經,受益于中國循環經濟的加速發展和政策利好,近年來将重心回歸國内,公司迎來了更大的國際化機遇。

全球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和中國生态鍊的進一步成熟,讓隽諾環保邁開了密集的全球參展腳步。聞靓說,他們今年計劃參加近50場國内外的展會,其中去國外參展30場以上。單單是最近兩周,在4月20日結束了在上海環博會上的亮相後,他們又出現在4月23日開幕的國際橡塑展(ChinaPlas 2024)上。

忙碌的不隻是這家民企。這場時隔六年重新回到上海舉辦的橡塑行業盛會,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規模——展商數量曆史性地攀升至4420家,相比2018年上海展增長12%,參展的海内外觀衆預測将達27萬人次。

“5萬億”循環經濟加速:在華外資加碼,民企打破進口依賴

對于大量外資來說,在中國的本土化深耕也不僅僅是面向當地的市場,而是把握中國機遇的同時,借助中國供應鍊、産業鍊的優勢,更好參與國際競争的關鍵陣地。外資和民企的聯手合作,正在以越來越多元和創新的形式在國内外市場靈活推進,共同展現出韌性。而計劃在2025年達到5萬億元産值的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顯然是當下最熱鬧的領域之一。

在華外資加碼

經曆了百餘年發展的世界橡塑行業,如今的火爆當歸功于全球共同推進的低碳目标,傳統制造業是以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在今年的國際橡塑展上,綠色、可循環、再生、零碳等字眼随處可見,也成為跨國企業在中國加碼投資的動力和重點所在。

于去年正式從索爾維集團拆分出獨立營運的Syensqo,2023年在全球實作了淨銷售額68億歐元,中國區全年淨銷售額為10.7億歐元。“中國仍然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也是全球發展的關鍵引擎。”Syensqo中國區總經理劉陽告訴第一财經,整體産能去庫存的節奏已經放緩了,而在很多細分領域中國的産能還在擴大。Syensqo在中國主要聚焦新材料的研發創新,自2005年起對中國研究與創新中心的投入達40億元人民币,且研發投入還在持續加碼,新一期的研發規劃設計将服務于電池、綠色氫能、熱塑性複合材料、可再生材料和生物技術等四大增長平台。其中,可再生及生物基領域仍然有很多技術空白待填補。

目前,Syensqo在中國有6個生産基地和1個主要的研究與創新中心。1800多名員工中,10%供職于研究與創新中心。于2023年落成的新擴建的研發大樓包括了高性能材料應用試點實驗室和主要從事工業應用和消費品領域研發的新實驗室,并增設了服務于綠色氫能、電子和半導體領域的研發資源。

科思創在本次國際橡塑展期間全球首發了含有消費後化學回收原料的聚碳酸酯産品,并将攜手汽車品牌廠商開展高純度聚碳酸酯的市場應用開發和批量生産,這意味着科思創将開始向汽車市場供應含化學回收原料的透明聚碳酸酯。

科思創工程塑膠事業部全球總裁王麗對第一财經表示,當下越來越多的行業要求産品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原材料,這成為了汽車企業進入歐盟等市場的先決條件。就經濟性而言,這種含有回收原料的産品不僅能幫助中企跨過出海的門檻,還能提供綠色溢價。目前,可循環及再生的材料需求增速超過了傳統材料。這樣的市場需求,也推動了他們持續在中國市場加大投入。

資料顯示,2023年科思創中國市場銷售額約為31億歐元。截至2023年底,科思創在中國投資總額超過了40億歐元,在大中華區共擁有10個生産基地、1個亞太區創新中心,并在上海設有綜合性地區總部。此外,上海也是公司全球最大生産基地——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的所在地。

與利安德巴賽爾那樣和中企合資共建回收工廠不同,法國威立雅環保集團通過對浙江企業華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股份收購,展開了中外企業的聯手,試圖以華菲為平台打造全國乃至亞洲的塑膠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在今年的橡塑展上,作為威立雅全球近40個專注于塑膠回收網絡的重要成員,威立雅華菲展示了其創新技術與再生塑膠産品,目前每年與旗下子公司回收17萬噸塑膠。威立雅華菲與浙江藍景科技在2023年聯合發起的“藍色循環”海洋塑膠項目,至今已累計處理約600萬個海洋塑膠瓶。

對利安德巴賽爾而言,不斷深化在華布局的動力,是以中國為主的全球電動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利安德巴賽爾高新材料業務亞太區、非洲和中東地區副總裁範博隆表示,随着電動汽車、電子和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市場為他們的高新材料業務帶來了不斷增長的機遇。與隽諾環保共建的回收工廠可年産2萬噸再生塑膠,材料應用于汽車外殼、箱包、醫療等多個終端場景領域。除此之外,利安德巴賽爾還在橡塑展期間宣布與東方雨虹、湖南湖大艾盛(AISN)和正新等産業鍊的合作夥伴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民企打破進口依賴

在與外資企業的本土化合作以及自主研發中,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在細分領域打破以往的進口依賴,成為填補技術空白的參與者乃至主力軍。

“國内的POE材料(聚烯烴彈性體)原本是高度依賴進口的,我們突破了所謂的卡脖子技術,正在國産化替代的過程中。”京博控股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鄧榮對第一财經表示。就在2024年4月,京博旗下山東京博聚烯烴新材料有限公司順利完成首批300kg化學再生聚丙烯的傳遞,實作了從廢塑膠到熱裂解油,到再生新塑膠的化學循環,打通了塑膠化學再生的循環産業鍊。

曆經多年的技術攻關、去年研發投入達40億元的萬華化學也在本次展會上推出了POE相關産品。作為一種高端聚烯烴材料,POE技術壁壘高,并且因為獨特的性能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光伏、改性、醫療、包裝等諸多領域。

萬華化學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何勇提出,今年公司将有20萬噸的POE材料投産,明年将有40萬噸。而這兩年的60萬噸還是偏保守的估計。在他看來,過去幾年POE材料的短缺,導緻了大陸電池技術不能自由發展,不得不妥協采用了其他的一些材料。而POE材料擁有更長的壽命和更好的性能,一旦國産的POE材料可以量産,不僅會幫助光伏行業降低成本,而且還可以給電池片技術等創新提供更多支撐,“以前業内交流下來,材料采購并不是技術驅動型,而是供應驅動型”,打破了進口依賴後的國産化技術,将可以更好地滿足細分領域的需求,進而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

基于光伏的産業鍊合作,今年1月,萬華化學就與福斯特、天合光能成立以POE粒子制造銷售為主體的合資公司,通過協同創新、研發和生産,建構POE膠膜的新生态。在汽車領域,輕量化已成為行業趨勢。而目前汽車車身輕量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采用輕質高效的複合材料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和汽車制造業需求的持續增長,POE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

對于以高分子新材料為主業的華峰集團而言,打破技術壟斷、實作全球化的方式之一是國際并購——2022年6月,華峰集團收購美國杜邦旗下剝離出的生物基産品相關業務及技術正式完成交割。這是當時華峰集團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交易。

“我們全球化的步伐一直很堅定。”華峰集團副總裁尤飛鋒對第一财經表示,被收入麾下的杜邦生物基材料和技術本身就是全球獨家的,目前也在美國建立了研發中心。他們正在和很多下遊客戶一起共同推進創新與産品開發,進行生物基材料的替代。“下遊客戶對于生物基的需求主要還是來自于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區域,而技術的市場推廣和研發過程同時也就是國際化的過程,是在以市場為導向來更加精準地做好研發工作”。

在此次橡塑展期間,華峰集團将與李甯、TUV萊茵、SGS等企業簽訂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生态圈的協作創新。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