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作者:廣州越秀釋出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美食不會騙人,

每個人在它面前,都會露出本性。”

近期,馬伯庸新作《食南之徒》上線!↓

《世界讀書日|馬伯庸<食南之徒>

新書首發式直播今晚開始!》

本書是以南越故事為主題

其創作靈感

來源于馬伯庸在南越王博物院

參觀時所看到的一枚南越木簡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這本書講述了

一個漢代吃貨的傳奇故事

“最貪吃的大漢使者唐蒙

來到了最會吃的南越國

這裡食材豐富,簡直是饕餮之徒的夢想之地”

而這本書,也為讀者揭秘了

西漢時期的嶺南美味、越秀美食!

越秀人會吃,是刻在DNA裡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經派出一支軍隊繼續南下拓荒,修築靈渠,将嶺南百越之地納入中華版圖,設立了南海、桂林諸郡。秦末混戰之時,這支軍隊當時的首領趙佗倚仗地利,封鎖五嶺險關,自立為王,國号“南越”。最鼎盛時,南越國的疆土包括了今天的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這是嶺南曆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它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範圍。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于越秀區中山四路316号,宮署遺址内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曆代遺迹遺物,表明這裡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曆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曆史見證。

早在千年前,廣州美食

就得到了大漢使者唐蒙的認可

這些美食,今天在越秀還能吃到!

雜炖、燒烤、蒸魚、

炖雞、仙草膏、裹蒸糕...

這些美味在越秀就能get“同款”!

南越國,究竟有多好吃?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取豬、犬、鳥、魚各色肉類炖煮,

多加豆瓣醬、魚露、八角,異香撲鼻。”

——《食南之徒》

馬伯庸曾在采訪中提到

《食南之徒》中的絕大部分美食

至今還能吃到

例如雜炖,就是現在的牛雜鍋

廣州人對于牛,異常執着

一年四季都能吃牛雜

爽脆的牛肺、彈牙的牛心、軟糯的牛筋...

無論是哪個部位烹制得味濃香醇

濃郁的牛雜香氣融合五香、八角

以及蘿蔔的清香

湯汁沸騰,香味四散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帶着筋膜的牛腩入口彈牙

肉質鮮嫩,搭配十分入味的蘿蔔塊

下飯也超贊

撲面而來的Q彈感

滿滿的膠原蛋白仿佛在朝你招手

充分入味的牛腩

吃起來軟爛不失嚼勁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推薦店鋪:

廣記掌翼

📍位址:越秀區文明路122号

大神牛腩

📍位址:越秀區淘金路130号

沙膽彪牛雜煲

📍位址:越秀區惠福東路610号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隻見表皮焦黃,上綴一層細粉,

隐隐有花椒的香氣傳來。”

——《食南之徒》

早在兩千多年前

南越王就開始“撸串”了

據考古挖掘

南越王墓曾出土青銅烤爐

這套烤爐裝飾巧妙、功能齊全

可以完成烤、炮、賀三種烹饪方法

發展到今天便是我們熟悉的燒烤

在《食南之徒》一書的開篇

大漢使者唐蒙來到大漢南境的第一道美味

便是燒烤——

“兔肉質柴,要先抹點脂膏,

放在兩側小火烤;雉肉質嫩,

擱在中間旺火烤。”

廣州的燒烤

追求食材新鮮與原汁原味

幾串烤肉,一打啤酒,聊不完的話題

是夏夜晚風中最美好的時刻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廣式燒烤講究“鮮”

特别是活海鮮燒烤

店家提供活海鮮和燒烤爐

在炭火的加熱下

貝殼類海鮮悄悄張開了緊閉的殼

肥厚的肉體跳動、收縮

為食客展現最華麗的視覺享受

烤生蚝、炒田螺、烤元貝......

在熱浪的炙烤下

海鮮的香味飄散開來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推薦店鋪:

木棉·炭火燒烤

📍位址:越秀區流花路117号流花展貿中心1号館場外

諸鑼記烤串·炭烤羊肉串

📍位址:越秀區建設五馬路2号首層之一自編103号

蚝德來燒烤·烤魚·宵夜

📍位址:越秀區寺右新馬路116、118、120、122号首層自編101鋪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放于幹釜加熱,腹膏溶解,自煎魚肉。”

——《食南之徒》

在《食南之徒》中寫道

南越國盛産甘蔗

蒸魚以甘蔗鋪底,加入蔥白、姜絲

再淋入稻米酒放入陶甑開蒸

如今

在廣州人的餐桌上

清蒸仍是淡水魚的常見烹饪方式

對足夠鮮美的魚,不用格外“優待”

蔥姜抹鹽,下大鍋蒸

一份清蒸魚

以油鹽做底味,姜片去腥

上桌前将滋啦作響的熱油淋在蔥段上

佐以蒸魚豉油調味

魚肉的鮮甜和滑嫩便能完美呈現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推薦店鋪:

越秀漁村

📍位址:越秀區盤福路102号

星苑飯店

📍位址:越秀區人民街沿江中路太平通津1号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用五隻三歲的肥公雞,放完血之後,

去掉所有内髒、頭、腳,

以及屁股,大斬成塊;

肉塊外皮成深棕色,泛起一層油津津的光澤,

靠近皮下成淡黃色,似有鹵汁滲入,

越往下肉質越白。”

——《食南之徒》

廣州“無雞不成宴”

雞肉成就了每一個愛吃、懂吃的老廣

而廣東人對雞,最高的褒獎就是

“這雞有雞味”

食材本味、皮脆、油香、肉滑

沒有雞肉腥味和血水味等

都包含在“雞味”的範疇内

位于越秀文明路上的九爺雞

從1972年經營至今

為“食在廣州”這塊金字招牌

作出了最好的诠釋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九爺油雞吃起來軟滑帶雞味

肉質鮮嫩,醬香味十足

其店鋪一般臨街

常常食客滿座,甚至在店外大排長龍

備受街坊鄰裡的喜愛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推薦店鋪:

九爺雞

📍位址:越秀區德政中路386号、文德南路127号、文明路103-5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糯米蒸糕,摻了豬肥膏的碎渣,

以冬葉包裹,味清香,

以葉壓油,以油潤葉。”

——《食南之徒》

南越國時期的“裹蒸糕”

其實是今天的肇慶裹蒸粽

用色綠葉香的冬葉将

糯米、綠豆、豬肉、鹹蛋黃等食材包裹

其中加入五香粉、曲酒做調料

軟綿的糯米混着五花肉油脂

肥而不膩,入口鮮香

說起粽子

每年端午節前

位于越秀大南路的粽氏清源

都會排起長長的隊

一家老牌粽子店

成為了越秀最有端午氣氛的地方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鹹肉粽用糯米、綠豆包着鹹蛋黃、肥肉

裡面的肥肉是用五香粉腌制的

豬油滲透整個粽子

而豆沙堿水粽咬下去口感又糯又有韌勁

裡面包着細膩的豆沙,甜滋滋的

推薦店鋪:

粽氏清源

📍位址:越秀區大南路135号、昌興街38号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取仙人草曬幹煎汁,

與米粉同煮,凝為玄色軟膏。

其性甘涼,可解熱毒。”

——《食南之徒》

民間流傳着一句諺語: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嶺南氣候炎熱潮濕,早在西漢時期

廣東就有夏季“吃仙草”的習慣

因其有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古人用蜂蜜澆在仙草膏上

入口清甜,一口一大滿足

糖水,對廣州人來說

已然超過了食物本身的意義

成為生活的幸福底色

古人也不例外

如今說到這口甜蜜

繞不開的便是越秀的糖水鋪

業記在惠吉西盤踞了40餘年

手寫菜單和“九圓”樣式的價格

看着就好像回到了從前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芝麻糊、綠豆沙

是店裡的兩款經典甜品

甜而不膩、入口濃稠絲滑

蜂蜜花旗參炖雪燕桃膠值得一品

雪燕、桃膠口感極好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在文明路上

有一家高顔值的溫馨糖水鋪——小食糖

這裡的裝修風格頗有年代感

擺放着懷舊小風扇、保溫壺

這裡的食材都是每天新鮮熬煮的

純手工無添加

手工制作而成的芋圓是這裡的特色

每一顆都很有嚼勁、QQ彈彈的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芝麻糊是廣東經典糖水之一

吃一口都是醇厚濃郁、香甜美味

說起芝麻糊

“芝麻糊世家”必須有姓名

這家是手擂芝麻糊

純手工研磨而成,開了10多年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在越秀騎樓老街上

還有一家賣了20多年的糖水鋪

街坊們都叫它“阿婆糖水”

店鋪很窄小

幾張木凳、茶幾随意地擺在門口

這裡都是比較經典傳統的糖水

綠豆海帶、杏仁奶露、紅豆涼粉......

一杯紅豆涼粉水

紅豆沙綿密,涼粉爽滑

消暑又好喝

《食南之徒》首發!南越國究竟多好吃?原來答案在越秀!

圖源:資訊時報

推薦店鋪:

小食糖

📍位址:越秀區文明路209号旁龍虎牆

芝麻糊世家

📍位址:越秀區西華路勝佳超市旁

今天糖水

📍位址:越秀區東華西路116号

西漢吃貨的“整活兒”指南你get了嗎?美食,不隻停留在味覺層面更是市井煙火、人間百态的縮影它展現着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秀的美食故事,未完待續

部分來源:“廣州越秀釋出”往期、i廣州、新聞晨報編輯:吳樂思校對:蔣錦彤責編:劉思銘編審:詹蘋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