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

作者: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

“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周”帶你正确認識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惡性良性腫瘤!

過去是個“談癌色變”的年代,也基于有限的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手段,多數患者在确診惡性良性腫瘤的時候已經處于晚期,臨床主要采取姑息治療的方式。如今,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惡性良性腫瘤診療的發展曆程也在不斷演進,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療選擇,有助于惡性良性腫瘤治療進一步“慢病化”管理。但大多數人對于惡性良性腫瘤的發展認知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關于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誤區也是不勝枚舉。

值此“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周”到來之際,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有幸邀請到安徽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院長袁雙虎教授,圍繞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手段的曆史演變、當下防治見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發表真知灼見,本文攫取其重要觀點,以飨讀者!

認識篇:溯源過去探索現在,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日新月異

惡性良性腫瘤診療可以溯源2000年以上的曆史,古代把惡性良性腫瘤又看作“結塊”,中藥散結就是對其早期處理的一種方式。袁雙虎教授在從醫三十載的漫漫征程裡,見證了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手段的日新月異,從過去的古法散結到如今的精準生物學分型診療,這些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曆程的演進,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袁雙虎教授表示,以肺部腫塊診療為例,過去三十年的診療理念是先判斷腫塊的良惡性,如果是惡性,應進一步确定它是癌、肉瘤還是淋巴瘤。明确是癌之後再進行正常的病理分型診斷,确認是鱗癌、腺癌、小細胞癌還是大細胞癌。近十年來,以肺癌為代表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迎來了分子分型診斷的時代,這意味着在病理分型的基礎上,還需進行精準的分子分型診斷,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變或免疫表型的改變。這有助于為患者制定更合适更精準的診療方案。

在對惡性良性腫瘤進行精準診斷之後,目前可及的診療手段分為局部治療和系統藥物治療。局部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消融等方式,而系統藥物治療則包括靶向藥物、化療、免疫療法和生物調節藥物等。局部和系統治療通常互相配合,以達到更好的疾病治療效果。

防治篇:防治結合,多措并舉協同發力

袁雙虎教授指出,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工作要“防”和“治”兩頭抓。“防”包括在惡性良性腫瘤發生階段和發現階段進行幹預。發生階段包括個人層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生活規律、飲食健康均衡;社會層面包括留住綠水青山、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性的外在緻癌因素;在惡性良性腫瘤發現階段,早期篩查尤為重要,早期篩查以盡早發現惡性良性腫瘤,特别是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早期發現惡性良性腫瘤有利于早期診斷,不僅治愈率高并且治療難度低。

早期發現是從早診的角度看待“防”,這也是進入早期治療的開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另一方面是“治”,癌症的診斷越詳細,治療越精準。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患者入院時,明确的診斷往往能帶來更高效的治療結局,實作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不同的分子分型,精準的突變靶點診斷更有利于為患者尋找更合适的靶向治療藥物。

盡管随着現代醫學的進步和藥物的研發,惡性良性腫瘤的診療手段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人對于惡性良性腫瘤的認知仍然不夠甚至誤區重重,這也給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工作帶來了阻礙。對此,袁雙虎教授積極倡導并落實對于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專業科普工作,其個人及其所在的安徽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安徽省癌症中心)均為緻力于将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理念普及至基層群衆與基層醫療機關的積極踐行者。

對于在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工作中應該做怎樣的科普内容,袁雙虎教授強調,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工作并非易事,它需要差別于診療工作的專業深度,而更加注重内容的通俗性和易了解性,以便基層群衆和非惡性良性腫瘤專科醫生能夠輕松掌握。随着網絡媒體的日益活躍,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台,如微信公衆号、抖音、快手等,采用圖文、繪畫、動畫等多樣化的宣傳形式,将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知識廣泛傳播出去,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探索篇:精準治療提升生存獲益,助力惡性良性腫瘤逐漸慢病化管理

“慢病化”管理是未來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發展趨勢,無論對于臨床醫生還是對于患者而言,進一步提升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獲益都是其共同追求的目标。以“鑽石突變”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為例,由于其精準靶向藥物治療帶來的顯著療效和長期生存優勢,為ALK陽性NSCLC的慢病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援。目前ALK-TKI藥物“三代同堂”,尤其是随着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臨床應用不斷增加,患者獲益不斷提升。2022年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大會上公布的CROWN研究最新随訪資料顯示,洛拉替尼組中位随訪時間為36.7個月時,無進展生存期(PFS)率達到64%[1]。2023年9月在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Sai-Hong Ignatius Ou教授解讀一項網絡荟萃分析(NMA)中預測“通過成熟的随訪時間,洛拉替尼的中位PFS資料有望超過60個月”。這一全新的一線PFS預測資料預示着患者将有望實作超過5年的PFS,為肺癌慢病化管理提供進一步強有力的支援。

随着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将更加注重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袁雙虎教授強調,MDT并非簡單地将放化療、免疫、靶向等多種治療手段應用于同一患者,而是需要各專科醫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合适的階段選擇最合适的治療手段,以最大化患者的生存獲益。

在“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周”這個特殊的時刻,袁雙虎教授也呼籲,惡性良性腫瘤的防治工作需要醫療機構、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動惡性良性腫瘤慢病化管理程序,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專家簡介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

袁雙虎 教授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 安徽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院長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國家“萬人計劃”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 泰山學者特聘專家
  • 中國惡性良性腫瘤放射治療聯盟(CRTOG)執行主委
  • 中國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多學科診療專委會副主委
  • 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非小細胞肺癌專委會常委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放射防護等專委會常委
  • 從事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胸部惡性良性腫瘤精準放療與綜合診治,成果多次入選歐美臨床實踐指南和國際放射惡性良性腫瘤學教材,獲國家及省部科技進步獎十餘次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

參考文獻:

[1]Solomon BJ, Bauer TM, Mok TS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updat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hase 3, randomised, open-label CROWN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Dec 16]. Lancet Respir Med. 2022;S2213-2600(22)00437-4.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袁雙虎教授:惡性良性腫瘤防與治齊頭并進,多措并舉助力癌症慢病化