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作者:尋史奇談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黃克誠,位列開國大将前三,戎馬半生,軍功顯赫,卻在四野留下遺憾。

1949年,四野橫空出世,下轄4個大兵團,是解放戰争時期我軍兵力最強,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的一支部隊,前身是東北野戰軍。

如果用四個字形容四野,那就隻能是所向披靡。

彼時,四野的兵團司令分别是12兵團的蕭勁光,13兵團的程子華,14兵團的劉亞樓以及15兵團的鄧華。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誠然,這4位都是能征善戰的軍事家,但令人費解的是,黃克誠卻榜上無名。

要知道,早在1945年,黃克誠就率軍挺進東北,開辟根據地。解放軍能在東北站穩腳跟打勝仗,黃克誠的功勞占一半。

那麼,黃克誠為何沒能在四野謀個兵團司令呢?究竟發生了什麼?

提起黃克誠,我們都知道他是根正苗紅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從土地革命一路打到解放,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這點毋庸置疑。

但若要細問,黃克誠打過哪些大勝仗,估計不少人會被問住。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是以,關于黃克誠的第一個争議就這麼誕生于無形,把當不了兵團司令的原因,歸咎于不會打仗,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

解放軍實在是人才濟濟,有出了名的會打仗的,如彭德懷,粟裕,劉伯承,林彪,這些是報的上名号的戰神。

有的則是不聲不響打勝仗,悶聲幹大事的隐形戰神,黃克誠就屬于後者。

從軍事層面出發,黃克誠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家,總能棋先一招,洞察全局,打仗也是一個字:猛。綜合起來,黃克誠帶兵打仗,那就是無往不利。

從古至今,每逢戰役,帶頭爬雲梯攻城的戰士都是頭等功臣。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1930年,彭德懷上司紅五軍攻打修水縣城,黃克誠負責主攻。當戰鬥打響,黃克誠第一個沖上去,三兩下就順着雲梯爬上城樓,清除敵軍障礙,為後續部隊開路。

經過一夜鏖戰,紅五軍大獲全勝,彭德懷對這個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刮目相看,說道:“打一次仗認識一個幹部,修水一戰,我記住了黃克誠”。

可以說,修水戰役是黃克誠的軍事首秀,由此可見,黃克誠行軍打仗之勇猛并不在老搭檔林彪等人之下,說他不會打仗,完全是基于外表的刻闆印象。

與此同時,常勝将軍光有勇猛是不夠的,還得有智慧。論智慧,黃克誠可是全軍公認的戰略家,是當之無愧的軍中錦囊。

用陳毅的話說,那就是:“别看你們黃師長戴着眼鏡,他可是千裡眼,看得遠着呢”。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1945年,抗戰勝利後,9月,毛主席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就在這時,黃克誠敏銳地洞察着時局,認為此時國民黨主力軍離東北較遠,根本來不及接管東北。

若我軍趁現在進軍東北,搶先建立東北根據地,那将占盡天時地利,此時就是絕佳時機。

黃克誠以個人名義向毛主席發去電報,遠在重慶的毛主席收到電報後,在屋子裡來回踱步,随即露出滿意的笑容,回電四個字:“完全同意”!

也就是同一天,毛主席向全黨發出訓示電文,明确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

而奠定這一戰略基調的,正是黃克誠,他是整個解放軍中,提出東北戰略的第一人。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黃克誠并不知道,進軍東北的重任,會落在他的第三師肩上。出發前夕,黃克誠對部隊下了兩條死指令,一是必須帶上棉衣棉被,二是務必全副武裝。

一時間,底下議論紛紛,據傳聞所說,日本投降後,東北遍地物資裝備,去了直接拿就行。此行千裡迢迢,怎麼非但不輕裝上路,反而要負重前行呢。

1945年11月,大部隊抵達遼西,東北時值寒冬,鵝毛大雪落地無聲,戰士們一看,傻眼了,哪裡有什麼物資裝備,幸虧聽了黃克誠的話,不然别說建立根據地,凍都能凍死。

那麼,如此一位有勇有謀,最早率軍開路東北的常勝将軍,為何會落選兵團司令呢?

1949年,黃克誠落選四野兵團司令,留下遺憾,背後的原因衆說紛纭。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首先,最大的争議是說黃克誠不能打,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翻開軍功簿,但凡黃克誠出兵,打的都是勝仗,隻是我軍實在人才濟濟,相比之下,弱化了他的軍事才能。

其次,黃克誠的為人處世值得說道說道,軍中上下,無人不知黃克誠說話直,隻說真話,敢說真話,甯折不彎。

在漫長的軍事生涯中,黃克誠屢因“禍從口出”而慘遭撤職。

1930年6月,由于錯誤的指導思想,中央提出,要集中兵力攻打中心城市的作戰計劃,第一站就是武漢。

戰前會議上,隻有黃克誠一人站出來,公開表示反對,直言紅軍目前的實力,恐怕無法拿下武漢。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黃克誠說的是實話,但卻遭到了當局者的嚴厲批判,說黃克誠怯戰,上級撤了他的職,讓他留在支隊工作。

事後,彭德懷找黃克誠聊天,打趣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以卵擊石”。黃克誠毫不介意,說道:“我這個人有意見就提,從不拐彎抹角”。

不久後,黃克誠好不容易得到啟用,任紅一師政委,奉命攻打贛州。

他是個合格的戰略家,一眼就看出地形不利于攻城,隻會徒增傷亡,于是向上級申請,取消此次行動,未被準許。

戰至中途,戰況果然不容樂觀,黃克誠愛兵如子,主動帶領部隊撤出戰鬥,結果遭到了空前的批評,再遭撤職。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1933年9月,蔣介石号稱100萬大軍對紅軍發起圍剿,紅軍戰鬥減員與日俱增。

黃克誠實在看不下去了,冒着再次得罪人的風險,向上司谏言,懇請毛主席回來主持大局。可想而知,當然未被采納。

他的倔脾氣也上來了,不依不饒,堅持忠言逆耳,說道:“紅軍經不起消耗了,應該避免與敵人硬碰硬,目前最要緊的是儲存革命力量。”

明明是基于客觀事實的真知灼見,卻被博古等人扣上了對革命悲觀失望的帽子,毫無意外的,他又被撤職處分。

直到紅軍走完漫漫長征路,抵達陝北後,在毛主席的上司下,黃克誠這才被得到重用,從此與毛主席建立起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誼。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黃克誠的脾氣就是這樣的,不管上司是誰,不管上司喜不喜歡自己,他隻認一個真理,那就是隻做對中國革命有益的事。

隻是有的上司者驕傲自大,剛愎自用,有的上司者胸懷寬廣,納谏如流,毛主席就是後者。

抗戰開始後,八路軍取消政委制度,黃克誠很快發現了弊端,當時,八路軍隊伍作戰能力強,抗日情緒高,什麼都好,就是呈現出紀律松散的苗頭。

黃克誠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啊,就向中央打報告,明确指出弊端,建議恢複政委制及相關政治機關。

其實,無論在紅軍前期,還是八路軍時期,任何一個政策的推行,都是得到上司者首肯的。

别人都不說話,隻有黃克誠跳出來說不對,這不是在質疑上司者的決策嘛,但是黃克誠不管這些繁文缛節,他隻想說實話,說正确的話,做正确的事。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好在,黃克誠的一番赤膽忠心遇到了對英雄惺惺相惜、心胸寬廣的毛主席,他和黃克誠有着同樣的目标,那就是希望中國越來越好,怎麼好就怎麼來。

就這樣,毛主席接納了黃克誠的建議,八路軍政委制度得以恢複。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軍隊需要說真話的人,也容得下說真話的人,不僅毛主席,像老上級彭德懷,還有陳毅,劉少奇等進階上司幹部,都對黃克誠的真性情贊賞有加。

是以,無緣兵團司令并不是因為得罪人,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黃克誠沒能成為兵團司令呢?

1949年,四野成立,四大兵團所向披靡,兵團司令卻沒有老前輩黃克誠。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早在1945年,黃克誠就率軍挺進東北,創立根據地,比四野成立的時間還要早4年。

那麼,能征善戰,能做實事,又敢說真話的黃克誠,究竟為何落選呢?

黃克誠沒能當上兵團司令的根本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角色定位,換句話說,叫做術業有專攻。

我們熟知的黃克誠是是戰略高手,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個精打細算,精于算賬的人。

衆所周知,打仗對于物力的消耗那是極大的,哪怕一粒糧食,一顆子彈,後方都要算得明明白白,物盡其用,前方才能安心打好仗。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黃克誠可是算賬方面的一把好手。在工作會議上,他是這麼教育手下戰士的:

“我們造武器,300斤高粱米才能造出一顆野炮彈,400斤高粱米造一個榴炮彈,關裡物價高,平均每個炮彈要消耗1500斤高粱米,你們打一炮,就是農民一年的收入,要珍惜啊同志們。”

某次戰鬥後,有位小戰士欠缺作戰經驗,浪費了很多彈炮,黃克誠得知後,耳提面命道:

“你知不知道,一顆子彈就是12斤高粱米,一顆手榴彈就是36斤高粱米,你這個小同志怎麼就不知道民間疾苦呢。”

在黃克誠的教育下,我們的軍隊恒念物力維艱,體貼人民群衆,走到哪裡老百姓誇到哪裡。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再說回創立東北根據地,當年,黃克誠率領浩浩蕩蕩的萬人大部隊挺進東北。

在沒有政權,沒有醫療,還缺衣少食,堪稱啥也沒有的情況下,硬是開辟出了根據地,他後勤組織的才能盡顯無疑。

當時,黨中央的訓示是讓黃克誠與進入東北的我軍軍隊彙合,與先期進入東北的國民黨軍打上幾個來回,阻止國民黨軍北進。

黃克誠的倔脾氣又犯了,認為解放軍此時人困馬乏,物資短缺,不适合與敵作戰,于是又以個人的名義打報告,建議暫緩作戰,優先建立根據地,站穩腳跟。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事實再次證明,黃克誠的決策是正确的,對于毛主席來說,黃克誠這樣既能打仗,又能做實事的人才,多多益善。

都說時勢造英雄,當東北黑土地燃起硝煙之際,解放戰争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這個時候,兵團司令需要會打硬仗,能打勝仗。

不是說黃克誠打仗不行,而是相比于軍事才能,他的後勤才能更勝一籌。

放眼當時的東北,會打仗的将軍還真不少,但是要問誰能撐起龐大的後勤運作,那就隻能是黃克誠。

毛主席知人善任,最會用兵遣将,總能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是以,黃克誠沒有擔任兵團司令,而是被任命為後勤部後勤司令,統管整個大後方工作。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遼沈戰役結束後,黃克誠又奉命開拔天津,前去接管并建設這個華北第一大工商業城市,任天津市委書記。

一如赤手空拳建立東北根據地,他再次将天津經營得井井有條,習得了接管大城市的經驗。

1949年8月,黃克誠再赴湖南進行生産建設,他注重城鄉兼顧,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實行土地改革,社會秩序日趨穩定,工業生産,文教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可以說,黃克誠走到哪裡,哪裡就能建設得風生水起,就這樣,我們的老前輩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大将軍銜,在大将中位列第三,僅次于粟裕和徐海東。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幹得多又能打,為什麼落選四野大兵團司令?

黃克誠将軍終其一生為共産主義事業嘔心瀝血,他的忠肝義膽皆是為了祖國人民,他的直言不諱皆是為了革命勝利,黃公千古,向您緻敬!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感謝您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