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作者:家家有收藏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家有收藏》繼續關注“禦瓷歸來”特别節目。今天要和大家細說的是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明代成化鬥彩三秋杯。為什麼叫三秋杯呢,它又是如何儲存完好的來到了故宮博物院呢?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三秋杯名稱源于其描繪了美好的秋日景色,而秋季一般曆時三個月,是以得名。成化鬥彩三秋杯存世僅一對,均由已故著名瓷器專家孫瀛洲先生于1956年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三秋杯整個畫面構圖,以釉下青花勾勒平塗山石,野菊、百合花、花蕾、蘭草枝葉為主色調,呈色淺淡,幽蘭典雅。以釉上填彩之蝴蝶、蜜蜂,百合花葉為輔。釉下青花外壁勾勒蝴蝶六隻、蜜蜂兩隻、野菊三朵、百合花三朵,另有山石、蘭草、花葉為襯。其它釉色都是中規中矩,但唯獨有兩隻蝴蝶不同。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江西省博物館講解員魏玥介紹,這兩隻蝴蝶的顔色名為姹紫彩,色如鐵鏽紅,它是燒造時産生的差異色疵,而禦窯原本意圖創燒出一種紫色的釉彩,是以把這種顔色稱為差紫,但後世取“姹紫嫣紅”之美意,故改名為姹紫彩。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可以說姹紫一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惟成化朝禦窯所獨有。此杯的捐獻者孫瀛洲先生對姹紫的描述是“燒造時差異的色疵”,"姹紫濃厚卻無光",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好在孫瀛洲先生給故宮留下了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三秋杯的繪圖與色彩搭配,很是獨具匠心,百合花、野菊、蘭草、萱草和山石大面積用釉下青花顯現,蹁跹蝴蝶、蜜蜂填姹紫、蜜蠟黃,尤其姹紫一色,與大面積淡雅之藍形成鮮明對比,更顯超凡脫俗,高貴典雅。在成化年間,這樣的三秋杯制作了很多,但是能夠挑選進宮是少之又少。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教授曹建文介紹,成化鬥彩雞缸杯曾拍出2.8億的天價,而這件三秋杯的價值甚至不亞于雞缸杯。在明代,禦用瓷器品質要求非常嚴格,有瑕疵的禦瓷通常會砸碎就地掩埋,廢品率非常高,其中以成化鬥彩為最。三秋杯的出品更為嚴格,但凡白胎或青花有一點瑕疵,都一律視為廢品,是以現在看到的都是千裡挑一的珍品,這也是成化鬥彩三秋杯如此珍稀的重要原因。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
比雞缸杯更珍稀的成化鬥彩三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