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作者:陳總006688

玄武門之變,震驚天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慘遭殺害,李世民鏟除了最大的障礙,登基稱帝。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非孤家寡人,他們手下也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死忠擁護。在明知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這三名死忠仍然不屈不撓,挺身而出與李世民的軍隊殊死搏鬥。他們不僅攻入秦王府,更是連斬李世民兩員大将,給新朝開國造成了極大沖擊。面對如此頑強的抵抗,李世民又将如何處置這三名死忠?他們最終将走向何種結局?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一. 三死忠的身世背景及與主子的淵源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謝叔方,字子玄,出身于隴西謝氏望族。他的祖上曾經是西涼國的重臣,後來投靠北周,世代為官。謝叔方自小就被教導要忠于國家,報效朝廷。及長,他果然一路青雲直上,很快就被任命為了河東太守。

當時的河東地區正值戰亂頻仍,謝叔方鎮守重地,屢建奇功,深得當朝寵信。隋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謝叔方奉命平叛,戰績彪熾。在一次讨伐時,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年輕将領李元吉,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原來,李元吉也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李淵是隋朝的重臣,當時已經被任命為了梁州都督。李元吉自幼就跟随父親在軍營長大,從小就學習兵法謀略,日夜操練武藝。他天資聰穎,加之勤奮好學,很快就成為一代武林高手。

李元吉和謝叔方一拍即合,兩人在戰場上并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後來李淵被隋朝流放,李元吉也随之被貶為民籍。謝叔方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上書為李元吉求情,可惜無功而返。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就在這個時候,隋朝的腐朽統治已經讓全國人民怨聲載道。李淵受不了朝廷的昏庸無能,決定發動起義,推翻隋朝。謝叔方二話不說,就加入了李淵的軍隊,追随李元吉開始了漫長的征戰生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謝叔方一直都是李元吉最得力的助手,兩人并肩作戰,屢建奇勳。直到公元618年,李淵最終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大唐王朝。謝叔方由于戰功赫赫,被封為了開國元勳,獲賜重爵厚祿。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與此同時,李元吉也被李淵冊封為了齊王,掌管着唐朝的重兵。作為李元吉的心腹大将,馮立和李安俨的身世則要簡單一些。

馮立是李建成的親信重臣,一直都效命于太子李建成。他出身寒門,自小就靠打雜度日,後來憑借過人的武藝被太子府收留,一步步做起來。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李安俨則是李建成東宮的禁衛軍統領,主管着太子府的防務。他是李建成最信任的親信之一,一直都是太子最鐵杆的擁護者。

三人雖然出身不同,但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忠心耿耿的死忠。在玄武門之變後,他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效忠自己的主子,奮勇殺入李世民的秦王府,展開了殊死的抵抗。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二. 玄武門之變後,三死忠挺身而出的原因和經過

玄武門之變爆發的那一夜,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李世民的埋伏中慘遭殺害,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謝叔方、馮立和李安俨得知這個噩耗後,内心無比悲痛。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作為李元吉的心腹大将,謝叔方當即召集了所有仍效忠于齊王的軍隊,準備發動反擊。"齊王遭此不測,我等理當為之報仇雪恨!"謝叔方怒目圓睜,對着手下将士們振臂高呼。

與此同時,馮立和李安俨也在太子府内部集結了所有仍忠于李建成的禁衛軍和親信,準備效仿謝叔方的做法。"太子遇害,我等豈能坐視不理!今夜就讓我們殺入秦王府,為太子報仇!"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很快,兩支軍隊就會師在了長安城的北門,準備發動總攻。謝叔方親自統帥大軍,馮立和李安俨分别率領着太子府的禁衛軍和親信部隊。

"今夜必須痛下殺手,将那叛逆的秦王徹底誅滅!"謝叔方一馬當先,高舉重劍,率領大軍向秦王府沖鋒。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守衛秦王府的将士們根本無法抵擋如此猛烈的攻勢,很快就節節敗退。謝叔方親自沖在最前線,手起劍落,将所有阻擋在面前的敵人盡數斬殺。

"快閃開,别擋我的路!"馮立和李安俨也在另一個方向發起了猛攻,兩人身手了得,所向披靡。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很快,三路大軍就殺入了秦王府的中心,與李世民的親信部隊展開了決戰。雙方的将士們你來我往,激烈厮殺,鮮血很快就染紅了整個府邸。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世民的兩員大将敬君弘和呂世衡也終于趕到,挺身而出,試圖阻止三死忠的進攻。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你們這些逆賊,還不快快束手就擒!"敬君弘怒目而視,高舉鋼刀,直撲謝叔方而去。

"哼,區區奴才,也敢在我面前放肆!"謝叔方一劍将敬君弘的鋼刀削為兩段,随後一劍刺入他的胸膛,将他殺個片甲不留。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與此同時,呂世衡也在馮立和李安俨的合攻之下,節節敗退,最終被李安俨一劍刺穿了咽喉,倒在血泊之中。

眼見自己的兩員心腹大将接連被斬,李世民的軍心開始動搖。就在這個時候,尉遲敬德也終于趕到,他手持利劍,将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對着謝叔方怒吼:"你們這些逆賊,齊王已經死了,還不快快繳械投降!"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謝叔方一見李元吉的人頭,當即放聲大哭,淚如雨下。他知道,自己的主子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再也不會回來。于是,他下令停止了進攻,帶領着殘餘的軍隊撤出了秦王府。

馮立和李安俨見狀,也隻能做罷。他們帶領着太子府的禁衛軍和親信,在長安城中四處遊蕩,不知所措。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就這樣,三死忠的反擊雖然初戰告捷,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不過,他們的英勇抗争,卻也給李世民的新朝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動蕩。

三. 李世民處置三死忠的原因和方式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玄武門之變過後,李世民很快就登基稱帝,開創了大唐王朝的基業。不過,他也深知,要想真正一統天下,就必須先除掉那些仍在反抗的死忠餘孽。

當時,謝叔方、馮立和李安俨三人雖然已經被迫撤出了秦王府,但他們仍然擁有一支不小的武裝力量,潛伏在長安城中。如果不加以根治,很可能會成為新朝的禍患。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更為重要的是,這三人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腹親信,他們的存在無疑會成為李世民新朝合法性的重大隐患。畢竟,李世民是通過弑兄殺弟的方式奪取了皇位,如果連這些死忠都不除掉,那他的統治地位就會受到質疑和動搖。

是以,李世民在繼位之初,就下定決心要徹底肅清這些殘餘的反對勢力。不過,他也深知,這三人畢竟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腹,手下都有一批忠勇善戰的将士,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亂。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于是,李世民決定先以理服人,用仁德感化的方式,讓這三人自己放下屠刀。他派出使者,向謝叔方等人發出最後通牒:"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去世,你們再繼續反抗也沒有任何意義。不如乖乖束手就擒,我可以網開一面,免你們一死。"

謝叔方等人得知這個消息後,雖然内心萬分不甘,但也知道形勢已經反轉,再繼續作戰隻會是徒勞無功。于是,他們決定暫時放下武器,等待時機。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李世民見狀,也沒有再對他們嚴加追究,而是決定先将他們"關起來",等待時機成熟後再作處理。于是,謝叔方被軟禁在了河東,馮立和李安俨則被分别流放到了兩廣和四川等偏遠地區。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李世民一直在密切關注着這三人的動向。一方面,他派出親信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視;另一方面,他也不時地向他們伸出橄榄枝,希望能最終将他們擁入麾下。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果然,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三人漸漸放下了仇恨。尤其是在李世民推行"貞觀之治"、實行"任人唯賢"的政策之後,他們對新朝的統治也開始産生了認同感。

最終,在李世民的感化之下,謝叔方、馮立和李安俨三人都決定效忠于大唐王朝,為新朝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世民弑兄殺弟後,與對方三名死忠纏鬥,手下兩員大将接連被斬

四. 三死忠在李世民朝的後續貢獻和結局

經過李世民的不懈努力,謝叔方、馮立和李安俨三人終于放下了屠刀,重新擁護了大唐王朝。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他們也為新朝的興盛做出了不少貢獻。

最先被重用的是謝叔方。早在公元628年,李世民就已經解除了對他的軟禁,并親自為他撰寫了一篇"寬赦诏書",将他赦免無罪。

不久之後,謝叔方就被任命為了三州刺史,主管着關中一帶的軍政大權。在任上,他秉公執法,勤勉盡責,深得百姓的愛戴。據說,當地的農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謝老爺"。

公元634年,突厥人趁唐朝建國之初,國力尚未完全恢複,就率領大軍南下,直撲關中要沖。面對突厥人的進攻,謝叔方毫不畏懼,親自統帥關中軍隊,與之展開了殊死搏鬥。

經過數月的艱苦作戰,謝叔方終于在函谷關的決戰中,徹底擊潰了突厥人的主力。這一勝利不僅捍衛了關中的安全,也為唐朝的統一大業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李世民對謝叔方的這一功績贊賞有加,親自為他撰寫了一篇"美談",并将他升任為了尚書右仆射,位列唐朝重臣之列。直到去世,謝叔方一直都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謀臣之一。

與此同時,馮立和李安俨也在各自的任上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馮立被任命為廣州都督後,他嚴懲A錢腐敗,勤勉為民,使得一度混亂不堪的廣州很快就重制了生機。

更難能可貴的是,馮立還親自率領廣州軍隊,遠征南海諸島,将唐朝的版圖一直推進到了今天的菲律賓群島。這一功績使得他被李世民親自冊封為了"南州節度使",成為了唐朝在南中國的最高軍政長官。

至于李安俨,他則被派往四川平定了一場農民起義。在他的英勇指揮下,起義很快就被平定,四川重新恢複了太平。之後,李安俨一直都是四川的最高軍事長官,他嚴懲不法,使得四川成為了唐朝最安全穩定的地區之一。

就這樣,這三位曾經的"死忠",最終都成為了李世民手下的重要謀臣。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大唐王朝的興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直到去世,李世民都對他們三人心存感激。據說,每當有人提起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都會感歎:"要不是當初他們的頑強抵抗,我又怎麼能體會到奪取天下的艱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