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作者:洛邑過客

#來點兒幹貨#

六七十年代,物資匮乏,“耍活兒”更少,人要窮樂呵,得開動腦筋,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咋省錢咋來。彼時娛樂,無非“鐵遊”“桶箍”“彈籽兒”、毽子、皮筋兒等類,城鄉無差别,風靡一時。隻有一樣,在城裡沒玩過,鄉下玩嗨了,那就是“當兒棒”。

“當兒棒”或曰“打梭兒”,堪稱“耍活兒”中的戰鬥機,競技性強,玩得人心跳。遊戲工具也簡單,一棒一“梭”而已,但有場地要求,一人可自玩,二人能對抗。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人多多益善,排兵布陣,團隊配合,充滿變數,超級刺激。

棒,取粗些的硬樹枝刮磨而成,通體渾圓均勻,一尺多長,有握把,比洗衣服的棒槌精巧些,大鼓槌最好,擊“梭”端“梭”着力平穩。“梭”細木削成,兩頭尖中間圓,約一拃長,棗木的好,耐敲打,大拇指粗細,因與織布的梭子有些近似,故名。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梭與棒

那時,農村的孩子放學後,多半會幫家裡放羊、割草、拾柴火,幹些力所能及的活計,并美其名曰“放羊拾柴火,捎帶場兒”。再有閑時,耍心大的,就會“當兒棒”約起來。反正大家心有靈犀,帶上家夥什直奔窯腦集合。一般組織者是倆,棒技也不差。

玩前,先分班兒。兩名組織者是當仁不讓是主帥,通過“包剪石頭錘”輪流挑兵挑将,人數基本對等。覺得誰瓤差的,也有讓人的情況,自由結合,你甘他願。省事的話,主客隊也随先挑人的主帥一錘定音了。也有比試第一棒擊“梭”遠近确定主客先後的。

玩時,擇一四野開闊的空地,以棒作筆在平整之處畫一圓圈,是為“鍋”。接着,雙方根據各自情況,因人布陣,由主隊先把“梭”自“鍋”中打出,客隊需擲“梭”回“鍋”,才能反客為主,進行下一輪次。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第一棒手以個人習慣,将“梭”放于“鍋”内任意處,手持棒,棒頭點“梭”尖,待其彈起,再揮棒猛擊。那“梭”突受擊打,急速前飛,半空劃一弧線,遠遠落地。

第二棒趕到“梭”落處,複以棒頭點“梭”尖,彈起後再以棒端“梭”,如端乒乓球樣,次數越多越好,直到端不住。端“梭”的次數,累計為該棒手擊打“梭”數依據。

端完“梭”,那棒手就原地,一手上抛“梭”,一手用力棒擊,端的穩準狠,“梭”就飛得更遠了。下來,該棒手再趕到“梭”落處,繼續往前打,如此反複,直到把次數打完。然後,主隊所有棒手依次全部上陣,“打梭兒”如前,完成各自任務。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大力擊梭

端“梭”的過程,既有實力也有運氣,因為那“梭”是随便落的,遇地形不好,彈不起端不住的情況常有,如此,棒手就隻有一次擊打機會,而且必須一隻手連持棒、“梭”,再完成抛“梭”擊打環節,難度增加了不少,打不遠到在其次,打空也常發生。

等所有棒手打完,那“梭”往往離“鍋”越來越遠了。此時,輪客隊上場表演,一人一次,連續輪番大力往回擲“梭”,直到進“鍋”為止。

有時,因為太遠,即便全隊擲完,“梭”仍進不了“鍋”,那主隊就在其回擲“梭”最終落地處,再繼續輪番朝前擊打,客隊隻剩繼續奔命的份了。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等一下,看我的

為了避免繼續“挨打”,客隊一定會在對手擊“梭”過程中,合力狙擊。此時,往往不用招呼,大家人人抖擻精神,一人一帽半空接“梭”。危險是有,但效果明顯,一旦接住,瞬間秒殺對方,或勝出,或攻守角色易位。

“當兒棒”或長或短,與正規的男棒球女壘球有些差別,時稱中式棒球,激烈程度絲毫不遜,還有打仗的感覺,最是過瘾,讓人念念不忘,欲罷不能。

有時玩得性起,過了飯晌,連家人來催叫吃飯也顧不上。散場後,雙方基本都滿頭大汗,成了泥猴,肚子也該咕咕叫喚了。不服的,就立約上,下次再見。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

大力擲“梭”

過客,又名洛邑過客,洛陽人,市作協會員,熱愛家鄉,喜歡懷舊。原創作品,歡迎品評互動。原創不易,轉載務請注明出處,謝謝。

“當兒棒”,“耍活兒”中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