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潤”澤一方水土,共賞長三角好戲

作者:文彙
“潤”澤一方水土,共賞長三角好戲

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到了739.94億元,創曆史新高;作為全國演藝重鎮之一,去年長三角劇場類演出的票房總量較2019年增長了10%——第三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開幕式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劉克智分享了這樣一組資料。

本屆戲劇節以“潤”為主題,于今年4月至7月舉辦,通過來自滬蘇浙皖四地的八部優秀作品集中展演中華名人、名家、名角劇目,展現長三角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順應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趨勢,

首設分會場,加強城市關聯

“潤”寓意長三角地區文化共生,潤澤一方水土。長三角戲劇節強化了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旨在讓每個長三角城市都成為展現鮮明個性的“主角”。第三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今年首次設立了浙江分會場,進一步加深城市間文化交流的次元,加強區域間的文化互動。浙江演藝集團也為滬上觀衆特别推出為期一周的“浙江演藝集團演出周”,集中上演話劇《思凡·陸小曼》、雜技《七彩寶蓮燈》、舞劇《風起大陳》三部作品。

“潤”澤一方水土,共賞長三角好戲

“孟小冬的一生富有傳奇性,與上海、與中國大戲院都有着緊密的聯系。”編劇喻榮軍對記者表示。由胡宗琪執導的話劇《孟小冬》作為本屆戲劇節的開幕大戲,4月23日晚在中國大戲院首演。70多年前,平劇坤生名角孟小冬正是在中國大戲院,以《搜孤救孤》為封箱絕唱,引來南北名角彙集觀摩,創下萬人空巷的盛況。話劇《孟小冬》正是以這段往事為靈感,在實景中叙事,連接配接戲劇與城市文化。戲劇節舉辦期間,包括越劇《追魚》、錫劇《蘇東坡》、新版廬劇《梁祝》、音樂劇《有一天》等将相繼亮相。

“潤”澤一方水土,共賞長三角好戲

曆經前兩屆的培育,戲劇節收獲頗豐,入選了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首批長三角100個人文經濟典型案例”。一部優質戲劇的誕生,離不開台前幕後的劇場工作者。為聚焦長三角文化演藝人才共建,本屆戲劇節特别開設“演藝大世界首期演藝管理進階研修班”,黃浦文旅集團與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中心、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流行音樂舞蹈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合力培育優秀藝術管理人才。

創新戲劇形式,關注演藝新活力

長三角城市戲劇節的“主會場”中國大戲院是上海“演藝大世界”的專業劇場之一。自2018年被正式命名以來以來,“演藝大世界”已成為上海标志性的演藝品牌。值得關注的是,依托演藝品牌,立足于區位優勢形成的演藝業态與其他業态深度融合的演藝街區随之應運而生。演藝大世界的建設,實際上是依托演藝品牌而打造的演藝街區。

“潤”澤一方水土,共賞長三角好戲

在戲劇節開幕當天的“高峰對話”,全國演藝行業從業者們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演藝創新活力這個新課題。全國旅遊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孫若風觀察到,“文旅融合”在戲劇産業正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他看來,旅遊與戲劇共享着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戲劇回歸生活,恰恰是回歸它的本質。”他表示,“廣泛地把戲劇性元素融入我們面對的種種場景之中,戲劇發展的天地會更加廣闊。”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以駐場演出為切入點,講述他對“演藝大世界”的想象。紐約的百老彙、倫敦的西區都為上海進一步探索駐演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音樂劇是海外駐演的主要演出品類。那麼上海能否為中華傳統文化戲曲打造更多舞台?黃昌勇認為,上海擁有大量外來人口,其背後隐藏着各類地方戲的演出市場。“儲存最古老的形式或是創新性的演出形式,戲曲駐演有兩種不同的選項。上海作為大碼頭,有實力邀請更多劇種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