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一聊那些關于野生菌的事

作者:國門河口

野生菌又稱蘑菇、蕈,是一類大型真菌,生長在樹叢或草叢中,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為食用菌和毒菌。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間形态相似,肉眼辨識比較困難。是以,因誤采誤食毒蘑菇而導緻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關于野生菌的事。

一、關于菌子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見、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為長出地面的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多由菌蓋、菌柄、菌托和菌環等組成,以菌蓋最為明顯。菌蓋形狀呈傘型、鐘型、鬥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鬥型等各式各樣,顔色也是多種多樣。

聊一聊那些關于野生菌的事

目前,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500餘種,大陸已知約有1000種。雲南省有近900種,約占世界食用菌物種的36%,占全國的90%。

2023年依據中毒風險将雲南所轄縣(市、區)的野生菌中毒風險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采取不同防控措施預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全省共劃定野生菌中毒風險高風險地區7個,其中昆明市宜良縣被劃定為高風險地區。

二、雲南常見的毒菌,你知道幾種?

聊一聊那些關于野生菌的事
聊一聊那些關于野生菌的事

注意: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盡量不要吃!

三、中毒可能出現的症狀

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與食用野生菌的種類、進食量、加工方法及個體差異等有關,一般分為4種類型:

1

胃腸炎型 >>

可能由類樹脂物質、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潛伏期10分鐘到五六個小時,表現為惡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病程短,治愈後一般良好。

2

神經精神型 >>

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蠅堿、蟾蜍素和幻覺原等。潛伏期6-12小時。中毒症狀除有胃腸炎外,主要有神經興奮、精神錯亂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脈緩、瞳孔縮小等。病程短,無後遺症。

3

溶血型 >>

由鹿蕈素、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潛伏期6-12小時。除急性胃腸發炎狀外,可有貧血、黃疸、血尿、肝脾腫大等溶血症狀。嚴重者可緻死。

4

肝腎損害型>>

主要由毒傘七肽、毒傘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熱、耐幹燥,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毒素損害肝細胞核和肝細胞内質網,對腎也有損害。潛伏期6小時到數天,病程較長。臨床經過可分為6期:潛伏期、胃腸炎期、假愈期、内髒損害期、精神症狀期、恢複期。該型中毒病情兇險,如不及時積極治療,病死率很高。

5

橫紋肌溶解型>>

主要由亞稀褶紅菇中環丙-2-烯羧酸引起。潛伏期10分鐘至2 小時,表現為乏力,四肢酸痛,惡心嘔吐,醬油色尿液,胸悶等,後期可緻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四、“不吃、不吃、不吃、不吃”

1

不認識的菌不吃 >>

吃菌子要挑選自己認識、熟悉的品種,不認識的菌不吃。

2

太幼小和黴變的野生菌不吃>>

野生菌太小難以識别,黴變的野生菌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3

雜菌不吃 >>

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危害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4

吃菌子不飲酒 >>

酒精可以促進毒素的吸收,也可能與毒素發生化學反應産生新的毒素,進而加重中毒症狀,因而吃菌時最好别飲酒。

五、老話說,在雲南吃菌子要做到“三熟”

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與食用野生菌的種類、進食量、加工方法及個體差異等有關,一般分為4種類型:

1

對菌子種類要熟>>

在購買野生菌時務必要挑選自己熟悉的品種,不為嘗鮮、新奇而選購自己不熟悉的種類。

2

菌子一定要煮熟>>

烹饪時,選擇合适的方式,最重要的是確定一定要做熟。

3

去醫院的路要熟 >>

發生野生菌中毒後應立即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醫,防止中毒症狀加重延誤病情。

六、重點提示來了

提示一

到郊外時,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而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别方法,我們不要輕易采摘不認識的蘑菇。

提示二

請勿在路邊攤販随便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購買。

提示三

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定飲食消費安全。

來源:健康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