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U7 is OK!雷軍“說服”華爾街

作者:華爾街見聞

4月23日,雷軍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上分享了小米SU7的最新進展:鎖單量已超過7萬台,今年傳遞目标10萬台。

雷軍表示,小米在包括汽車在内的新業務上還要投入110億至120 億,三年内100%聚焦國内市場,目标在未來十五至二十年成為全球前五車廠。

投資者日結束後,華爾街大行花旗和摩根大通立即公布點評報告,表達了對小米的看好。

花旗将小米目标價格從19.6港元提高至21.9港元,并維持“買入”評級。摩根大通也繼續維持小米的“超配”評級,并将目标價設定在21.0港元的水準。

截止發稿,小米港股股價報16.52港元,過去一個月的漲幅超過了11%。

SU7 is OK!雷軍“說服”華爾街

摩根大通、花旗雙雙看好小米汽車

正如雷軍總結的那樣,小米在汽車領域已經上牌桌了,但現在談成功為時過早,還要經曆品質、傳遞、服務三個坎,才能真正成功。

有關電動汽車業務,小米投資者日傳遞了多個積極資訊:銷量超出預期,而毛利率有望在2024年轉正,2025年有望實作5-10%的毛利率,同時營運費用也得到控制。

  • 小米電動汽車已經鎖定了7萬輛的訂單,預計2024年的出貨量将達到10萬輛,遠超最初的估計。
  • 需求偏向于高端市場,SU7 Max占據了訂單的40%以上,訂單均價超出預期。目前的重點是産能增長,目标是在6月份達到每月1萬輛的産量。
  • 小米計劃在包括汽車在内的新業務上增加投入110 億至120 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底層的作業系統等幾個關鍵領域的投資。
  • 雷軍稱,小米汽車未來三年裡會100%聚焦在國内市場,把中國市場做好是第一步。
  • 小米的目标不是低水準盈利,而是在未來十五至二十年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成為新一代的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
  • 小米預計電動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有望在2024年轉正,2025年實作5-10%的毛利率。摩根大通認為,明年的毛利率預期完全有可能會實作。小米汽車年銷量達到30-40萬輛時可以實作盈虧平衡。
  • 根據雷軍在投資者日上的表态,摩根大通預測,小米将在2025年推出一款SUV車型,或推動汽車銷量繼續增長。

花旗将小米2024年至2026年的電動汽車出貨量預測分别上調至10萬輛、20萬輛和28萬輛(之前為6萬輛、13.1萬輛和25.2萬輛),并将毛利率預測上調至6%、9%和12%(之前為-10%、-2%和11%)。

基于電動汽車業務的超預期指引,花旗将小米2024年至2026年的調整後每股收益(EPS)預測,分别上調25%、37%和32%,至0.64元、0.59元和0.79元。

SU7 is OK!雷軍“說服”華爾街

但摩根大通認為,電動汽車業務在實作規模化之前可能會拖累小米的盈利能力,将2024年的調整後EPS預測下調3%至0.71元,2025年預測上調26%至0.85元。

SU7 is OK!雷軍“說服”華爾街

智能手機毛利率僅小幅下滑,核心硬體業務重新步入增長軌道

其他方面的展望,投資者日的關鍵資訊包括:

  • 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加1500萬至2000萬部,研發費用為240億人民币;由于原材料成本壓力,毛利率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幅度可控。
  • 小米目标到2028年成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一;到2025年平闆電腦出貨量前三;2024年售價超過600美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0%;2024年空調銷量超過600萬台;未來三年高端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翻倍。
  • 小米目前最關注汽車、澎湃OS、AI 這三項業務。
  • 到2025年,智能駕駛團隊的工程師将從目前的1000多名增加到2000名。

摩根大通表示,小米的核心硬體業務終于重新步入增長軌道,并且在以下幾個因素的幫助下,應該會在2024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 在中國高端市場地位更加鞏固,推動平均銷售價格強勁上漲;
  • 在印度市場的份額損失大部分已經結束,預計将在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和拉丁美洲實作重新增長;
  • 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業務扭虧為盈,産品線更加豐富,新産品(如空調等)市場佔有率獲得提升,海外市場業務增長。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