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作者:DearAuto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三大汽車央企之一,長安汽車在2023年展現了卓越的市場表現,全年銷量達到了255.3萬輛,這一亮眼的資料充分證明了其在行業内的領先地位。最新财報顯示,長安汽車不僅實作了營收和利潤的顯著增長,還投入了巨額資金用于研發,以提升技術實力和産品競争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長安汽車面臨的一些挑戰。首先,雖然公司整體盈利,但部分子公司和聯營企業如深藍汽車、阿維塔、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處于虧損狀态。這些虧損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産生一定影響。其次,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長安汽車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如何在不降低經營品質的同時,又能保持其市場領先地位是長安汽車需要直面的問題。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4月17日,長安汽車釋出了2023年财報。财報顯示,2023年長安汽車實作營業收入為1512.98億元,同比增長24.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27億元,同比增長45.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7.82億元,同比增長16.19%;基本每股收益 1.15 元;拟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紅利 3.43 元 ( 含稅 ) 。

相較于其他媒體對其淨利潤破百億的贊譽之聲,我的首要反應是驚訝!

長安汽車歸母淨利潤高達113.27億元,但扣非淨利潤為37.82億元,兩者間存在75.45億元的巨大差距。

出于好奇,我細緻研讀了長安汽車長達228頁的财報内容。

01,深藍汽車并表,貢獻50.21億淨利潤,新增248.36億元債務

非經常性損益中的75.45億元源自何處?長安汽車的财報對此給出了說明。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審視車企财報時,除了關注淨利潤,還需重點關注扣非淨利潤,因為它是一家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關鍵名額。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是長安汽車對原聯營企業深藍汽車實施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由此産生了50.21億元的淨利潤;同時,還包括政府補貼14.63億元和非流動性資産處置損益4.41億元。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2023年内,長安汽車從重慶長新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重慶兩江新區承為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手中收購了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10.34%的股權,使得持股比例增至51.00%,将深藍汽車由聯營企業變更為子公司,并将其納入合并報表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深藍汽車并表之後,帶來的不隻有淨利潤的增長,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負債壓力。财務資料顯示,合并時深藍汽車的負債額已達204.8億元,年底負債總額攀升至248.36億元。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深藍汽車經營能力如何呢?

就市場表現而言,深藍汽車表現相對穩健。不過,深藍汽車與多數新能源車企一樣,正處于高投入發展階段,尚未實作自我盈利。

深藍汽車2023年全年累計銷售136,912輛汽車,實作營業收入258.82億元,淨利潤為-29.98億元。盡管這一數字相比于上年度有所收窄,但仍然處于虧損狀态。

作為對比,蔚來汽車全年銷量160,038輛,營收556.18億元,淨利潤為-211.47億元;零跑汽車銷量為144,155輛,營收167.47億元,淨利潤為-42.16億元;小鵬汽車銷量141,601輛,營收306.76億元,淨利潤為-98.98億元。

相比新勢力車企,深藍汽車最大優勢是在未實作自我“造血”的情況下,能倚仗母公司長安汽車強大支撐,其他新勢力車企隻能不斷尋求外部融資維持營運。

不過,這例子也進一步說明,即便作為傳統汽車行業的領頭羊,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也需要經曆一個較長的投入期,這期間的盈利挑戰不容小觑。

02,自主品牌持續盈利,反哺合資

長安汽車兼具合資與自主品牌業務,202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7.82億元,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幾年長安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目前,長安汽車母公司旗下擁有長安引力、長安啟源和凱程三大品牌,深藍是子公司品牌。阿維塔雖名義上是自主品牌,但與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一樣是合營企業。

通過對比長安汽車母公司的淨利潤和投資收益,我們可以清晰了解合資與自主品牌的實際經營狀況。

在2021年之前的曆年财報中,長安汽車母公司的淨利潤始終低于投資收益,表明彼時自主品牌尚未實作盈利,依賴合資收益反哺。而2022年和2023年的财報顯示,投資收益為負,淨利潤為正,意味着合資品牌出現虧損,而自主品牌實作了良好盈利,反過來支援合資闆塊。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除了上汽集團以外,其他車企采用權益法核算聯營與合營公司,母公司按持股比例分享其利潤或虧損,并在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科目下反映。而對于子公司,其營業收入則全額并入母公司報表。

銷量資料也印證了合資品牌的衰退。

報告期間,長安汽車總銷量達到255.31萬輛,同比增長8.82%,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59.70萬輛,增速高達14.86%,相比之下,合資品牌的銷量則普遍下滑,長安福特銷量同比下跌7.13%,降至23.31萬輛,長安馬自達銷量同比下滑14.77%,至8.87萬輛,兩個品牌加一起的整體銷量僅占長安汽車總銷量的12.6%。

03,長安福特遭遇重大虧損,導緻長期股權投資清零

與以往财報相比,長安汽車2023年度财報僅詳細列出了聯營企業阿維塔的主要财務資料,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這兩家合資車企的相關資訊則被整合到了不重要合營和聯營企業的彙總财務資訊之中。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阿維塔的營業收入為56.45億元,淨利潤虧損36.93億元。

在長期股權投資明細中,我發現了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的相關記錄。長安馬自達依據權益法确認的投資損益為虧損5.55億元,期末餘額剩餘8.78億元。長安福特則面臨嚴重虧損,緻使長期股權投資不得不減記至零。雖然通過投資損益無法直接推算出其經營虧損規模,但大幅度的投資損失反映出長安福特在2023年的表現遠低于預期。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着眼于未來發展,長安福特有可能将重心轉向新能源領域。2023年9月,長安汽車與長安福特共同組建了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由長安福特持股60%,長安汽車持股40%,鑒于長安汽車本身持有長安福特50%的股份,在新合營企業中實際占據了70%的股權。新公司将專注于新能源乘用車及其現有福特品牌車型的銷售與服務工作。

在最近召開的2024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透露長福新首款戰略車型CX810的研發進度正在穩步推進中。

04,負債激增38.97%,總額逼近1155億元大關

長安汽車在2023年度總資産達到1901.71億元,同比增長30.21%,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441.22億元。

在這龐大的資産中,負債部分占據1154.88億元,較2022年猛增323.88億元,負債增長率高達38.97%。

2023年長安汽車的資産負債率升至60.73%,而2022年為56.90%。這意味着新增資産中有超過7成來源于負債增加。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許多媒體僅僅關注長安汽車淨利潤破百億的表象,而忽視了其負債的急劇攀升。

長安汽車1154.88億元負債中,大部分為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産生的流動負債,總計1032.39億元,非流動負債為122.48億元。财報揭示,負債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并購深藍汽車後并表導緻的财務變動。

05,長安汽車職工薪酬在中國七大汽車集團中位列榜首

長安汽車的毛利率在2023年下降至18.36%,同比下降了2.13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市場價格競争的影響。不過在員工薪酬待遇上,長安汽車員工薪資水準在中國七大汽車集團中居首位。

長安汽車共有49117名職工,經計算得出其職工平均年薪約為22.64萬元,相較于2022年提高了約1.2萬元,作為比較,比亞迪平均年薪為12.71萬元,吉利是17.2萬元,上汽是20.9萬元,長城是22萬元,廣汽是13.8萬元,北汽是19.4萬元,東風是8.8萬元。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同時,長安汽車在财務報表中通過産品品質保證金和固定資産折舊等方式間接藏了數十億的“利潤”。

2023年末,長安汽車的産品品質保證金為59.76億元,相較于2022年淨增28.93億元,而實際發生的售後服務支出為10.68億元,服務品質保證金增幅遠高于同期汽車銷量8.82%的增幅。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在固定資産折舊方面,長安汽車的固定資産原值為556億元,累計折舊277.5億元,年末賬面淨值為199.4億元。

其中,機器裝置作為固定資産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新增折舊20.14億元,按2022年末機器裝置賬面值77.17億元計算,當年折舊率高達約26%,顯著高于行業普遍的年折舊率9.5%。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雖然快速折舊會導緻短期内利潤表中的利潤減少,但優秀的企業往往會利用這種方式提前計提費用,進而降低當期所得稅負擔,并将利潤延後至未來實作。長安汽車在這方面雖未明言其意圖,但從保證金和折舊處理上可以看出其2023年的穩健經營和長遠發展規劃。

06,研發投入形成良性循環,多項世界級技術即将轉化落地

長安汽車年報釋出後,平安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東方證券等17家研究機構紛紛給予“強烈推薦”或“買入”評級,研報中頻頻提及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

從研發投入看,長安汽車逐年加大投入力度,2020年為37億元,2021年上升至48.27億元,2022年進一步增至56.77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已達到90億元。

要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保持競争力,充足的研發投入至關重要。不過,研發的真正價值不在于投入多少資金,而是能把研發成果有效轉化為商業利潤,進而形成良性循環,用豐厚利潤支援更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擷取更高價值的回報。

回顧長安汽車過去幾年的成功曆程,CS75、CS55、CS35、逸動、UNI-T等一系列熱銷車型背後的功臣正是藍鲸NE發動機,這項重要研究成果于2019年由長安汽車取得。

展望未來,長安汽車能否再創佳績,關鍵不在于新車數量,而在于目前掌握的技術含量。

2024年,長安汽車推出了新藍鲸動力,其新藍鲸HE1.5T超高壓直噴混動專用發動機,量産熱效率高達44.28%,儲備熱效率更是驚人的47.03%,油電轉換系數達到3.63kW.h/L。

此外,長安汽車還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世界先進水準的研發成果,尤其是在新能源技術方面,長安“金鐘罩”首款标準電芯産品已正式下線,應用了“快離子環石墨”、“超高導電解液”等行業前沿技術,并已搭載于長安啟源、深藍汽車多款車型上;原力超集電驅、智電iDD電驅變速器獲得了“世界十佳電驅動”、“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和“世界十佳混合動力系統”等多項榮譽。

在智能化領域,首款搭載SDA平台架構的數智新汽車首發亮相,攻克了APA7.0遠端代客泊車、NID3.0領航智駕輔助、端雲一體通訊、顯示增強等技術難關,并已實作部分技術的批量搭載。

長安汽車盈利113.27億背後:自主反哺合資,人均薪酬22.64萬元

截止2023年12月底,長安汽車共擁有國内外專利9,322件,其中包括發明專利2,704件,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連續7屆14年位居行業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在電動化路徑上采取了多元并進的方式,涵蓋了内燃機、純電動、插電混動、增程式和氫電等多種動力形式,這樣的政策優勢在于讓市場和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筆者認為,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已形成良性循環。

小鳳汽車觀察:

相比其他車企的财報,長安汽車2023年的财務報告通過單獨列出深藍汽車和阿維塔的财務狀況,為我們提供了透視其新能源業務闆塊營運情況的獨特視角。

深藍汽車在2023年實作營收258.83億元,同比增長65.1%,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擴張勢頭,但淨虧損為29.99億元,盡管這一數字相比于上一年度有所收窄,表明其在控制成本、優化經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處于虧損狀态。

阿維塔方面,同年營收達到56.43億元,但淨虧損高達36.93億元,表明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探索同樣面臨着嚴峻的盈利挑戰。

這一舉措揭示了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具體挑戰與機遇,同時也反映了整個行業面臨的普遍現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許多企業尚處在投入期,盈利并非易事。

可以說,長安汽車整體雖然在2023年實作了淨利潤的顯著增長,突破百億大關,但新能源子品牌深藍汽車與阿維塔的合計虧損超過60億,凸顯出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高額投入與短期盈利壓力之間的沖突。

這一情況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面臨的“投入大、周期長、盈利難”的現狀相符,即便是在銷量增長、技術進步和市場認可度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企業仍需面對原材料成本上升、技術研發巨額投入以及市場競争加劇等多重考驗。(文|李健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