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作者:人馬座A

神舟18号載人飛船乘組名單公布了,三名航天員已經與中外媒體見面,他們分别是葉光富(指令長)、李聰、李廣蘇,之前有自媒體推測的美女航天員李婧并沒有入選。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三位航天員都是80後,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指令長葉光富是1980年9月出生,今年43歲。另外兩位則分别是1989年10月和1987年7月,最小的李聰年僅34歲,在航天員隊伍裡已經算是“小年輕”了。

在此之前,大陸的航天員乘組年齡普遍偏大,神舟12号平均年齡52歲,神舟15号達到了53歲。這是因為大陸第一批航天員都是從空軍的優秀飛行員中選拔的,入選時就已經30多歲,後來又經過了長期的訓練,直到天宮空間站上天之後,很多人才獲得了出征的機會,年齡自然就不小了。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現在情況已經大不一樣,大陸空間站完成了第一期的建造工作,在軌駐留已經常态化,每六個月就會有3名名航天員乘飛船上天,完成輪換,是以對航天員的需求就大大增加了。

這次的李聰和李廣蘇都是空軍飛行員出身,2020年9月通過選拔進入第三批航天員隊伍的,僅僅3年半就獲得了上天的機會。與他們情況相同的還有神舟17号的唐勝傑和江新林,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不過本次乘組公布後還是讓不少人有些意外。在名單公布前,很多自媒體都宣稱高顔值的美女航天員李婧會入選神舟18号,确實很讓人期待,但最後卻落空了。大陸另外兩位女航天員王亞平和劉洋,顔值當然也相當高,曾分别乘坐神舟13号和神舟14号進入太空,傳為佳話。但在此後的神舟15、16、17、18号,連續4次任務的乘組都是男性,不得不說有點兒“陽盛陰衰”的感覺。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按照慣例,王亞洋和劉洋在傳回地球之後,需要有一段恢複時間,她們沒有入選神舟18号是在情理之中。但是為什麼此前呼聲較高的李婧也沒能成行呢?原因還是在于神舟18号任務的艱巨程度,以及李婧身份的特殊性。

李婧1978年6月出生于山東青島,今年45歲。她畢業于東南大學,200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技術實驗室首席研究員、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李婧的研究方向是太赫茲超導探測、超導電子學和射電天文,與空間站進行的科學研究和試驗存在較大的關聯。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從李婧的履歷中您應該能看出來:她并不是飛行員出身,沒有開過飛機,也沒有參過軍,而是一位地道地道的女科學家。實際上,大陸第三批航天員共18人,其中确有一位女性,至于這位女性到底是誰,人馬君并沒有查到公開資料,是不是李婧還不好說。但從李婧的科研領域來看,可能性比較大。如果這位女航天員真是李婧的話,她隻可能擔任載荷專家,而不是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這三種航天員的工作任務是不一樣的。大陸第三批航天員中,有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則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三類航天員的選拔方式也不一樣。航天駕駛員在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大陸以往的載人航天任務中,隻有神舟16号的桂海潮是載荷專家,朱楊柱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其餘的都是航天駕駛員,都是空軍飛行員出身。這時候可能大家又會奇怪了,為什麼神舟16号上有載荷專家和飛行工程師,後面的神舟17号和18号,就又全變成航天駕駛員了呢?

還是因為任務性質的不同。在正在進行的神舟17号任務中,航天員的一項重要使命是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要維修的對象是天和核心艙的太陽翼。現在太空中存在大量的空間碎片,包括廢棄航天器産生的太空垃圾,以及自然存在的微隕石。那些大的碎片可以被探測到并主動躲避,但無數小碎片是無從躲閃的,隻能硬杠。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大陸空間站是長期運作的航天器,受到空間微小顆粒撞擊的情況在所難免。在前期檢查中就發現,空間站的太陽翼多次受到了空間微小顆粒的撞擊,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雖然發電性能仍然滿足要求,但出于預防和驗證技術的考慮,需對太陽翼進行試驗性維修。這種維修需要長時間出艙,挑戰性非常大,适合由航天駕駛員來完成,而載荷專家肯定是不合适的。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于是在12月21日21時35分,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密切協同,進行了長達七個半小時的出艙活動,圓滿完成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修複試驗等既定任務。

到了神舟18号任務,航天員要做的事情又有不同。除了一些日常任務和6次載荷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之外,還要進行2~3次出艙活動,在目前空間站已有的空間碎片防護措施基礎上,對艙外的管路、電纜及關鍵裝置安裝碎片防護加強裝置,并根據情況開展艙外巡檢,進一步保障空間站安全。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說白了,這項任務就是空間碎片防禦,比神舟17号的修複受損太陽翼更進了一步。這說明大陸空間站所面臨的空間碎片撞擊威脅是相當嚴峻的,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運作之後,原有的防護措施很可能被認為無法全面的保護空間站,還要再加上一道保險,在一些關鍵位置加裝防護加強裝置。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為啥小小的空間碎片會讓我們的空間站如臨大敵呢?就因為它們的速度太快了,與空間站的相對速度能達到幾公裡甚至十幾公裡每秒,要知道AK47步槍的速度才710米/秒,大口徑火炮的初速也不過才900米/秒左右,而那些空間碎片的速度是炮彈的10來倍,如果擊中了空間站沒有防護的位置,可以輕易打穿外殼,破壞裝置,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航天員的人身安全。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國際空間站的主機械臂——加拿大臂2号,就曾經被高速空間碎片擊中,被打出了一個明顯的洞。2021年11月15日,俄羅斯進行了一次反衛星試驗,衛星被擊毀後産生了大量太空碎片,當時國際空間站的7名宇航員不得不躲進了飛船避難,可見空間碎片的威脅之大。

那麼如何才能防禦速度如此之高的空間碎片呢?用厚重的裝甲顯然不可能,重量太大了。比較成熟的技術是采用“間隙裝甲”,用兩層或多層裝甲闆,中間留有一定的間隙,當碎片擊穿第一層裝甲後,會發生碎裂和分散,沖擊力大大降低,再想打穿後面的裝甲就不容易了。

神十八航天員均為80後男性,美女載荷專家為何沒入選?任務太艱巨

神舟18号的航天員出艙,很可能就是為了安裝類似這樣的防護裝置,保證關鍵部位能夠抵抗空間碎片的直接撞擊。這項工作一聽就很艱巨,需要攜帶大量的器材,在艙外進行長時間的安裝工作,裝完之後還要巡視整個空間站,看看哪裡比較薄弱,哪些已經損壞等等。

如此繁重而風險又大的任務,顯然需要體力和艙外技能更好的航天駕駛員來完成,是以神舟18号才一口氣又派出了3名飛行員出身的航天駕駛員,以他們的能力絕對能夠勝任。而女性載荷專家登上空間站,至少得等接下來的神舟19号任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