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者:天眼新聞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鳗鲡回來啦!”4月21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共同保護赤水河,實施禁漁、拆除小水電站、恢複生物多樣性等最新成果。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赤水河站科研人員今年開展赤水河魚類資源監測時,再次監測到曾經消失20餘年的珍稀魚類“鳗鲡”。

赤水河,長江上遊的重要一級支流。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一河“赤水”,三省共護,赤水河水清岸綠,成為長江經濟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實踐。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美酒飄香的赤水河 榮忠遠 攝

地處西南腹地的貴州,是長江、珠江上遊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長江上遊唯一的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生态文明建設格外關心、特别關注,一以貫之、反複要求守好發展和生态兩條底線。

“優良生态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争優勢。”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态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殷殷囑托,奮力在提升生态系統品質、污染防治攻堅、綠色低碳轉型、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創新綠色制度、弘揚生态文化上實作“六個出新績”,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含綠量”,生态文明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打好生态牌,牢牢守好“兩條底線”

3月春暖花開,數千隻黑頸鶴在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惬意的冬天後,陸續北遷飛往四川。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黑頸鶴北遷。

曾經的草海,備受水源污染、水域縮小、物種減少等生态環境問題的嚴重困擾。

這幾年,貴州大力實施“法制護湖、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污淨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推動草海生态持續向好。

據統計,草海鳥類從2016年的220種增加到246種。候鳥數量和種類逐年攀升,每年飛來越冬的黑頸鶴數量持續穩定在2000隻左右。

草海生态之變,離不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的作用。在草海北坡公園,四季皆綠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涵養水源,在城市和草海湖間形成了一道自然綠色屏障。這正是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試點工程的子項目之一。

包括草海在内的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均被列入“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複旗艦項目”,成為貴州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視窗。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威甯自治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夕陽西下的美景。管慶巍 攝

治理非一時之功。貴州持續推進草海典型性水域生态保護與修複工程建設,常态化鞏固生态修複成效。

多彩貴州拒絕污染,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充分發揮生态環保監督利劍作用,推動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回報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态環境警示片問題整改,紮實推進省級例行督察和“回頭看”。2023年,全省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98.6%,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标率100%,生态環境品質穩居全國前列。

走好綠色路,綠色生産力也是新質生産力

走進松桃三和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勞工們在清潔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熟練地操作各項自動化裝置,生産忙碌有序。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松桃三和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精準開采,清潔化生産和生産技術提質改造,要從源頭上嚴格做到錳污染治理與錳業高品質發展相結合。”公司負責人卓品榮介紹,企業大刀闊斧進行新工藝提升,建設自動化生産線,采用無鉻鈍化全新技術,全國首創電解槽懸空管道……實作粉塵不外露,溶液不外排,廢水百分之百回收,降成本降能耗,電解錳成品純度更高更優質。

在松桃九龍湖綜合治理工程運作站,站長劉海海每天都要仔細抽查實時檢測儀器的資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處理系統,讓他和同僚兩個人就能輕松負責這個日處理2000立方米污水的除錳除氨氮自動化運作系統工廠的運作。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松桃九龍湖綜合治理工程運作站站長劉海海抽查實時檢測儀器的資料。(圖/白春霞)

“通過移動式多點位分層取樣抽水泵抽取污水體,經過自動化調節池、除錳系統、脫氨氮系統、除淤輔助系統等精準化處理,污水就能成功去污,水質達标排入到九龍湖的下遊。”劉海海介紹,經過綜合治理,庫區下遊水體錳平均濃度從原來超281毫克/升降低至2毫克/升以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嚴格監測後回報九龍湖水質及水生态良好,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綠色生産力也是新質生産力。奔跑在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征程上,建設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産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貴州全力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一手狠抓錳渣污染綜合整治,一手開辟錳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賽道。以技術賦能,推動電解錳産業生産更清潔,錳渣變廢為寶,污水處理有效,錳産業綠色轉型更新,“錳三角”加速向“綠三角”轉變。

錳産業的革新,折射出貴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綠色化轉型的铿锵步伐。産業生态化和生态産業化“雙輪驅動”,全省綠色經濟占比提高到46%左右,磷石膏綜合使用率達96%,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53.9%,機關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降幅居全國前列。今天,綠色有機成為貴州農産品的靓麗标簽,綠水青山成為貴州旅遊的金字招牌。

繪好美麗卷,高顔值與高價值協同并進

4月16日,貴州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交易簽約活動在貴陽舉行,現場完成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交易簽約6單,成交碳彙量約6250噸。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暨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交易簽約活動現場。

以林業碳彙(碳票)資源開發和交易為突破口,将生态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是貴州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推動綠水青山“高顔值”轉化為金山銀山“高價值”的積極探索。

在貴州,生态财富變成經濟财富的場景随處可見。漫步貴陽市南明河畔,綠樹成蔭,白鹭蹁跹,魚翔淺底。随着貫城河的揭蓋複湧,太平街成為市民和遊客打卡消費的熱鬧之地,實作了經濟發展與水生态保護的“雙向奔赴”。

南明河通過數十年探索,首創性提出“适度集中、就地處理、就近回用”的系統規劃治理理念,形成城市“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統”創新技術體系,沿河幹支流分布式建設再生水廠33座,河道生态修複185千米。

2023年,南明河入選國家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其治理創新實踐在全國22個省份推廣應用,為城市“母親河”黑臭水體治理、流域水環境治理提供了綜合解決方案。

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 奮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南明河畔

南明河的蛻變,反映了美麗貴州建設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的新階段。

貴州立足自身優勢,以高品質的工作标準推動高水準保護,以現代化的思維方式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今年1月,貴州啟動新一輪八大流域橫向生态保護補償,成為全國首個實行水質、水量雙補償的省份。順勢而為,黔東南州3月開啟了全州縣域間流域橫向生态補償探索,成為全國首個實行縣域間水質雙向補償的地級市。

打好“生态牌”,走好“綠色路”,繪好“美麗卷”,貴州以生态文明建設為突破口展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演繹,奮力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走前列作示範,開創經濟興、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幹江東 金秋時

編輯 楊睿

二審 趙昆 王小婷

三審 闵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