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作者:陝西網

中國青年網烏蘭察布4月22日電(記者 秦亮)“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不同于其他學校周末空蕩蕩的校園,周六的下午,内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的校園裡傳來陣陣悠揚的琴聲、優美的歌聲。窗明幾淨的教室裡,一些國中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神情專注地在練習合唱、吉他、大提琴、書法、3D模組化。不遠處的操場上,還有同學們奔跑踢球的身影。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周末的校園裡,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吉他。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 攝

4月20日,“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内蒙古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采訪調研,體驗“京蒙協作 政協助力”六個倍增計劃之教育倍增計劃取得的喜人成績。

“無論是周六日,還是寒暑假,我們的校園都是開放的,同學們都可以來學校。隻要家長有需求,就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卓資縣政協常委,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劉振世驕傲地說。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周末的校園裡,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大提琴、二胡。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 攝

原來,在去年的縣政協會議上,劉振世和其他政協委員針對當地百姓回報的家長“看管難”“輔導難”“玩遊戲”等問題進行了協商議事,并形成提案送出縣政府。最後,經縣政府準許,2023年秋季,學校在北京支教團隊的指導下,創新假期托管服務,招募多名黨員教師、青年教師免費為有需求的家庭開展假期、周末校園開放活動,以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切實減輕了學生校外教育訓練負擔,以及在職家長和外出工作家長的後顧之憂。“而且,這項服務是免費、公益的,老師們也很專業。家長和孩子的受益很大,老百姓對這項工作非常認可。”劉振世笑着說。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周末的校園裡,同學們在練習3D模組化。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 攝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區兩地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堅強上司下,京蒙兩地政協建議提出實施“教育倍增計劃”,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赢為導向,形成“大協作”格局,推動内蒙古教育高品質發展。

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由北京市朝陽區和内蒙古卓資縣對口建立。“建校三年來,在北京支教團隊的引領下,學校一步一個腳印,實作了從‘1.0版輸血式’到‘2.0版造血式’再到現在的‘3.0版可持續式’轉變,老師們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品質,實作了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劉振世說。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圖書閱覽室。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 攝

據了解,2021年至今,北京市朝陽區教委派出了三批支教團隊,每批團隊常駐一年。團隊由朝陽區教委遴選校級幹部帶隊,協助學校教學管理。徐素珍是第三批團隊的帶隊校長,擔任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兼常務副校長。

徐素珍表示,“朝陽區和卓資縣的聯系非常緊密。第一年輸血,建立校的治理體系、管理方式都與北京接軌。等到第二年就要造血,要考慮學校的發展,大力培育卓資本地的師資力量。第三年要實作可持續發展,探索适合卓資教育的管理方法、課堂教學模式。第四年要實作學校教育教學快速高品質發展。第五年要實作北京水準、朝陽标準的辦學願景。我來了以後,感受特别深切,與其說是幫扶,不如說是互相學習。我覺得劉校長的很多想法實際上很前沿,同時政協的助力和政府的支援力度也特别大。”據了解,在烏蘭察布,除了卓資縣,北京市朝陽區教委還對商都縣、察右前旗、四子王旗等多個旗縣進行了支教。

“我已經是第二次來這邊支教了。師生們的淳樸與熱情,特别是當地老鄉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孩子們對優質教育的需要,都給我增添了無限的工作動力。我覺得每一天我的内心都很豐盈,有一種動力在支撐我、鼓勵我,給我加油打氣兒,把每天的工作做好。”來自北京市日壇實驗學校中學的數學進階教師趙祿感慨地說。他2022年就來卓資縣支教。2023年,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向朝陽區教委申請,希望請他再來任教一年。

京蒙協作繪新景 卓資教育展新顔

北京援蒙教師團隊成員介紹。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 攝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委政府的應盡之責,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需求。卓資縣委、政府結合卓資教育發展實際,提出“打赢教育翻身仗”工作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創名校”的工作思路,在京蒙協作工作機制的持續助力下,全縣在教育教學管理、教學品質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2023年,卓資縣北京朝陽中學榮獲全市教學成績突出獎和實驗操作考試第一名,中考成績取得曆史性突破;聯考連續兩年實作“低進高出”,升本率穩中有進;職業中學就業率持續攀升,校企合作打通了職高畢業生就業的“最後一公裡”;困擾卓資縣多年的生源“外流”現象開始向生源“回流”轉變,群衆對教育的滿意度變高。

“我們是國中部。去年,不少小升初的學生都留在了本地。我聽卓資縣教育局的一位局長這樣說過,通過做強教育,把孩子們留到家門口,家長也就留在了本地。人口回流,卓資的經濟自然也會發展了。”徐素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